镇安县板栗产业持续发展对策

2017-04-06 03:14王洪宽
陕西林业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镇安县板栗加工

王洪宽

(镇安县林业工作站,陕西 镇安 711500)

镇安县板栗产业持续发展对策

王洪宽

(镇安县林业工作站,陕西 镇安 711500)

本文系统总结了镇安县板栗产业在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和服务体系方面取得的成就;剖析镇安板栗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提高板栗集约化经营水平、培育龙头企业、完善板产业服务体系和健全资金扶持政策的发板栗产业稳定发展的对策。

镇安县;板栗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镇安县地处秦岭山脉中段南麓,陕西省南部、商洛市西南部,总面积3 477 km2[1],其中耕地总面积2.66万hm2,林地面积29.897万hm2。全县无大型工、矿企业,缺乏可开发的矿产资源,林地资源丰富, 浅山丘陵区(820 m以下)为常绿和落叶阔叶林带,低山区(820~1 300 m以上)是以栓皮栎林为主的落叶阔叶林,中山区(1 300~1 900 m)则是以华山松和尖齿栎为主松栎混交林,高山区(2 000 m以上)以桦木林为主,是我国重要水源涵养林区,具有发展板栗、核桃、木耳等林特产的优势条件,这三大林特产品也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镇安县是全国闻名的板栗之乡,板栗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周代已有栽植[1],以个大、色鲜、味美、富含营养而闻名[2],经过多年尤其近30余年的发展及与退耕还林工程的结合,板栗面积迅猛增加,目前已达约4.0万hm2,年产6 000多t,最高达9 000 t,成为当地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就板栗产业现状、生产中存在问题以及持续发展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商榷。

1 镇安板栗产业的现状

1.1 基地建设

截止2015年底,全县板栗园达到4.00万hm2,其中退耕还林板栗园0.82万hm2,总株数4 580万株,已挂果板栗林3.15万hm2,丰产园1.62万hm2,低产园1.59万hm2,幼林0.78万hm2。建成了“镇木”、“云东”、“商沙”3个6 666.7 hm2(10万亩)板栗林带;建成了商沙路、云镇至小木岭、永乐镇铁铜沟流域、西川至蔡家庄4个666.7 hm2(1.0万亩)以上板栗基地四处;66.7 hm2(千亩)以上基地18处,33.3 hm2(500亩)以上56处。培育了永乐、柴坪、月河三个3 333.3 hm2(5万亩)以上的板栗基地镇;回龙、米粮、青铜关、达仁、木王、云盖寺、庙沟镇八个2 000~3 333.3 hm2(3~5万亩)的板栗基地镇。培育2.3 hm2以上板栗产业大户923户。建成1 333.3 hm2有机板栗基地认证。选育了“镇安1号”、“金真栗”、“金真晚栗”3个板栗良种,建成板栗良种采穗圃10 hm2, 年产板栗良种接穗30万枝;板栗产量6 000余t,产值4 500多万元。板栗产业开发工程的实施,提高了浅山、低山地山区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民人均产量经济纯收入大幅度提高,发挥出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使镇安板栗产业建设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镇安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中国板栗之乡”。面积和总产居商洛市第一位,也是陕西省第一位,但是板栗多分布于陡坡山地,立地环境较差,保水保肥能力差,基本生产条件有待改善,加之基本生产资料投资不足,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导致单产较低,因此,通过板栗品种改良和集约化经营技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有较大空间。

1.2 板栗加工企业

镇安县板栗加工企业极少,县内唯一的板栗加工企业是利用世行项目投资于1994年建成的镇安县板栗食品厂,亏损严重,尽管先后经过4次改制,但生产设备老化严重,管理水平不高,未开发新产品,企业经营困难,难以承担龙头企业作用。其他加工企业太小,半作坊式,对产业提升更起不到明显作用。板栗加工季节性较强,储藏期较短,致使板栗加工企业一年之中有相当长时间没有原料,自然没法维持生产。

1.3 板栗冷藏现状

镇安县年产板栗6 000~8 000 t,由于资金、冷藏技术等制约,每年冷藏板栗大约1 000~1 500 t,与总产量不相适应,不能起到调剂市场需求和加工的需要。由于冷藏能力有限,在板栗成熟季节,导致板栗集中上市,价格偏低,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农民积极性,不利于板栗产业的持续发展。

镇安的板栗贮藏技术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贮藏期延长了一倍以上。目前板栗贮藏大多采用气调库进行冷藏和常温贮藏[7-8]。库内气体比例合适,湿度达85%以上,一般可贮存3个月以上,数量不多可以贮存到元旦、春节前后。贮藏技术与国内与同行没有明显差异。但距加工企业和市场的期望保存时间的需求来看,还有相当的差距。需要进一步研发新的贮藏技术。

1.4 营销体系建设

从20世纪90年代末,镇安县积极构建板栗营销体系建设,实施品牌战略。10多年来,镇安县始终坚持“科技兴栗”战略,用科技指导板栗生产的持续发展,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总量和质量。先后完成了镇安大板栗有机产品基地认证和 “臻安”牌大板栗商标的注册等工作,比较有利保护了镇安板栗资源,对试产营销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在产品经营中掺杂使假,损坏镇安名牌产品声誉的行为进行了从严打击,比较有效维护和提高了镇安大板栗在全国的声誉;取得了“镇安板栗”和“镇安大板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 板栗产业存在问题

2.1板栗产业集约化经营程度较低,经济效益不高

镇安县板栗产业与其他板栗生产地区一样存在良种覆盖率低,经集约化经营程度较低[3-6],经济效益不高,主要表现如下方面:

板栗品种混杂,良种覆盖率较低。镇安品种混杂老化。镇安大板栗属实生品系,品质优、空苞高、株产低、抗板栗疫病和栗实象性能差。野生板栗(茅栗)所占面积比例较高。多年来栗农板栗嫁接随地采集接穗,接穗质量差,嫁接良种率低,形成了低山板栗大,高山板栗小,品种混杂,良莠不齐,产量低、质量差、经济和社会效益不高。2005年后新选育的板栗良种“镇安一号”、“泰山一号”、“新早栗”、“金真栗”和“金真晚栗”采穗圃规模小,虽然有成熟嫁接和接穗生产技术[9],难以满足全县板栗良种在全县大面积推广,致使现有老栗园更新、幼园嫁接改造工程进展缓慢,严重阻碍着板栗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板栗经营管理粗放。在板栗产业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追求基地规模,忽视栗园经营管理,没有在提高老基地质量上下功夫,多数栗园仍处于放任生长状态[10]。仍然是重栽植,轻管理,导致结果园板栗树体衰弱,树形紊乱,单产低;栗实象、栗瘿蜂、雪片象、板栗绿天牛、板栗疫病等病虫害严重,极大影响了镇安板栗的产量、品质和声誉。截至2014年底,全县板栗园中仍有低产老龄园1.59万hm2,0.78万hm2幼园没有更新复壮和嫁接改造,全县板栗单株产量0.95 kg,与河北、山东(平均4.0 kg/株)等省区相比差距较大。新发展的板栗基地,大多数达不到丰产园标准,重栽植轻管护的现象普遍存在。

优质高产板栗所占比例较低。镇安县板栗总面积达4.0万hm2,正常年份总产6 000 余t,丰年最高达9 000余t,平均150 kg·hm-2,丰年最高产为225 kg·hm-2。通过国家有机板栗认证的游记板栗面积仅为1 333.3 hm2,约占总面积的1/30。因此,良种覆盖率和有机板栗面积所占比例明显偏低。

板栗病虫害发生严重,在各乡镇普遍发生,长期制约板栗的优质高产,在正常年份,一般果实被害率达20%~30%,“小年”则达到60%~90%。出现多种害虫(栗实象、栗实蛾、栗瘿蜂、桃蛀螟等)交叉危害之情况。板栗果实害虫不仅影响食用价值,还影响储藏期和加工性能。

2.2 板栗贮藏技术落后

镇安县是商洛市和陕西省板栗产量最高的县区,迄今还没有专用气调冷藏库,一些可储藏的冷库贮藏量也不大,在板栗集中上市期间,不能平衡市场供应和抑制市场收购价格走低,农民发展板栗积极性往往受到挫伤,对板栗园粗放管理或放任不管,导致单产偏低。另方面,现有可用的冷库,在温度和湿度调节上难以满足板栗长期储存需要。再则板栗冷藏期短,冷藏期间栗果霉烂问题仍未彻底解决,这些都与板栗产业发展不适应。

2.3板栗加工相对滞后,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镇安县板栗加工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上述,板栗加工企业少,板栗集中上市时,不能大量加工,季节过后无原料,加工技术也比较落后;二是板栗加工产品单一,多为传统产品,几乎没有更新换代,市场销售面较窄,全在省内销售。另外,板栗加工产品品牌少,已有的唯一品牌“臻安”影响还很小,在国内市场知名度不高。

2.4板栗服务体系不完善,制约板栗产业持续发展

镇安县在板栗产业营销体系建设上相对滞后[3-6],全县没有建立板栗交易市场,在外省没有建立销售网点,板栗主要为农民自销或通过经纪人销售,一些不良经纪人压价过低,在一定程度挫伤了农民种植板栗的积极性。县政府有关部分协调成立的县板栗协会,工作主要集中在种植方面,在营销市场调研、渠道扩展等方面涉及较少,特别在新兴电子(网络销售)商务方面更显薄弱;县政府有关部分也对板栗外销情况不甚清楚,很难准确掌握板栗经济收入,不利于科学合理地制定县域板栗产业发展政策。

3 板栗产业持续发展对策

板栗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发挥其资源优势,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须在做好基地科学规划;大力推广具有镇安特色的优良品种;通过密集的技术培训,积极推广集约化经营技术,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控制其危害,降低危害;科学采收,保证板栗质量;同时做好板栗的贮藏保鲜;大力培养龙头企业,积极开展新产品研发;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和队伍,才可能促进板栗产业的持续发展。

3.1积极推广集约经营技术,努力提高板栗产业经济效益

3.1.1 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努力提高板栗良种覆盖率 通过网络、电视、微信、报纸和单行材料等多途径宣传镇安板栗优良品种;采用良种示范园现场观摩,推介板栗优良品种的种植效益。通过高接换头,改良低产板栗园;实生苗嫁接等方式大力推广当地的板栗良种。通过5年的连续努力,力争将镇安板栗良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镇安主要推广镇安1号、泰山1号、大红袍、镇安大板栗、金真栗、金真晚栗等优良品种。

通过市场调研,选育适合市场需求的颗粒大小均匀、耐储藏、耐加工的板栗新品种,为板栗深加工和精加工提供物质准备。

3.1.2 大力开展集约经营技术培训,努力提高板栗经营水平 针对镇安板栗经营者多为中老年人的实际,采用在不同季节、现场观摩、发放技术资料和室内系统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技术培训,使农民逐步掌握板栗土肥水管理科学管理、整形修剪、无公害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与板栗果实处理技术,不断提高农民板栗集约经营技术水平。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要引导农民转变经营观念,使农民逐步树立围绕市场需求生产板栗果品的观念,进一步引导农民向无公害板栗、有机板栗生产的方向发展,以期实现镇安板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板栗生产的基础生产资料——土地整修的投入。通过整修微型梯田,以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条件差,板栗产量低而不稳的现状。否则,板栗产量低的现状难以彻底改变。

3.1.3 大力推广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努力提高板栗质量和产量 随着社会发展和消费者对果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板栗生产者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因此,通过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现场观摩等形式推广板栗无公害防治技术,有机板栗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板栗的产量和质量,在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和促进地方经济的稳步发展。

3.2积极研发板栗贮藏技术,为板栗加工和满足市场需求提供保障

板栗贮藏既可以为板栗加工提供较长的时间,也延长了板栗市场销售时间,避免了板栗集中上市,果品价格过低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的市场行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进一步研究、提升板栗冷藏技术,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有一定基础的企业、个人兴建一批冷藏库,提高板栗冷藏吨位,使全县板栗的触藏量达到总产量的50%左右。同时聘请冷藏方面的技术顾问,对板栗冷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渐解决,为板加工和延长销售期技术和物质保障。

冷库冷藏要保持板栗独特风味,使冷库的相对湿度要达到85%~95%。温度控制在0~4℃,才能比较好的保持板栗的原有风味。不少冷库贮藏到后期发生风味改变,主要是空气湿度达不到要求。

板栗入库冷藏前,必须解决板栗果实灭菌和杀死果实害虫的问题,否则板栗霉烂问题难以解决。虫害可采取热水烫种来处理。霉烂则通过果实表面消毒和剔除霉烂果的办法解决,基本可以控制冷藏期间的病虫危害之问题。

3.3积极研发板栗新产品,延长板栗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3.3.1 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促进板栗产业持续发展 板栗作为镇安的主导产业,板栗的加工能力一直制约板栗的持续稳定发展,急需要提高加工能力。板栗加工由于其贮藏期短的制约,板栗加工企业一年中真正加工期3~4个月,从事板栗加工的企业需要多套设备,在不同季节加工不同的产品才能维持正常的企业运营,这样企业的运营成本就比较高。单一加工板栗企业难以正常运营,需要政府的政策和资金量方面的扶持。政府不应把板栗加工视为纯企业生产活动,板栗如果加工做好,一方面增加了当地的就业,为地方提供税源,又反过来提高农民种植板栗积极性,促进板栗基地扩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对提高整个县域农民的收入,推动地方经济繁荣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带动当地的第三产业繁荣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要扶持几个龙头企业,根据国内板栗产业发展较好地区的经验,板栗加工能力要达到本地总产量的1/3以上,可比较好的促进本地板栗产业的持续发展。

3.3.2 积极研发高新产品,逐步实现品牌战略 制约板栗加工另一个问题,是板栗的加工产品单一。这个问题解决有两种途径,一是政府设立专项资金,通过招标,让有实力的科研院所或大型食品加工企业承担完成研发,二是设立奖励基金,鼓励本地加工企业开展自主研发,特别是精加工产品、深加工产品等重要的研发方向。通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树立自己的著名品牌,占领市场的制高点,把镇安板栗产业做强做大。

3.4进一步完善板栗产业服务体系,做强板栗产业,推动农民尽快脱贫

3.4.1 逐步完善板栗技术咨询服务体系 镇安板栗产业实现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板栗产业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可以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镇安板栗试验示范站,镇安板栗研究所、板栗产业管理办公室和板栗协会,共同组成板栗产业技术服务体系。通过走访调研,建立适合镇安实际的板栗产业服务体系,对板栗品种改良、板栗基地规划、板栗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板栗适时采收、板栗保鲜冷藏、板栗加工、营销体系建设等方面提供咨询和技术培训,为板栗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4.2 逐步完善板栗市场营销服务体系 镇安是全国著名的板栗之乡,镇安板栗基本上在国内省会城市看不到其产品。这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板栗的营销体系。首先要立足陕西,聘请擅长营销的人员,组建营销队伍;通过技术培训,提高营销人员营销技能和水平;确立营销的目标和营销激励机制,把镇安大板栗逐渐推介到全省各地,打开省内市场。在此基础上再向外省市场拓展。

另一个方面需要建立镇安板栗批发市场,严格管理。板栗严格分级、分品种包装,优质优价,逐步建立真板栗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建立板栗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体制,实行企业式生产,以保证板栗的产品质量。对生产不合格产品或者不安产品规格包装的专业合作社、个人进行处罚;对影响镇安品牌的市场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以维护板栗的商标。

3.4.3 逐步完善板栗产业持续发展配套政策 实现板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三个方面的政策:(1)农民技术培训和组建板栗专业合作社的鼓励政策;(2)板栗加工企业的扶持优惠政策和新产品开发的奖励政策;(3)促进板栗产业服务体系的相关政策,特别是板栗技术服务、营销体系方面的鼓励政策。

3.4.4 逐步完善板栗资金扶持政策 板栗作为镇安县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特别是在板栗无公害生产和有机板栗生产、板栗加工企业和板栗新产品研发的资金扶持和激励政策,推动板栗加工和新产品的研发。出台鼓励有能力和经验从事板栗营销的奖励机制,促进实现板栗的持续发展。

[1] 镇安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镇安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2] 戴永务,刘伟平. 中国板栗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其提升策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4):456-460.

[3] 马艳萍.佛坪县板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14 (3):87-89.

[4] 李静,康积林. 陕西省佛坪县板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 (2):346,350.

[5] 王晴芳,徐育海. 湖北大别山区板栗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 (23):4885-4887,4904.

[6] 翟光耀,马蓓莉,张德安,等. 临沂市板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8):319,322.

[7] 朱建华,杨爱民,游玮. 板栗简易高效贮藏方法试验与分析[J].陕西林业科技,2014(6):37-38,42.

[8] 黄礼平. 板栗常温保鲜贮藏的难点与对策[J]. 陕西林业科技,2012(4):120-122.

[9] 毛仪伦,程东周. 板栗接穗规模化生产技术[J]. 陕西林业科技,2014(5):112-113.

[10] 程光,赵斐. 蓝田县山地板栗优质丰产技术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12(5):60-62,66.

TheCountermeasures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hestnutIndustryinZhenanCounty

WANG-Hong-kuan

(Zhen'anForestryWorkstation,Zhen’an,Shaanxi711500)

This paper summarized base construction, products processing and service system in Zhen’an Coun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estnut industry. The problems confronted were analyzed. Counter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estnut industry were put forward as development intensive management, nurturing leading companies, improving service system and giving financial support.

Zhen’an; chestnut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

2016-12-20

陕西省林业厅“镇安县柴坪镇松柏村板栗无公害防治示范项目”。

王洪宽(1970-),男,陕西镇安人,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S759.3+4

A

1001-2117(2017)04-0083-05

猜你喜欢
镇安县板栗加工
又闻板栗香
打板栗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在山沟扎根八年的“扶贫团”——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对口帮扶镇安县脱贫攻坚纪实
镇安县板栗天牛防治措施
“噼里啪啦”板栗爆炸啦!
吃个板栗不容易
镇安县近40年气候特征分析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