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旬阳县油用牡丹发展及培育

2017-04-07 21:06向江花
山西林业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旬阳县油用施用量

向 前,向江花

(陕西省旬阳县国有林业总场,陕西 旬阳 725700)

浅谈旬阳县油用牡丹发展及培育

向 前,向江花

(陕西省旬阳县国有林业总场,陕西 旬阳 725700)

油用牡丹具有独特的药用与食用价值,在陕西省旬阳县资源丰富。笔者总结了当前旬阳县油用牡丹的发展优势及发展现状,从土地选择、整地与施肥、栽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几方面介绍了油用牡丹的培育管理技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以期为今后旬阳县油用牡丹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培育;病虫害防治

油用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肉质根,耐干旱、瘠薄,耐高寒,喜凉恶热,宜燥惧湿。产油率高、油质优,特别是牡丹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高达42%,是橄榄油的60倍、油茶的40倍,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1 油用牡丹的发展

1.1 油用牡丹发展优势

旬阳县地处中国南北气候交汇地带,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随着汉江四级航线的开通,旬阳县将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这种特殊的区位优势为牡丹产业发展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旬阳县现有牡丹面积超过500 hm2,对牡丹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当地群众有栽培利用牡丹的传统习惯,积累了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牡丹籽实能榨取食用油,丹皮可入药,且生产过程环保。牡丹属于速生高效树种,通常当年栽植,3 a后挂果投产,5 a后进入盛产期,可以连续收获30 a以上,具有一次栽种、多年受益的特性。通过牡丹产业基地建设,可以带动当地农户依托现有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动牡丹产业从过去单一收获丹皮向多层次立体开发和循环永续利用的方向发展,从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样既可以解决劳动就业,又能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1.2 油用牡丹发展现状

旬阳县牡丹产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分为4个区域:一是油用牡丹产业基地建设区,重点布局在15个镇的坡耕地,主要将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建园;二是丹皮加工生产区,建设地点布局在旬阳县白柳镇;三是牡丹籽油加工生产区,建设地点布局在旬阳县吕河镇;四是油用牡丹产业示范园区,主要布局在城关镇、白柳镇、甘溪镇、构元镇、吕河镇等5个镇的集镇周围、交通要道或旅游风景区。

据统计,目前旬阳县牡丹种植面积约560 hm2.其中,产前期70 hm2,初产期140 hm2,盛产期280 hm2,衰产期70 hm2.牡丹籽年产量超过160 t,丹皮产量超过600 t.

2 油用牡丹栽培技术

2.1 土地选择

选择干燥向阳、疏松透气、排水良好,pH值6.5~8.0,坡度相对较小的地段,土壤质地为沙质或半沙质,要求土壤可耕作层厚度大于60 cm.

2.2 整地与施肥

土壤深翻25 cm~40 cm,打破犁底层,耙平搂细。做畦,畦宽80 cm~100 cm.施足基肥,选择充分腐熟的圈肥,施用量为1.5×104kg/hm2~205.0×104kg/hm2;选择复合肥为底肥,施用量为600 kg/hm2~750 kg/hm2.

2.3 栽植

2.3.1 栽植时间

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进行栽植,日平均气温在18 ℃~25 ℃时为宜。

2.3.2 栽植密度

株行距一般为40 cm×50 cm或30 cm×65 cm,栽植密度为4.5×104株/hm2左右。

2.3.3 栽植方法

在耕粑好的地块里,按设计的株行距,开挖深度为20 cm~30 cm的栽植穴。栽植深度以高出地平面2 cm~3 cm为宜,使根系舒展,然后踩实。之后用土将栽植穴封成一个高10 cm~20 cm的土埂,以利保温保湿、提高成活率。2年生苗栽植深度一般在25 cm~35 cm,如根系过长,可剪除一部分,以栽植后根部不蜷曲为准。牡丹一般在9月至10月进行移植,移栽当年不宜施肥,尤忌浇浓粪,否则肉质根会发霉腐烂。若天气干旱,可适量浇水,注意不能让土壤太湿,否则会影响移栽成活率。在11月上中旬,对所有植株进行1次修剪,主要是去除弱枝、残枝、枯枝和秋叶。

2.4 田间管理

2.4.1 松土除草

早春3月,将栽植时所封的土埂松土、除草、整平,以利于植株萌发。开花前进行2次~3次中耕除草,开花后至秋季每月进行1次~2次中耕除草。早春宜深锄,深6 cm;开花后要浅锄,深1 cm~3 cm左右。每次下雨后锄1次。在6月至7月再喷1次专用除草剂。

2.4.2 整形修剪

采用1年生苗定植的地块不需修剪。采用3年生~4年生苗定植的地块需平茬,以促使单株多产生分枝,增加开花量,提高产量。栽植3 a以后,去除回缩枝。

2.4.3 合理追肥

牡丹栽植后第1 a,由于底肥充足,且吸收根少而小,一般不进行追肥。第2 a开始,每年追肥3次。早春萌芽时施第1次肥,以氮、磷复合肥为主,施用量为300 kg/hm2~600 kg/hm2.谢花后15 d内施第2次肥,以多元素复合肥为主,施用量为230 kg/hm2~460 kg/hm2.日平均气温降至15 ℃到土壤封冻前施第3次肥,以有机肥、钾肥混合为主,施用量为800 kg/hm2~150 kg/hm2,以保证植株安全越冬。牡丹展叶后,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追肥,每15 d~20 d喷施1次400倍磷酸二氢钾或其它叶面肥料,连续喷施4次~6次。

2.4.4 浇水与排水

牡丹喜燥恶湿,根系发达,能吸收土壤深层水分,不宜经常浇水。但干旱时仍需适时浇水,特别是

开花前后或越冬封冻前,在10:00前或17:00后,开沟渗浇。提倡采用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当由于降雨或其它原因使地面出现积水时,要注意及时排水,严防渍涝。

2.5 病虫害防治

2月上中旬,喷洒3° Be石硫合剂,或多菌灵500倍液。3月初,撒施辛硫磷颗粒剂150 kg/hm2~250 kg/hm2.4月中下旬,于花期前7 d~10 d喷施等量式波尔多液、代森锌液等。5月中下旬开始,每隔15 d~20 d,喷施1次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杀菌剂,直至9月中下旬。在牡丹生长期内,可视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整喷药次数,但整个生长季喷药不应少于3次。

3 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3.1 存在问题

1)人们对牡丹籽榨油生产工艺及效益不够了解,宣传与示范引导力度不大。

2)原有油用牡丹种植规模较小、零星分散,种苗基础和技术力量较为薄弱。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尚未显现。

3)良种繁育滞后,销售环节有所迟缓。

3.2 发展建议

1)强化政府的领导作用,提高全民认识,充分重视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提高对当地传统种植油用牡丹产业的重视,引导各级领导和企业、农民充分认识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市场经济发展为指导,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将发展油用牡丹产业与国家林业工程相结合,让油用牡丹产业在致富中发挥主导作用。

2)进行统筹安排,按照油用牡丹适生区域,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在产业、市场、技术、信息和防疫等方面加强地域合作。

3)做好科技、销售、发展等服务,发展龙头企业。

[1] 刘德晶,焦晓旭.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西部林业科学,2015,44(2):170-173.

[2] 袁俊云,吴自光.油用牡丹培育技术及效益分析[J].林业科技通讯,2015,3(3):22-28.

[3] 刘建平.浅析油用牡丹苗木繁育技术及发展前景[J].现代园艺,2017(4):30.

2017-03-06

向 前(1973— ),男,陕西旬阳人,1996年毕业于西南林学院,工程师。

F326.12

C

1007-726X(2017)02- 0061- 02

猜你喜欢
旬阳县油用施用量
春大豆施钼条件下最适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油用牡丹在园林中的运用
河北省油用牡丹发展前景分析及对策
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油用牡丹怎么才能流出“黄金液体”
长期氮肥不同施用量对大豆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缠访者入县志
三料磷不同施用量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陕西省旬阳县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及预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