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儒家文化有何异同

2017-04-07 07:12马坤媛
祖国 2016年22期
关键词:异同儒家文化马克思主义

马坤媛

摘要:诞生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儒家文化各自由于服务于不同的政治形态,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各不相同,但是马克思主义却能够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生根、开花,本文通过论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异同,试图从中找出其根本原因。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儒家文化 异同

自马克思主义思想进入中国以来,它在传播的过程上就不可避免的与中国的本土文化——儒家文化发生融合,碰撞。两者虽然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但是如果将两者相互比较,还是会发现他们的一些共同之处。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也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从本质上探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差异

由于产生的背景各不相同,两种文化所服务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制度是各不相同的,其所代表的也是完全不同的阶级的利益,所拥有的社会文化功能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思想体系。所以在探究二者关系之前,我们有必要将它们之间的界限划清。

(一)文化背景差异

马克思主义及其思想来源都是在欧洲资本主义文化背景孕育的。而其存在的意义便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超越欧洲的资本主义文化。

而儒学文化的产生背景则与马克思主义相差甚远。由孔孟起始的原始儒学其诞生背景主要源于农耕文明和血缘家族文化。由农耕文明所催生的以自然道理为基础的中国式的形而上学,由血缘家族文化中诞生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伦理观念。而在宋代诞生的新儒学,主要以皇帝为中心的政治儒学,其实现的基础便是对皇权中心主义与封建官僚制度的拥护。

(二)时代精神差异

时代精神对特定时代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它是时代价值取向的代表者,以前驱性和进取性为特质,具有正面价值。而哲学通常都是时代精神通的表现载体。哲学家,是特定时代特定背景下产生的产物,是汇聚了那个特定时代下最精致、最隐蔽、最珍贵的精髓哲学思想的产物。因此,马克思说,哲学是文明活着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趋于成熟的时代下诞生的。在这个时代下,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生产形式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社会矛盾,无法避免的带来经济危机与社会危机,而此时拥有着代表社会新的生产力特征的无产阶级,以其拥有的強大而先进的生产力、政治力,在历史的舞台上登场。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便是无产阶级这种强大力量的代表。

原始儒学则是在一个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乐崩坏的时代,当时的时代精神反映了乱中求治的时代需求,于是原始儒学便在那个条件下应运而生。孔子以“复周礼,缅三代”的为思想为核心,展示了克己、复礼的大义。而乱世思治的时代同时也为他提供了一个展示由他构想的理想境界中的世界的机会。从而使儒家思想在那个时代成为了价值中心,从民族的角度来讲,激发民族凝聚力是价值中心的重要使命。

儒学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各自所具有的时代精神是各不相同的,两者中间有着两千年的历史跨度,并不是同时空的精神产品,它们各自在历史中的势位高低,自然一目了然。

(三)代表观念和阶级意识的差异

作为代表先进的近代物质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它反映了在资本主义大背景下相互对立的生产关系间的相互斗争和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由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性上与资产阶级政权在根本上是对立的,是具有革命性的哲学。所以,他不可能成为现存国家的拥护者和卫道士,它是它们的摧毁者和掘墓人。

与马克思主义相比,儒学思想在意识形态上就不备有这种革命性。在其创立之初,虽然也有着代表非权贵群体利益的思想,但是其思想终究也只是来自于没落贵族阶级,依然具备着阶级意志。自汉唐以来,儒学思想便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用以维护封建皇权利益的官方正统哲学。

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从其阶级性和革命性的立场上来讲,是根本对立的,是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

二、异中有同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儒家文化

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虽然在根本上存在着巨大差异,但是二者之间也拥有着共同之处。如果对这一点不能做出正确认识,就可能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不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可能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其在本质中与中国儒家文化所发生的相容与相通。这两种在时代性与阶级性上有着本质性区别的思想体系,在学说上却可以找到一些相似、相通、相容之处。

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在世界观上都具有无神论的特点,其思想有着反对神学、宗教的特点

由于曾经受到“左”思潮影响,曾经不加分析的将儒学完全归类为唯心思想、形而上学,其实儒家学说是不讲“怪、力、乱、神”,并且一直对神学保持着怀疑。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科学的无神论,其以对神学理论的彻底否定在欧洲思想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虽然在对社会进行改造的理论上马克思主义与儒学思想有着极大的区别,但是它们都是反对通过非人类的力量来改造社会的。两者都重视现实社会与现世人生的思想。以此来看,在无神论的观点上两者是有着相通之处的。

在道德观上,中国儒学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也有着相同之处,两者对人拥有的自然属性,及与此相应的表现形式,所具备的合理性表示接受,但是同时又认为人的自然属性应该受到社会属性的约束,并对其进行规范,才能达到完善的人性。在儒家思想中,也有着“食色性也”和“为恶去善”这样的体现。虽然马克思对维护个人的自由和权力十分重视,但是他也认为个人解放是必须要在全人类解放的大前提下才能够达成的。这与儒家思想中的“克己复礼”的价值观是相通的。

三、结语

在中国儒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有着诸多的相通之处,但是这种相通却并不意味着完全一致,而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顺利发展的基础便是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在碰撞与摩擦后的相容、相通。

参考文献:

[1]牛苏林.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应关注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中州学刊,2015,(12).

[2]王晶,王雅舒.探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种角度[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08).

[3]钱美娜,王永贵.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及其实现方式[J].求实,2016,(04).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长葛县郑州市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异同儒家文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