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本经济国情已从农业大国转为工业大国

2017-04-06 07:22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6期
关键词:国情大国现代化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9)

我国基本经济国情已从农业大国转为工业大国

田文豪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9)

国情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内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状况,包括国家内部的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状况和结构关系,以及国家和外部国际环境的基本联系。而基本国情则是对国家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内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状况的基本概括。国情是一个国家构建现代化科学理论指导现代化实践的基本依据,科学分析认识 国情和国情的变化,是一个国家制订正确的现代化战略的必然要求。

基本经济国情;农业;工业

一、工业大国已经是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

国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可以根据不同 目标和标准来进行具体分类。一个重要的分类是按照经济、政治和文化层次进行划分,而且这三个层次的重要作用是不同的 ,其中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而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从最具有决定意义的经济层次看,长期 以来我 国的基本国情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在经过改革开放 20 余年高速工业化进程以后,到 21世纪初,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经从农业大国转为工业大国。

1.我国形成了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在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机械设备和通讯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及各种消费品等工业主要领域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工业主要产品,如煤炭、钢铁、发电、原油、水泥、化肥、化学纤维、棉布、糖和电视机等,我国产量已经居世界前列。

2.我国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有绝对主体地位。自建国到现在,工业和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1952年,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50.5%,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主体地位,而到 2003 年则下降到14.6%;与此对应,1952 年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20.9%,到2003 年,第二产业生产总值达到61274.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2.2%,超过了一半,其中工业生产总值53092.9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2%。

3.改革开放 以来 ,中国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对外贸易大国,1980 年,我 国进出口总额仅为 570 亿元人民币,但到 2OO2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 已经达到 51378.2 亿元人 民币,位居世界 第 6 位。2003 年 ,我 国进 出 口总额 更 是 达70483.5亿人民币,位居世界第 4 位,仅排在美国、德国和 日本之后。经过 20 余年的快速工业化进程,我国在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初期利用工农产品“剪刀差”支持工业快速发展的局面已经结束,国家财政用于补贴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支出逐年增多。2OOO 年国家来自工商业税收 10366.09 亿元,占全部税收的 82.3%,农业税收 465.31 亿 元,只占全部税收的3.70%,而2OOO 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1231.54 亿 元。2001、2OO2、2003 年国家来 自农业的各项税收分别为481.70 亿元、717.85亿元和 871.77 亿元,而用于农业的支出分别为1456.73 亿元 、158o.76 亿元和175 4 .45 亿元。

二、国情变化表明我国现代化进入了新阶段

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这个基本经济 国情,对于制订经济现代化战略和政策 、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化的整体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现代化进程看 ,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变化表明,我国经济现代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当今世界格局下,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强力推进工业现代化,促进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进而驱动整个经济现代化进程。现阶段我国工业总量的庞大并不能掩盖我国工业质量较低、工业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的问题。而且,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均 占有资源很少的人口大国,推进工业现代化也适应了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必然要走的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该阶段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依赖于工业积累支持和现代化工业的推动。面对人世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今后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积累的支持和现代工业技术的推动。实际上,工业发达国家普遍实行通过工业积累来支持农业的政策,对农产品以价格补贴、提供信息、发放贷款、关税保护、出口补贴等各种扶持措施。随着我国工业日益强大,我国必然要逐步加大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除了这种政策的直接支持以外,工业发展还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在该阶段第三产业将得到更快发展,成为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渠道,同时也为进入新的现代化阶段奠定基础。在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工业发展的重点将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移,第二产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速度必将大幅度下降。在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还占全部从业人员将近一半的情况下,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依靠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如此,随着工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劳生产率必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工业也会产生富裕劳动力问题,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将承担吸收第二产业剩余劳动力的功能。

三、现代化新阶段的中国经济战略选择

经济增长战略:切实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形成集约型、资源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新的现代化阶段要求实现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其本质是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了要求——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高资源消耗型向集约型、资源节约型转变。从资源和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传统工业发展对应的是线性经济增长模式,而现代工业则对应的是循环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增长模式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工业为基础的,而线性经济增长模式则是 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工业为基础的。实现工业现代化,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必然要求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向集约、从线型模式向循环模式转变。

工业发展战略:积极探 索科学协调的工业现代化道路 ,正确处理工业现代化与扩大劳动就业的关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工业大国,要实现工业现代化 ,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强国,需要探索科学协调的工业现代化道路。这既要考虑到中国工业的总量、结构等现状因素,又要考虑到中国工业发展的传统道路和特征等历史因素,同时还必须考虑到中国转轨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典型二元经济、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宏观经济背景因素,最后还要考虑到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和日新月异的高科技迅速发展等趋势因素。探索一个区别于发达国家的科学协调的中国工业现代化战略,是中国推进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技术进步战略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工业现代化。一方面因为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水平和工业强国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是因为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推进工业现代化、成为工业强国的关键任务。因此,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是技术进步的核心。从国家战略角度上说,仅仅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不完全的,还必须同时强调以信息化推进我国的工业现代化,以强有力的国家意志来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工业现代化”战略。

[1]列宁. 列宁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陈文满. 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分析[J]. 北京:经济与管理,2006.

[3]胡鞍钢. 中国资源与经济发展[J]. 北京:国情报告,2012.

田文豪(1993-),男,汉,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国情大国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吐槽大国
家国情 诗词魂
多想记住你的脸
推广生物乙醇汽油:迫切且合乎国情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地理国情监测知识支持库初步设计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特定国情教情中的中小学校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