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

2017-04-07 18:54崔文学
学周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素养提升转变语文课堂

崔文学

摘 要: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处境堪忧。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依据和内涵进行转变,转变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整体观,转变要回归常识,转变要注重“度”。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素养提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0-00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0.027

一、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处境与突围

当今,语文教学的功利性愈演愈烈。课文尚未接触,便要求全班学生齐读黑板上展示的教学目标;仅仅教了几篇文章,便忙着总结文体特点,并规定文体要求学生作文;多媒体进教室,无疑是好事,但更多时候却成了更大容量的題海大战,美其名曰“教育技术的运用”。“浮躁与尴尬共舞,口号与模式齐飞。”要么是教师作秀,学生表演;要么是为外来听课者极尽能事的双面舞会,似乎不这样,就无法体现教师的“课改理念”,学生的“自主合作”也就无从展示。语文教学删减了目标,收窄了渠道,过滤了内容,简化了过程,将教学的内容固定在“考什么教什么”的区间,课堂教学方式定格在表面的热闹精彩。

于是,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改”的大旗下开始突围,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要么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要么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开始了“先学后教”,完全没有了教师课堂文本解读的主体性,“模式化教学”粉墨登场,开始用一套模式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达到课堂的“高效”,集体备课也完全异化为集体偷懒。教师谈教学效率,谈“高效课堂”,尽管有许多理论依据,但偏偏忽略了学生的发展及其差别,这样的高效课,确乎舍本求末,缘木求鱼。

二、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依据和内涵

对于一堂课进行评价,最基本的是看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两者间是否融合。

(一)学生自主与否,决定了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确定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方式。

合作的效度指有共同的学习目标,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团队学习方式,是一种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用来促进学生学习,其学习效度是多方面的,不能以完成学习任务为唯一目标。教师要在预设中生成,生成中预设。组内成员在个人成功的基础上要相互帮助、交流、支持,发挥团队精神。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的知识,教给的方法,培养的能力以及价值导向,都应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目标。

无论什么教材,什么课型,教师都要依据课标进行,否则是盲人摸象。同时,要坚持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人文性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个性化,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综合性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放性就是要求教师的思想是开放的,不能固定在某一思想或理论上,而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一切都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入手。实践性强调学以致用,理论实际相结合,能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三、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

(一)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整体观

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的学科,语文教学应该是语言的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综合,这就是语文教学性质的整体性。语文素质是综合性的,其核心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辅之以知识、智力、习惯和审美情趣,这是语文教学目的整体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将作者的思路,自己的思路,学生的思路贯通起来,以体现课堂教学的整体性。

(二)要回归常识

1.常规的积累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手段,教师要引领学生读书写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文化底蕴、审美意识、探究能力、认识深度,加以课堂内外拓展,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传统的积淀与新型课堂并不矛盾。试想,没有小学扎实的听说读写,哪来初中课堂的精彩纷呈?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也就老气横秋,黯然失色了。

2.激发学生兴奋点是高效课堂的关键。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满堂灌”,学生兴味索然,昏昏欲睡,原因是学生的兴趣没有被撩拨出来,没有参与课堂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参与课堂,主动学习,则课堂自然会焕发出精彩,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可指日可待。加之教师营造的民主、和谐的宽松课堂氛围,自然有教师与学生流畅的交流,高效课堂便自然生成。

3.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辅相成是高效课堂的保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班级信息群体平等的首席,教师适时的点拨,科学的引领,有效的组织,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不迷失方向。因此,没有主导的主体没有方向,没有主体的主导没有意义,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三)要注重“度”

1.温度是前提。教师在课堂中做到“目中有人”,关注学生差异,给每位学生表现的机会和舞台,教学过程精炼清晰,重点突出,有逻辑可循。如声情并茂的语言,自然得体的体态,相机的诱导都能使课堂春风化雨,充满温度。

2.角度是基础。语文课可以精取一个巧妙的突破口来带动对全文教学重难点的理解与探索,不但使教学过程创新点生发,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深度是核心。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文本解读,不断深入的过程,如果教师对文本解读浅尝辄止,学习效率自然低下,长此以往,自然导致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下滑。

4.广度是关键。一堂好课应当有全体学生的主动探究和深入思考。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学习形式,要努力提供丰富的语文资源,促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参与面广了,自然会促进教学互动,课堂精彩在互动中自然生成。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一个文化传播的过程,语文教学、文化和人是内在统一的,文化是连接教学与人的桥梁,而课堂教学方式是这个桥梁的枢纽。只有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注重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效用性,才能在语文课堂上“立言”而“立人”,才能迎来真正的语文教改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梁桂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转变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7):92.

[2] 马翠影.浅谈新课程中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J].华章,2012(11).

猜你喜欢
素养提升转变语文课堂
浅谈兴趣引领对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打造快乐的数学课堂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