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混凝土企业的发展之路

2017-04-08 02:27冯涛涛任慧超
商品混凝土 2017年4期
关键词:常态导向标准化

冯涛涛,任慧超

(中建西部建设北方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116)

经济新常态下混凝土企业的发展之路

冯涛涛,任慧超

(中建西部建设北方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116)

在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建筑业宏观政策调整大背景下,混凝土企业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重。如何在市场新常态环境下,通过企业管理“造血”,走出混凝土行业新发展、新道路,是目前各混凝土企业管理团队需要研究的主题。本文主要从管理要点、管理手段、管理导向三方面阐述新常态下混凝土企业的发展走势与未来方向。

企业发展;管理要点;管理手段;管理导向

0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供给侧改革政策的逐步落实,房地产为支柱的经济模式将逐渐改变,其中突显的便是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建设,这对于商品混凝土行业来讲是大浪淘沙。此外,商品混凝土行业存在从业门槛低、同行竞争激烈、市场环境复杂、人才流失严重、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普遍较低,产品链单一且缺乏研发创新能力等内忧。商品混凝土企业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增强管理、修炼好内功,保证企业健康长久发展?笔者结合从业经验及行业管理现状从管理要点、管理手段、管理导向三方面对新常态下混凝土企业的的发展走势与未来方向进行分析。

1 混凝土企业发展的五个管理要点

混凝土是特定的产品,具有过程与结果属性,作为生产混凝土的企业必须从人员、安全、质量、成本、服务等方面多管齐下,夯实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1.1 人员管理

人是企业发展的决定要素。员工个人的价值观迥异,但群体性的价值观决定团体的工作精神进而形成企业的文化内涵。人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力。作为制造型企业的混凝土公司不仅需要技术精湛的工人,还需要具备战略思维的领航者与业务专业的管理者。对混凝土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将梯队建设与职业规划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引导倾向,保证管理团队的稳定性与可塑性。在工人阶层管理中要发挥“大匠”精神,分工种优选工作达人,树立榜样的同时落实激励措施,提升人员素养与生产效率。总的来说要实行绩效管理,即要将全部员工的工作效率、切身利益同公司效益紧密相连才能推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1]。

1.2 安全管理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只有确立良好的安全条件才能确保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每一年都有众多血淋淋的事故给生产运营者以惨痛教训。安全问题轻视不得,安全红线必须牢牢坚守。混凝土企业是集生产、运输、施工为一体的制造型企业,安全风险存在于整个运营过程中。因此,务必要建立独立的安全监管体系,内部有资格的专人行专事,外部可引进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例行审核;务必要将安全要求、巡查、监督、整改、复查制度落实到地;务必要奖惩分明,树立大安全意识的业绩观。

1.3 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要素。在现代市场经济下,良好的产品质量无疑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更是企业发展的立足点。混凝土企业主要生产制造商品混凝土产品,其质量管理体系需贯彻于资质申请与人员配置、原材料验收控制、生产工艺及计量控制、调度运输控制、施工浇筑养护控制等整个过程中。还应结合目前国内外的体系认证对企业内部实行内部质量巡检审核制度,同时引入具有权威资质的机构外部认证审核,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科学合理、实时有效。

1.4 成本管理

成本是企业发展的绝对要素。企业(商业性)的建立就是为追逐利润而存在,其途径即是开源节流: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在企业内部管理中更多的体现为成本管理。混凝土企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从最初的粗放式管理转变为集约化管理,基本上建立了成本考核体系,其作用是通过成本管理降低生产、主材、管理三方面的成本,进一步的提高企业效益,塑造良好的产品品牌,从而为企业的运营与发展服务。成本管控需要全方位、全过程的梳理,具备整体的成本意识,寻求成本最优化,切不可追逐单方面成本的最低化,最终“丢了西瓜,得了芝麻”。

1.5 服务管理

服务是企业发展的必须要素。众多成功的案例告诉企业管理者:优质的服务是企业或者产品不可缺少的决胜秘诀。混凝土企业作为建筑行业内的主要原材料供应单位,要提高自身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不仅仅需要在产品质量、运输供应上下功夫,还应该从全员角度强化服务意识,以客户为中心,对不同的客户需求进行有针对的专业服务,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向前延伸服务,体现企业服务主动性。

2 混凝土企业发展的两种管理手段

企业要在经济市场新常态下进一步发展,面临多重影响因素,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减少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影响,发挥有益影响,是企业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混凝土企业需要通过标准化与精细化管理,在去产能、降能耗、促转型、万众创新的大趋势下未雨绸缪,谋求发展新方向。

2.1 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其关键是建立规范、科学、高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以便为企业各项工作的规范运行提供保证[2]。对于任何生产性企业而言,标准化生产是在经过长期运营后的沉淀升华,其包含着统一、简化、协调及最优化等原理。因此,混凝土企业的发展首先要重视标准化。

2.1.1 数据标准化

数据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数据的标准化管理旨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有效的评判依据,从而做出更有利企业发展的决定。在混凝土企业发展过程中,各环节必须保证基础数据采集的有效性、数据分析的科学性、数据应用的合规性,继而形成数据管理的标准化制度。

2.1.2 运营标准化

生产运营是混凝土企业的核心。运营标准化即是在混凝土销售、生产、运输、浇筑施工中建立起统一优化的工作制度与工作方法,提升生产效率。运营标准化的内容包括生产过程对材料检验、工艺控制、运输调度、浇筑养护的标准化控制,进一步可延伸至整个业务板块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2.2 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增强竞争力与持续发展力的重要手段。混凝土企业在集约化转变后进一步发展,精细化管理势必成为其业务管理与内部管理的主要方法。精细化管理可以体现在混凝土企业管理中的多个方面,在生产环节,如原材料验收、试验室管理、生产工艺调控、出厂产品的检验、产品交付使用与后期服务;在内部管理中,如办公用品的使用、后勤管理等。精细化管理是标准化管理的深耕,是企业进一步集约化的升华,大到巨额合同业务,小到一支笔一张纸都能够囊括在精细化管理中。只有将标准化管理落地生根,推进精细化管理,才能持续推进企业发展,塑造良好的品牌效应。

3 混凝土企业发展的六种管理导向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为保持企业发展,企业管理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与引导性。混凝土企业作为建筑业最大的材料供应商,需要在企业管理中给予导向。

3.1 市场导向

我国的经济政策是以市场经济为主体,市场的需求是商业性企业最基本的发展导向。混凝土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市场,掌握市场动向,了解市场需求,确保企业业务始终跟随产品市场潮流。商品混凝土市场受其原材料市场影响较大,同时根据地域等条件不同,市场需求特性也不同,因此因市场需求而改良业务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趋势。

3.2 政策导向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经济政策以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国家政策适时适宜地进行宏观调控。近几年中央进行供给侧改革,对房地产去库存,建筑业整体运营模式进行变革。混凝土企业必须紧跟国家政策调整步伐,把主营业务从工民建向基础设施转移。

3.3 科技导向

科学技术是第一的生产力。国家鼓励企业自身进行科技研发、创新创造,设立单独的研发机构。混凝土企业作为大宗材料加工型企业更应该重视科技研发,以先进技术为业务导向,不断研发新型产品,把企业打造成创新型、创造型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科技研发能力即将是评判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3.4 智能导向

大数据时代,引领时代潮流的智能型创造。大数据应用就是利用数据分析的方法,从大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为用户提供辅助决策,实现大数据价值的过程[3]。混凝土企业要在管理与业务板块上摒弃以往的循规蹈矩,充分利用大数据带来的便捷,为企业引入更加先进的管理模式、更具竞争力的业务方法。

3.5 绿色导向

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企业成熟发展的标志。传统混凝土企业存在过多的缺陷,如管理模式简单落后、资源严重浪费、技术管理水平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在市场新常态下,混凝土企业需要从管理上加入绿色因子,采取科学有效的模式,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采用替代材料生产,生产高性能绿色产品,进行固废再利用处理等一系列手段,将企业推向绿色发展之路。

3.6 人文导向

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文化的要求,也是现代企业的发展导向。混凝土企业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后应当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以广大员工为本,提升企业软实力,进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总结

经济新常态下混凝土企业想要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面临着多种问题。在以后的发展中只有进一步夯实人员、安全、质量、成本、服务等五方面管理,切实贯彻落实标准化与精细化管理,做好市场、政策、科技、智能、绿色、人文等导向,势必将企业打造成行业的经典领军者。

[1]李蔚,吴旭明,李龙泽.KPO 标准化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王雪艾,张艳玲.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06):17-19.

[3]张引,陈敏,廖小飞. 大数据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S2): 216-233.

[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王寺镇西街中建西部建设北方有限公司研发中心(710116)

冯涛涛(1988-),男,助理工程师,从事高性能混凝土与绿色建材研究。

猜你喜欢
常态导向标准化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标准化简述
“偏向”不是好导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