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他乡还好吗
——读《在他乡寻找自己》有感

2017-04-10 02:47卢后来
莫愁 2017年8期
关键词:维也纳乡愁旅行

卢后来

你在他乡还好吗

——读《在他乡寻找自己》有感

卢后来

生活在这样一个分裂世界中的人,怎么才能获得内在的整合?或者,生活在一个对现在和将来所有一切都不确定的时代,人们又怎么才能进行长期的发展以达到自我实现呢?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生活在一个焦虑时代的少数幸事之一,就是“我们不得不去认识自己”。旅行,如果仅仅是去发现和欣赏外界的风景,那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因为旅行就是带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去寻找精神家园。

娄军的《在他乡寻找自己》就是在“人的自我寻求”意义上来探讨旅行的。他在自序中说:“他乡的迷人,很大一部分由想象构成。去往那里,难免也是破除想象的过程。”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千古之问之所以如此迷人,正是因为我们时常在不自觉中,就处在了他乡。乡愁是生活的一种隐喻,本质不仅是对已逝时光的怀念,更是对身在的那种现实的感伤。

作者去了维也纳,却用“一个缓慢移动的精致木桶”来形容它,维也纳人自己则自豪地说:“我们已经发展过了,富足、繁荣,什么都见识过了。”人也一样,当我们自称过来人,或者对别人说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时候,我们何尝不像维也纳人一样,已处在了精神的他乡,慵懒、疲惫、厚重而沉闷。

卡尔维诺说:“城市就像梦境,是希望与畏惧建成的,尽管故事线索是隐含的,组合规律是荒谬的,透视感是骗人的,并且每件事物中都隐藏着另外一件。对于一座城市,喜欢的不在于七个或是七十个奇景,而在于城市对人提的问题所给予的答复。”

放弃比人们想象的要容易些,困难在于开始。一旦放弃了某种原以为是根本的东西,就会发现,还可以放弃其他东西。不断地放弃,不断地试图找回,但时间是一把杀猪刀,经历太多之后,身在他乡还会觉得自己是异客吗?突然之间,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自己。我们又何尝不是一样,经常拿着别人的地图,寻找自己的路,可那终究是一条通往他乡的路。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不禁会问:“我是谁?”

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旅行。何谓旅行?旅行不是要暂时逃离自己城市里那熟悉却沉重的空气,而是一次过程,一次发现,真正的旅行,不是发现世界,而是找到真正的自我。与城市的对话如此,与人的对话也是如此。在书中,作者记录了与摄影师荒木经惟的对话,荒木经惟用不停息的快门声抵抗孤独的孩子;记录了采访日本电影新浪潮主将筱田正浩的细节,筱田正浩拍电影是他自己对日本史的探索;记录了与电影大师门泽尔的交谈,门泽尔用“笑是了解世界最好的方式”来回答“那段人们相互尊敬、爱慕的日子哪儿去了”的纠结……

“可能等你过完自己的一生,到最后却发现了解别人胜过了解你自己”,这是你已经身在他乡的又一证据。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时候打伞。你说你喜欢太阳,但是你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躲在阴凉的地方。你说你喜欢风,但是在刮风的时候,你却关上了窗户。你在他乡还好吗?读《在他乡寻找自己》也许会禁不住思考:自己的故乡在哪里?从而也会迈开在他乡寻找自己的步子。

编辑钟健12497681@qq.com

猜你喜欢
维也纳乡愁旅行
乡愁
乡愁
九月的乡愁
绵绵春光 细碎花期
小黑的旅行
回头一望是乡愁
夏日旅行
图说
柏林维也纳打嘴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