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2017-04-08 21:49吴娜徐立新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3期

吴娜+徐立新

【摘 要】本文以某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分析了2011-2025年毕业生就业及升学数据,收集和分析了该专业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方向和地域的相关信息,并进行了分析,从而给出了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影响因素

引 言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个理科专业,它从属于数学学科,包含信息科学与计算数学两个方面的交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范围广。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不是非常高,甚至于对这个交叉的边缘学科有些歧视,该专业毕业生想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此外,许多院校对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定位不明确,只是简单地把数学和计算机相结合,没有科学的课程体系,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培养目标不匹配,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研究是为了优化该专业的人才质量,以此促进就业。

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影响因素

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一新型专业适应了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主要包含计算机和数学,这两个学科的课程相辅相成,将数学运用于计算机,并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科学计算、软件开发和设计、信息处理的能力,从而培养出能够胜任信息处理、科学与工程计算部门工作的人才。

多半院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仍然采取旧的教学模式,没有按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进行有目地的教学,更没有把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数学基础知识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现在的大学生择业问题是对未来职业选择的过高期望,一味地追求高职位、高薪水的工作,而不愿意从基层部门干起,眼高手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对自身和职业缺少了解,在设定职业目标时好高骛远,找工作时常常迷失了方向。

二、解决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措施

1.发挥专业优势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于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量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信息化人才包括信息系统的开发人才、信息系统的管理运行维护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数据库联机查询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各类人员。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只能满足其中一类需求,而其他人才则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该要培养的目标和对象。信息与计算科学将数学与计算机相结合,借助良好的数学能力来解决信息技术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人才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在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培养过程中不能盲目地追求数学或计算机单方面的学习,而是要将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两者混为一体。此外,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效地联系在一起,提高大学生择业和就业的能力。

2.把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联系起来

十八大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国家也陆续颁布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所谓创新型人才是具备创新头脑、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创新人格,借助于自己的创新性实践活动取得成绩,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的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实践。信息与计算科学作为新兴学科,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老师、学校都还处在探索的初步阶段,这个时候易于产生创新性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学校应该顺应在国家大力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趋势,多多地鼓励老师和学生借助专业特色进行创新创业,通过创新创业来从一定程度上解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可以为身在校园的学子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让他们对未来的择业多一份期望,更有信心去开拓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片天空。

3.大学生要自觉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必须发挥能动性,充分地认识自我,对自己进行科学的定位,认清自我,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相应的职业,不要一味地追求高薪水而挤入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巨大的一流城市。刚刚从校园走出来的大学生要有着良好的心态,避免眼高手低,要丛基层做起,一步一步地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固的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要进修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加强锻炼。除了要学习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学会如何为人处世,学习的内容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不但要有牢固的数学底子,而且要充分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只要能够将计算机与数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特色,一定可以培养出专门型的人才。

作者简介:吴娜(1995.9-),女,籍贯:湖南岳阳,研究方向:计算机。

参考文献:

[1]郭英,张宏礼,袁玉萍,李鸿鹏,于晓秋.从就业前景看农林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发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691-695.

[2]征春秀.生源地因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研究——基于上海H高校2012届毕业生就业数据[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5):60-63.

[3]李燕冰,陆财深,徐苋.大学生职业选择倾向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创新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15):1 56—158.

[4]陶小江.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14.

[5]张晓林.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及其解决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4,(5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