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2017-04-07 03:26魏小丽陆伟慧徐静艳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3期
关键词:眼球复方针刺

魏小丽 陆伟慧 徐静艳 李 成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41)

针刺结合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魏小丽 陆伟慧 徐静艳 李 成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4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穴位注射组、针刺结合穴位注射,各30例。针刺组以透刺眼周穴位为主并结合电针治疗;穴位注射照组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患侧太阳穴;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组采用以上两种疗法。3组均治疗6周。结果治疗后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3.34%,穴位注射组为66.67%,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3.35%,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高于针刺组与穴位注射组(P<0.05或P<0.01)。治疗前3组眼裂大小、眼球运动、复视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3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组眼裂大小、眼球运动、复视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组优于针刺组和穴位注射组(均P<0.01),治疗后针刺组和穴位注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可明显改善患者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及复视评分,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或单纯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

动眼神经 穴位注射 针刺 复方樟柳碱

动眼神经麻痹是以上睑下垂,眼球呈不同程度的上视、下视、内收运动障碍,复视及光反射消失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其临床病因复杂,主要由颅外伤、糖尿病、颅底感染、脑肿瘤等损伤导致,其中外伤性的动眼神经麻痹最难恢复。倘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常可引起眼部的不可逆性病理改变[2-3]。目前,西医对于该病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研究报道显示,穴位注射、针刺等中医手段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4]。笔者采用针刺结合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并与单纯针刺、单纯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做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6]中有关单侧“上胞下垂”病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诊断标准[6-7]。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2)病程在1个月以内的患者;3)年龄<70周岁;4)能配合本研究方法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8]:1)其他原因导致的眼肌麻痹,如核性、核上性眼肌麻痹、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如重症肌无力)、肌肉疾病(如甲亢性眼肌病、线粒体脑肌病);2)先天性斜视或眼肌麻痹眼科手术后;3)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或肝肾等疾病危及生命,以及意识不清者;4)合并严重感染者,或妊娠期妇女。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9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针刺组、穴位注射组、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组,各30例。针刺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48~70岁,平均(56.37± 7.82)岁;病程2~18 d,平均(8.34±3.28)d;既往病史动脉硬化5例,糖尿病13例,脑外伤2例,高血压8例,2例病因不详。穴位注射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51~68岁,平均(55.93±6.45)岁;病程 3~16 d,平均(7.45±3.56)d;既往病史:动脉硬化8例,糖尿病12例,脑外伤1例,高血压7例,2例病因不详。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9~72岁,平均(56.84±8.94)岁;病程5~16 d,平均(8.84±4.23)d;既往病史动脉硬化6例,糖尿病13例,脑外伤2例,高血压7例,2例病因不详。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3组患者原发病的基础治疗均照常规进行。针刺组取穴:患侧攒竹透精明、阳白透鱼腰、鱼腰透丝竹空、太阳透瞳子髎、四白透精明、百会、风池、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操作过程:患者取仰卧位,嘱放松精神,75%乙醇常规消毒穴位后,采用0.3 mm× 40 mm一次性毫针进针,百会穴以15°角向后刺入约1寸,行快速捻转补法,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约1寸,面部穴用透刺法,采用0.3 mm×25 mm毫针进针,左手轻提捏起针刺部位,右手持针以15°角刺入15~20 mm,以患者有针感为宜,不提插捻转。攒竹、四白透睛明穴时,嘱患者闭目,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沿眼球和眼眶之间向睛明穴透刺,余穴常规针刺,得气后平补平泻。然后攒竹与丝竹空、阳白与瞳子髎接G6805电针仪,疏密波,刺激强度以局部肌肉轻微抖动为宜,留针30 min。出针后用消毒棉棒轻压约1 min,以防出血。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穴位注射组取穴:患侧太阳穴,操作方法:太阳穴处皮肤常规消毒后,用2 mL注射器抽取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 mL(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495),以30°角快速进针刺入皮下,行提插手法,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药液。出针后用消毒棉棒轻压2 min,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组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针刺穴位、方法、疗程同针刺组;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所取穴位、方法、疗程同穴位注射组。

1.4 观察指标 在特定光线下让患者目视前方,测定眼裂大小。观察前后眼球运动,固定头部,让患者双眼注视并随医师食指尖移动,视正前方瞳孔中央位置为原点,观察患眼向麻痹肌作用方向,分级评分:0分为眼球运动正常;1分为眼球运动轻度受限,2分为眼球运动明显受限;3分为眼球无运动[9]。复视评定参照文献[10]。分级评分为:无复视为0分,轻度复视为2分,中度复视为4分,严重复视为6分。

1.5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治愈:眼球运动恢复正常,复视等临床症状消失,眼裂大小恢复正常。显效:眼球运动基本正常,复视等症状明显改善,眼裂大小接近正常。有效:眼肌运动功能有所恢复,眼球活动有进步,复视有所恢复,眼裂较前变大。无效: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无明显改善[11]。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后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高于针刺组与穴位注射组(P<0.05)。

表1 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各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见表2。结果示,治疗前3组眼裂大小、眼球运动、复视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眼裂大小、眼球运动、复视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组优于针刺组和穴位注射组(均P<0.01),治疗后针刺组和穴位注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各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针刺组治疗后比较,△P<0.01;与穴位注射组治疗后比较,▲P<0.01。

?

3 讨 论

动眼神经位于中脑水管的前方,主要是由许多细胞群组成,依次排列成行,起自于中脑上丘平面的动眼神经核,其纤维向腹侧发射,通过红核,再经中脑脚间窝穿出,然后再向前经蝶鞍两侧海绵窦之侧壁,通过眶上裂至眶内,分布于睫状肌、瞳孔括约肌、下斜肌、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以及提上睑肌[12]。动眼神经麻痹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患者十分痛苦,视物重影,常伴有头晕眼花,不能走路,迫使患者使用单眼视物[13]。现在我国老龄化十分严重,糖尿病、高血压日渐增多,不全性动眼神经麻痹相当多见,很多患者头部CT检查未见异常,脑血管造影无颅内动脉瘤,无海绵窦血栓,仍出现复视症状[14],与颅内小血管的阻塞导致动眼神经供血不足,功能受损有关[15]。文献报道,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由动眼神经缺血性脱髓鞘,动眼神经蛛网膜下腔段或海绵窦段的微血管梗死和代谢障碍所致,由于不累及动眼神经的外周纤维,通常瞳孔不受影响[16]。

本病属于中医学“胞睑下垂”“风牵偏视”“睑废”范畴,从经络理论上亦属经筋病的范畴,多因脾虚气陷,或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风邪乘虚而入,经脉阻滞,筋肉失养,经筋弛缓不收所致。中医古籍对此病早有记载,《灵枢·大惑论》曰“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目者,五藏六府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诸病源候论》曰“目是脏腑血气之精华……若血气虚……其皮缓纵,垂覆于目,则不能开,世呼为睢目”。针刺攒竹、阳白、鱼腰、瞳子髎、四白以疏通眼部经脉,由于眼睑部位皮肉浅薄难以深刺,且浅刺不易得气,故眼周穴以透刺法治疗为主,加用电针疏密波,更能起到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神经冲动传导,有利于麻痹眼肌的恢复。针刺百会升提阳气,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之交会穴,内与眼络相连,针之可疏通眼络、养肝明目,现代研究称针刺百会、风池穴可解痉,扩张和收缩血管作用,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和脑血流量,改善大脑缺血缺氧状态,提高脑部血液供应循环[17]。足三里、三阴交健运脾胃,补气养血,旺盛后天之本,调四关可养肝平肝,熄风止痉。诸穴相伍,相辅相成,标本兼治,经络之气旺盛,气血生化有源,同时益气活血、化瘀通络,共奏提眼睑司开合之功,达到治愈动眼神经麻痹的目的[18]。穴位注射所选太阳穴,为经外奇穴,善治眼部疾病,注射部位颞浅动脉与眼周的神经血管间的联系非常密切,经太阳穴注射药物起到针刺与药物的双重作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能够使眼缺血区血管活性物质的正常水平得以加速恢复,缓解血管痉挛,维持脉络膜血管的正常收缩功能与紧张度,同时还能够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流供应,从而促使缺血组织迅速恢复[19]。

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患者治疗后眼裂大小、眼球运动及复视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和穴位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针刺组与穴位注射组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也证实了针刺、穴位注射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且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疗效尤佳,笔者推测由于药物注射于患侧太阳穴,在电针的作用下药物的吸收加快,同时药物延长并加强对眼周穴位的刺激时间及刺激量,二者配合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针刺结合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具有显效、安全、经济、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 左芳,包尔宁,楼婷,等.动眼神经麻痹循证针灸治疗方案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5):376-379.

[2] 冷守忠,吕小琪,庞式琪.动眼神经麻痹246例的病因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1994,30(1):31-33.

[3] 杜小鹏,汤亚男,卢丽萍.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及特点[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3):71-72.

[4] 胡艳丽,孟凡征.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1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1):20.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9.

[6] 张薇.中西医结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84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3):402-403.

[7] 吴江.神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

[8] 纪晓杰,周凌云,司承庆,等.电针治疗动眼神经损伤所致眼球运动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3,33(11):975-979.

[9] Park YM,Cho JH,Cho JY,et al.Non-Hodgkin’s lymphoma of thesphenoid sinus presenting as isolated oculomotor nerve palsy[J].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2007,39(5):86.

[10]Bhatt VR,Naqi M,Bartaula R,et al.T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 presenting with sudden onset right oculomotor nerve palsy with normal neuroradiography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studies[J].BMJ Case Reports,2012,12(5):685.

[11]盛国滨,黄敏.针刺腹部经筋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1,28(6):96-97.

[12]王井泉.针刺治疗动眼神经损伤4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5):336.

[13]王久武.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分析[J].中国厂矿医学,2005,18(1):46.

[14]冷守忠,吕小琪,庞式琪.动眼神经麻痹246例的病因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1994,30(1):31.

[15]林玉华,王金生,代海燕,等.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穴位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8):74-75.

[16]李文伟.缺血性-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6):335.

[17]陈惠珊,张志渝,覃小穗,等.电针配合穴位热敷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57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1,31(12):1208-1209.

[18]林靖,戴伟.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6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1,20(1):45

[19]温乃元,范志勇,李志彬,等.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52例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5(3):213-216.

R246

B

1004-745X(2017)03-0504-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3.042

2016-07-03)

猜你喜欢
眼球复方针刺
抓人眼球
抓人眼球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判定
清明的雨
清热复方抗代谢炎症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复方α-酮酸片配合低蛋白饮食治疗慢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如何在1分钟之内抓住读者的眼球
眼球经济(yǎn qiú jīng jì)[目玉経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