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在上海酝酿“西安事变”

2017-04-06 23:20本刊编辑部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李杜胡蝶西安事变

张学良在上海酝酿“西安事变”

提到张学良故居,人们大多知道有辽宁少帅府、陕西西安事变馆、台湾新竹五峰乡清泉故居。其实,还有鲜为人知的上海皋兰路1号张公馆。张学良在民族危亡之际,曾在这儿断断续续度过两个春秋。

关于张学良为何发动“西安事变”,历来有许多说法。最新的观点认为,张学良同蒋介石都是火爆性子,双方语言不和、“火药”相向,终于酿成兵谏。但这只是当事人促成事变的一个心理因素。按张学良的逻辑发展,兵谏一定会发生。“九一八事变”当晚,张学良因病在北平协和医院疗养,正同英国驻华公使蓝博森爵士在第一舞台观赏京戏,闻讯中途退场。但他没有发出抵抗之声,事变后也一再忍让,终失东三省大片国土,遂招致时贤作诗骂他,被国人诟病。

广为流传的故事是:“九一八”日本关东军侵占东北后月余,天津《庸报》披露,当晚张学良未在沈阳,而在北平六国饭店和胡蝶跳舞!其实,张学良与胡蝶缘悭一面,更甭说跳舞。事实是,张学良面临日寇侵略,内心极为愤恨,其不抵抗是基于希望全国一致抗日,而不能让东北一地抗日的想法;更有国民政府多次电令东北军,不得与日军交火的原委。张学良晚年坦承,他从未接到过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但他与蒋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是相悖的,特别是后来蒋调东北军去围剿陕北红军,才逼得他铤而走险。

张学良走这步险棋的酝酿过程,正是“西安事变”爆发前他在上海寓居的日子。张从欧洲回沪后,这幢洋楼门庭若市,他作为拥有重兵的国民革命军二号人物,成为各方军阀、国民党内部各派系的拉拢对象。然而,他此时痛定思痛,深感“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必将毁掉整个民族,旋即转向中共在《八一宣言》中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靠拢共产党人。1935年10月29日至12月,张学良去南京参加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及会后多次回到上海寓所。

当时,张学良遇到一位促使他坚定抗日意志的关键性人物——他的东北老乡、著名爱国人士杜重远。1935年岁末,张学良获悉杜重远因主编《新生》周刊、宣传抗日,被政府判处一年又两个月徒刑,正在上海的监狱服刑。他毅然前去探望,彼此倾心交流抗日情怀,杜重远诚挚地劝张学良接受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并说“不联共抗日,就是空谈抗日”,深深打动了张学良的心。

1936年春,国共双方高层已在江西庐山、浙江莫干山等地谈判,共商抗日国是。在这股和谈风气的影响下,张学良在上海寓所会晤了东北抗日义勇军将领李杜,他不仅了解了东北抗日义勇军艰苦卓绝的战斗情况,而且被李杜“联共抗日”的主张所感染,便委托李杜搭桥,积极与中共领导人接触。不久,李杜将中共代表刘鼎介绍给张学良,对外号称是他的英文秘书,从而通过这条线与陕北共产党高层取得了联系。这些,无疑对“西安事变”的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摘自《铁血柔骨——现当代名人的风雨路》秦维宪/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猜你喜欢
李杜胡蝶西安事变
松树与玫瑰花
成长中的陪伴
和李杜合影
和李杜合影
胡蝶飞:面对乙肝病毒,乙肝感染育龄期女性该怎么做?
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与蒋介石的纷争
走出李杜优劣论的怪圈
——李杜优劣之争研究评述
诵读“李杜”时的遐思
民国第一美女被戴笠霸占三年的经历
张学良谈『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