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食品学科国际化发展现状及路径探讨

2017-04-08 15:35吴迪龙武俊辉
食品与机械 2017年9期
关键词:国际化食品学科

吴迪龙 - 周 睿 李 娜 武俊辉 - 许 宙

(1. 长沙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处,湖南 长沙 410114;2.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3. 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1. International Office,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114, China; 2. Schoolof Foreign Studies,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114, China; 3. School ofChemistry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114, China)

高校食品学科国际化发展现状及路径探讨

吴迪龙1WUDi-long1周 睿2ZHOURui2李 娜2LINa2武俊辉2WUJun-hui2许 宙3XUZhou3

(1. 长沙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处,湖南 长沙 410114;2.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3. 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1.InternationalOffice,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Changsha,Hunan410114,China; 2.SchoolofForeignStudies,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Changsha,Hunan410114,China; 3.SchoolofChemistryandBiologicalEngineering,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Changsha,Hunan410114,China)

从食品学科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对国内外高校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建设的现状和国内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建设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从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途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方法改革和管理队伍建设6个方面,探讨了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的具体路径。

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

食品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1997年全国食品行业总产值跃居各行业之首[1],从2010年开始中国食品行业总产值超过美国成为全球食品工业第一大国。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09万亿元,同比增长6.5%,占全国工业增长值比重达11.9%,对全国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6%;实现利润总额7 247.7亿元,同比增长6.1%[2]。21世纪初,中国就提出了传统食品现代化、现代食品国际化的概念,并将其作为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3]。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从国有企业脱胎换骨,以国际化视野、采取国际化标准重塑光明乳业。1991年光明乳业销售收入仅为3.9亿元,而2017年第一季度公司官网报告称其净利润已达到1.87亿元[4]。

食品工业国际化进程急需高层次人才的支撑,而食品学科国际化教育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食品学科是应用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和工程原理来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及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学科,近50年建设过程中已在交叉学科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合理利用并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加快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建设步伐,直面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的新挑战与新机遇迫在眉睫!

1 国内外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

随着食品工业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国内外高校对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建设皆给予了高度重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际化交流项目及相关活动,其建设步伐也日渐加快[5]。

1.1 国外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

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胸怀和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6]。美国高等教育在全球的领先地位毋庸置疑,基于其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和开放的多元文化,对世界范围内的优秀人才皆极具吸引力。早在1966年美国就制订了《国际教育法》,1994年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中对教育国际化也进行了特别强调,要求通过采用与众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掌握的知识都能达到世界级标准[7]。美国2005年实施的资助百万人海外留学的“林肯计划”,旨在为美国培养具有环球化意识与视野、能满足国家需要的人才,并为培养世界领袖进行人才储备[8]。以食品学科为例,作为美国“常春藤联盟”8所名校之一的康奈尔大学,留学生来自122个国家。其食品系师资队伍中,获国外博士学位教师、外籍教师比例分别为27%,33%,13名教授中就有8名入选美国食品科技学会(IFT)院士[9];营养科学系开展的国际人才培养计划,致力于对发展中国家饥饿、营养不良及慢性疾病的防治,该计划的特色之处在于其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并通过许多协作项目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教育机构紧密结合从而使该计划真正具有世界性[10]。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食品科学与技术系的23名专职教师中,来自意大利、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和以色列的教师有6位,占教师总人数的比例超过1/4,与此同时国际学生的比例也很高。美国普渡大学食品科学系的21位教师中,获国外博士学位教师、外籍教师比例分别为29%,48%,与法国、日本和中国等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的教师比例为38%[11]。

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发布的《哈里斯报告》和《迪尔英报告》在推动英国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英国诺丁汉大学3.5万余学生来自150个国家,其食品学科在英国排名前三,食品系有专职教师21人,其中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和外籍教师的比例分别为1/4,1/5,7位教授均担任多个重要食品专业杂志的编委[13]。

欧洲发达国家的高校不仅非常注重师资结构的国际化,同时也派出了众多学子赴海外求学。1999年英国利兹大学、布拉德福德大学先后以“1+3+1”“2+2+1”“3+1+1”“4+1”等模式派出联合培养的学生3批,共计550余人[14]。

日本文部科学省2011年开始推出“加强大学世界拓展力事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项目,力图通过与国外大学合作,实施学生交流和互换,实现其培养全球化、国际化人才的目标,加速日本高校教育国际化建设,进而提高日本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15]。日本京都大学的食品学科吸引了众多海外食品学科学者的研究与深造,中国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张晓鸣、陈洁、杨严俊等知名教授均在京都大学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工作;而东京大学则是日本国际化建设进程最快的大学之一,2011年便设立了国际高等研究所,2013~2014年在东京大学全职任教的外籍教师占比已达8.9%[16]。

1.2 中国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

教育国际化是权衡一个国家教育先进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教育国际化建设在中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10年制定并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7]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2016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上指出:“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化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18]。

中国食品学科的国际化建设进程也在快速推进。中国食品学科的领头羊——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其在教育国际化实践方面的成果也是可圈可点的。近年来,该院先后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马里兰大学、密苏里大学,以及英国雷丁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雅典农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南洋理工学院等国际知名高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如3+1、3+2、2+2留学项目、大学生赴美社会调研项目、游学项目等。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分别与法国里尔科技大学、法国巴黎高科、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大学等建立了交换留学生的合作关系。同样作为食品学科的佼佼者,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分别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美国佐治亚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意大利米兰大学、英国诺森比亚大学与斯旺西大学、韩国国立江原大学等建立了国际交流合作关系。暨南大学则与加拿大萨斯喀切温大学联合创建了食品学科“油料生物炼制与营养”联合实验室,聘请加方教授授课并参与研究生课题指导,已有10名研究生通过联合实验室培养获得相应学位[19]。2007年11月成立的中国—加拿大食品科学创新中心,其加方成员为加拿大农业食品部、加拿大高级材料食品网,中方成员为江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南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该中心的成立是“促进美大地区科研合作与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的具体实践,迄今中加双方已在食品安全、粮食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功能、天然食品生物活性成分的分析与临床试验、农产品加工、食品与农副产品的附加值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合作和高层人才培养。

这些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开展为国内食品学科搭建了一个主动参与全球教育的平台,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食品学科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陈君石、潘蓓蕾、饶平凡、尹宗伦、陈坚、陈峰、罗云波、刘秀梅8位教授先后当选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标志着中国食品学科的国际影响力获得了有效提升。

2 中国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不足之处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大批能服务和胜任“中国梦”战略建设的国际化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办学的职责所在。中国254所高校都设置了食品学科,近年来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的建设方兴未艾。但在中国正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急需大量国际化人才的新形势下,中国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建设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主要包括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不足、教师和教育管理队伍国际化程度不高、人才国际化意识不强、外语学科贡献不显著等。

2.1 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不足

相比国际高水准院校,中国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建设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大部分高校对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的投入还十分有限,国际化的教学资源条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模式等还亟待更新和完善。面对国内高校扩招后带来的教育资源日趋紧张的现状,大部分高校的食品学科还未能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并缺乏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补充。虽然不少学校正在建设与国际水平接轨的食品学科系列专业课程教材,并将美、英等国家食品类学科采用的权威教材用作教学参考书,但基础课程和实践教学的国际化建设还明显不足[20]。中国食品学科学生的人均教学条件和资源相对落后,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对师生比的要求是不低于1∶18,相比欧美高校师生比的差距还是较大的。艾霞[21]以江南大学图书馆《国内外食品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为例,研究了该数据库建库的目的、意义,并分析了数据的标准及质量等,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通过互联网所获取的信息十分有限,有些信息设定了权限,只能浏览,无权下载,有些国外大学相关信息的获取则更加有限;其次,数据库更新与补充的不及时也影响了该资源库的时效性。任毅等[22]认为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核心的云学习环境是更高质量的学习资源,据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在云环境下的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对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2.2 教师和教育管理队伍国际化程度不高

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离不开高校教师和教育管理团队的国际化建设,而目前中国食品学科教师和教育管理团队对国际规则的熟悉程度还不高,对食品学科领域的合作项目缺乏更广泛的了解,培养内容也不能时刻紧跟国际食品产业的发展需求,从而限制了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建立和国际竞争力的培养。虽然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各省(市)教育厅海外研修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近年来具有短期(半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的食品学科教师的比例有所提高,但获得国外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仍远低于发达国家。仅有一些较具特色的985、211重点院校如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昌大学的食品学科分别聘请了国际著名学者陈永泉与熊幼翎教授、孙大文与刘瑞海教授、阮榕生与崔武卫教授等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但地方高校食品学科教师和教育管理队伍的国际化建设仍然相对落后,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偏少,师资队伍的国际视野与国际化意识也十分欠缺。

2.3 食品学科人才国际化意识不强

中国各学科人才国际化培养还处于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共性与个性方面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北京外国语大学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相互合作与交流关系,营造了良好的国际化氛围及校园环境[23]。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学校的食品学科,分别与欧美国家的高校开展了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培养,但公派学生和国外留学学生偏少。中国高校的食品学科人才培养的国际理念、意识及水平皆不高,平时接触的跨境交流活动较少,所开展的海内外联合研究项目也不多,这使得国内食品学科人才的国际化意识与视野均受到局限。这些现象在地方高校尤为明显,国际化的校园文化氛围不强,相应的国际化格局更为狭隘。

2.4 食品学科国际化人才外语能力磨蚀严重

国际化人才培养离不开外语能力的培养与维护。长期以来,高校外语教学仅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语言能力的维护。中国高校食品类本科人才培养大多数仅在大一、大二阶段开设了大学英语课程,学生在完成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课堂教学并且通过四、六级考试后,如没有出国或考研深造计划,大部分往往不再主动学习英语。尽管部分高校在高年级开设了《食品专业英语》等专业英语ESP课程,但其教学大多仅局限于食品专业科技术语的讲解,并没有将食品工程核心课程导入专业英语教学。由于系统英语课程学习的停止,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非常有限,当语言学习强度及频率不高时,学生英语能力会快速磨蚀并渐渐退化。

3 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的实施路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持续改革的深化,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教育国际化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希望培养出能将语言基础、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的人才,并能在涉及食品学科基础外的其他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

3.1 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的顺利实施依赖于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程度,这是保证教育国际化落实到位的最直接有效路径。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引进接受过国际先进教学模式熏陶的师资力量,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特别是与食品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知识积累,能有效提升教师自身专业能力,进而打造出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另外,在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中,除了本专业教师理应担当的重要责任之外,外聘国外资深教授参与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不失为快速提升教育国际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国际化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推广与应用。浙江工商大学曾对这一国际化模式进行了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超过95%的学生认为该措施可以显著提升食品学科的教育国际化建设,有助于国际化教学理念的形成和国际化学术气氛的营造[24]。通过借鉴这些成功的国际化建设模式,坚持走教育国际化道路,就能造就一支适应国际背景下的教学和富于创业精神的师资队伍。

3.2 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途径

高校扩招使中国食品学科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数量和规模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渐缩小,但国际化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仍有较大差距。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输出”的方针是提高教育国际化视野的重要手段。欧美发达国家的名校相当注重交换生和留学生的引进,把向全世界招募优秀人才作为营造丰富多元的校园国际化元素的有力措施。中国不同层次高校的食品学科也可以基于自身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进行食品学科各层次人才的国际合作培养,提高高层次人才出国深造的比例。早在2003年,河南工业大学[25]粮油食品学院就与世界排名500强的英国瑞丁大学达成了合作培养的相关协议并成立了国际学院。汪勇等[19]认为国内食品学科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可通过6种模式来开展,一是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二是研究生短期出境交流,如江南大学的“假期赴美社会调研项目”;三是研究生交换生;四是邀请境外导师定期参加研究生科研团队的管理与项目指导工作;五是成立中外联合实验中心;六是设立中外联合培养基地。多元化的人才培养途径将成为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建设的关键。

3.3 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建设

在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建设中,课程体系国际化建设的作用毋庸置疑。首先,食品学科人才培养应参考同类学科国际先进高校的培养机制,从四方面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一是重视外语后续课程设置,以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及其抗磨蚀度;二是以食品学科的科研实践能力为基础,开设国际化课程;三是借鉴国外原版讲义讲授课程内容,保证教学实践活动具有国际先进水准;四是通过交叉和边沿学科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使学生在面对国际竞争与合作环境时,能具备必要的国际管理知识和国际法相关常识。

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周爱梅等[26]探讨了CDIO的国际教学理念,并将这种教育模式引入课程体系改革中,有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人际沟通与交流等能力。调查表明,这种课程教学模式得到了几乎100%学生的肯定,也显著提升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其次,是要学习国外全方位培养人才的经验,在中国食品学科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开展双语教学模式,主要课程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双语或外语教学形式,进而建设好双语教学精品课程;定期邀请国外学者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学科前沿与科技讲座,将国际化教学理念植根于食品学科的教育国际化建设中,培养食品学科高层次人才的国际化意识,使其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足够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食品行业。

3.4 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教学资源的拓展

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推进需要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撑,教学资源拓展必不可少。除了提升专业教材等传统优质资源的国际化水平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先进教学资源创造更具时代特色的国际化教学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时代潮流,结合超星学术视频等打破传统教学资源的方式,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传播速度和优势,建立包含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更为全面、新颖的食品学科教学资源库,将为食品学科的教育国际化建设打下坚实的资源基础。

3.5 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演绎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建设中,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等新教学方法应运而生。针对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结合不同层次高校的自身教学特色,拓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探讨,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和预防机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发提问、自我解决问题,从多方面锻炼并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实践证明通过采取案例式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食品学科问题的能力,也树立了学生的国际化意识,推动了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3.6 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高校管理队伍的建设

在高校国际化教育建设进程中,大多偏向于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往往忽视了其管理队伍的国际化建设。一所大学和一个学科能否实现国际化,与其管理队伍的国际化建设是密切相关的。传统经验加政策导向式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具有全球意识、国际水准、世界眼光的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建设管理队伍事关重要。李静蓉[27]重点阐述了高等教育进程加速实现国际化对高校管理队伍的要求,探讨了高校管理团队对促进国际化建设的思路与措施。推动高校教育国际化建设,需要在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经验和管理理论的同时,结合食品学科的特色,培养学科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建立各层次人才具体评价与激励机制,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能推动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的新型管理人才,为食品学科的国际化建设打造一支合格的管理队伍。

4 结语

高校教育事业走向国际化是当今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必然结果,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建设必须从转变教育理念、拓宽国际化视野与渠道、优化教育管理团队结构、加快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进程、为食品学科人才创造更多国际交流机会等方面全面培养国际化人才。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建设将使中国储备更多具有全球化意识和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也能为食品工业国际化进程提供持久的动力。

[1] 崔凯. 我国食品专业博士生培养现状[J]. 食品与机械, 2000(1): 6.

[2] 佚名. 去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0 986.2亿元[N]. 中国食品安全报, 2017-02-14(A1).

[3] 子君. 传统食品现代化现代食品国际化: 今后10年我国食品工业发展重点[J]. 中国技术监督, 1998(1): 34.

[4] 王佳芬. 专业化起步产业化发展国际化经营[C]//中国国际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上. 北京: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2002: 14-15.

[5] 叶鼎宏. 食品科技人才的摇篮: 丁霄霖教授谈我国高校食品学科的发展[J]. 食品与机械, 1994(1): 9.

[6] 王辉. 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研究[D]. 兰州: 兰州大学, 2010: 3.

[7] 赵会民. 《美国二OOO年教育目标法》与美国的教育改革[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00(9): 51-54.

[8] 仲伟合. 美国高等教育对广东教育国际化的启示[J]. 高教探索, 2013(1): 57-60.

[9]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Life Sciences. Faculty and academic staff for food science[EB/OL].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2017-03-17) [2017-08-09]. http://food science. cornell. edu/cals/foodsci/faculty-staff/faculty-profile.cfm.

[10] 陈君石. 美国康奈尔大学营养科学系简介[J]. 中国食物与营养, 1997(2): 46-48.

[11]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View our faculty only directory[EB/OL]. West Lafayette: Purdue University. (2017-02-11) [2017-08-09]. http://www.ag.purdue.edu/foodsci/Pages/directory.aspx.

[12] 刘宗明, 高新伟. 欧美国家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进展、特征及其启示[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 32(1): 107-112.

[13] 张晓光, 耿欣. 以国际联合办学为契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J]. 黑龙江教育: 综合版, 2004(34): 35-36.

[14] 吴文英. 国际交流与合作:b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有效途径[J]. 北京教育: 高教版, 2010(9): 54-56.

[15] 秦东兴. 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路径: 以“加强大学世界拓展力事业”为例[J]. 中国高教研究, 2017(3): 72-77.

[16] 秦范竟宇. 日本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以东京大学为例[J]. 北方文学旬刊, 2015(4): 220-220.

[17] 尤宏兵. “六结合”: 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J]. 江苏高教, 2014(3): 101-102.

[18] 潘竞男. 从UN到G20——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史与成就[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6(10): 103-105.

[19] 汪勇, 薛枫, 符钧甯, 等. 国际合作培养食品学科研究生的实践与思考: 以暨南大学食品学科国际联合实验室为例[J]. 中国轻工教育, 2016(3): 5-7.

[20] 张影陆. 新世纪我国食品学科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2): 455-457.

[21] 艾霞. CALIS全国农学文献中心《国内外食品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C]//第25届全国计算机信息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 2011: 165-168.

[22] 任毅, 赵乐华, 费明明. “互联网+教育”之思考: 探析云环境下的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模式[J]. 中国经贸导刊, 2015(32): 44-45.

[23] 贾文键. 外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涵与标准: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 2015(3): 22-28.

[24] 王彦波, 顾振宇, 傅玲琳, 等.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4): 172-174.

[25] 安红周.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食品科学技术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J]. 决策探索: 下半月刊, 2009(8): 53-54.

[26] 周爱梅, 刘欣, 赵力超, 等. 基于CDIO理念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 食品与机械, 2015, 31(2): 277-280.

[27] 李静蓉.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管理队伍建设[J]. 人力资源管理, 2012(1): 116-117.

Oncurrentsituationanddevelopingapproachesofinternationalizationoffoodscience

On the basis of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educatio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the discipline of food science, the paper probes into approaches t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 food science education in terms of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cultivationof talent, improvement of curriculum system,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resource, reform on teaching method, and construction of administration staff after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the discipline of food sc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food science; educatio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编号:XSP17YBZZ122);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编号:CX2017B496);湖南省2017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非外语专业大学毕业生英语能力磨蚀研究

吴迪龙,男,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

武俊辉(1976—), 男,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后。E-mail:junhuiwu@foxmail.com

2017—05—02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45

猜你喜欢
国际化食品学科
聚焦港口国际化
【学科新书导览】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食品造假必严惩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超学科”来啦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