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研究

2017-04-06 06:18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9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晋升社工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0875)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研究

张琳琳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随着社会的发展,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相继出台,社会工作蓬勃发展。但是遍观各个社会工作机构或基层社区等,都存在着社会工作者自我职业认认同度低、工作满意度低、离职率高等现象,探讨职业认同度低的原因,有助于提高社工职业队伍的稳定性,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现状;职业认同;影响因素

一、现状

2011年月,民政部十八部委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管理创新、和谐社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一项重大紧迫的战略任务[1]。据2015年4月份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在广西南宁,45.5%的青少年事务社工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工资报酬低(62.4%)、社会认可度低(58.7%)、工作要求高责任重(50%)、工作强度大(27.9%)、无法实现自身价值(26%)[2]。社会工作者虽然有较强的价值观认同,但是面临着薪酬水平、家庭支持不足、工作压力大等一系列职业困境,其职业满意度不强[3]。

二、职业认同研究的意义

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引航者,他们的职业认同直接影响到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进程。深入地剖析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现状,探究影响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度低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概念阐释——职业认同

学者安秋玲认为职业认同指个体在知晓职业特性的基础上,积极并稳定地投入本职工作,获得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体验,建立起职业发展要求与自我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从而使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成为自我身份定位的重要部分[4]。本文主要研究的为社会工作者个体的职业认同现状。

四、问题成因及分析

(一)个人层面

1.择业动机。择业动机影响职业认同。如2009年政府在北京市实施大学生社工计划,决定在三年内招聘5000名大学生社工,政策规定可以为社工能够解决北京户口,北京掀起了一股社工报考热,社工们拿到户口以后纷纷离职跳槽。与之相反,那些渴望通过社工这门职业获得专业成长,往往能在本职岗位上坚守多年。

(二)家庭层面。当家人支持较多时,个体也会接纳与坚持自己的内在价值选择;而家人支持处于一般水平时,其与家庭之间情感沟通有限,表现出较低的职业认同。这一点常表现在男性身上,男性从事社工被认为是“没有前途的”,家庭支持薄弱使社会工作者承受更多的职业压力和生活困扰,导致部分专业人员离职现象。

(三)工作场域

1.工作环境。当社工身处在较为温暖舒适的、开放的工作环境时,社工更能表现出工作积极性。如果社工感受工作环境是安全的,其更能表现出对工作的满意度。相反,脏乱差的环境不仅会降低社工工作积极性,还会使其降低职业认同感。

2.晋升空间。以深圳市社会工作机构为例,社工的晋升渠道以管理和专业晋升两方面为主,管理方面主要是从事社工机构的管理职位,这种机会非常少,其余大部分人需要通过专业层面晋升,但是从一线社工进入督导体系门槛较高,选拔条件非常严格,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造成了很多社工晋升无望。多数一线社工在一线岗位上坚持了四五年仍没有获得晋升。

3.机构整体发展水平。倘若社工所在社工机构规模较大,服务质量高,居民满意度高,社工会对机构与自身的发展及整个社工行业充满信心。相反,若机构发展较慢,无法获取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支持,经费来源,没有远大发展前景,那么社工的职业认同感较低。

4.工作薪酬。以深圳市为例,目前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标准从原来的6万元每人每年提高为7万元每人每年,除去社工机构扣除20%的管理费,其余资金用于支付社工的工资和日常的办公费用。

(四)社区层面。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工定位不清,将社工看成是政府下派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岗位社工被派驻到用人单位,不被重视,工作环境及地位处于夹缝间,工作性质模糊,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办公,办公场地及器材都由社区提供,专业工作受限,对职业的认同感低。

五、建议

(一)个人自我调适。首先,社工应正确认识自我,并尽量保证在符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追逐自我的职业理想,明确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进一步树立计划不断朝理想方向努力。其次,面对压力时要自我调节,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以转移注意力,及时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当情绪较为低落时可及时寻求机构督导专业性的帮助。再次,做好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了解自身素质和能力,结合机构的愿景和使命对自我职业发展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进行设定。

(二)家庭支持。首先,作为社会工作者的家人,应对其职业有清楚的定位。其次,家人要理解关怀社会工作者,而并非职业本身的回报多少。再次,当社工因工作压力与家庭产生矛盾冲突时,家人应尝试理解其处境并非指责。良好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当双方产生矛盾或冲突时,家庭应以平等的沟通为前提,共同协商解决。

(三)机构支持

1.建立温暖舒适的办公环境。建立温暖舒适的物理环境,既有利于社会工作者愉悦地投入工作,也有利于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社工机构或社区等可以在下属社工站点统一设计面向本机构服务对象的一些标志性的空间摆设或艺术装饰等,建立规范与整洁的办公环境。

2.建立合理晋升机制。将年轻资历较浅的社工安排到一线为以便增加其基层经验;经验丰富、从基层做起但缺乏专业理论的老社工建议安排在中层;最后,学历较高且实务经验丰富,具备相应管理知识的员工,考虑安排为高层。这三个层面的社工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最重要的一点是“精英循环”,低中高层之间不能有固化的限制,要允许一线社工向上流动,中高等管理人员违背机构使命工作失职时,也要适当向下流动。

3.合理设置薪酬水平。综合考虑社工工作量、工作难易程度、工作绩效等方面来设置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为不同层次的社工提供合理的工资水平。同时社工机构可设立类似“每月之星”“先进个人奖”等,激励社工不断提升实务水平的同时,帮助社工获得物质与精神慰藉。

(四)加强人文关怀。机构负责人应该多关怀社工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变化,可举办内部的“减压活动”“机构文化节”,积极利用各种节日,为社工送温暖送关怀。机构也可设置灵活的休假条例,允许社工申请放松的时间。

(五)社区支持。首先,要平等尊重对待社工,共同协商解决社区工作事务。其次,尽量保持社工的专业性与独立性,不要过度干预社工的实务。再次,与社工共同分配工作内容,双方各尽自责各司其职。最后,要积极向社区居民介绍社工,让更多的居民了解认识社工的存在。

(六)政府支持。一方面增加购买社工专业服务的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和完善社工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政府可以对社工的实习基地、宣传基地、研究基地等的投入,继续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工作发展的主渠道地位和导向作用”,完善采购机制,加大采购力度,将社会工作服务购买常规化、制度化,建立以政府采购为中心的多元支持体系。

[1]民政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载民政部门户站。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fvfg/shgz/201111/20111100197275.shtml

[2]马云飞.《社工职业认同感为啥不高》,《中国青年报》,2015-04-14(07)

张琳琳(1993-),女,硕士,北京师范大学,

)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晋升社工
腐败潜伏期官员何以得到晋升:基于干部任用权的分析
青春社工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北京街乡公务员职级晋升通道打通了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社工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