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思想品德教学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

2017-04-10 06:25闫福英
甘肃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实践情感

闫福英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实践;情感;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5—0120—01

思想品德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小学阶段正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春风化雨”般地渗透,可以培养学生成为有爱心、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借助于正确的评价来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实现德育的根本目的。

一、结合实践,实现学生思想品德升华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思想品德教育不是理论上的说教,而是学生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情感体验,从而在体验的基础上实现情感的升华。

如,在教学《我们的学校》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走一走、看一看、写一写、画一画,或用照相机记录下学校的发展变化,为课堂交流准备第一手素材。在课堂活动时,各小组展示了本组的发现。有的小组展示了学校的文化建设方面,如校园的读书长廊、楼道内的科技展板、传统文化展板等,这些体现了学校的书香气息和文化氛围;有的小组展示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如新的语音实验室、科技活动室、实验探究室、综合活动室等,崭新的教学设备为我们的学习探究打好了基础;有的小组展示了学校近期取得的荣誉及教师、学生在各项比赛中的成就,这些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实力,是学校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这些内容的展示,学生感受到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也就激发了学生为学校贡献自己力量的使命感。

二、情感熏陶,注重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生由于知识缺乏、社会经验不足、分辨能力不强等原因,对于一些现象还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熏陶,用正面的形象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才是真、善、美,从而帮助学生分清行为的是非、荣辱、美丑。对学生情感的渗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情感的熏陶和支撑下,学生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将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落实到生活中来。

如,教学《珍爱生命》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肢残志坚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认识到只有珍爱自己的生命才是对父母和社会最好的报答。当然,教师也可以给出一些不珍爱自己生命的例子,給学生以警示。如,有的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横穿马路,有的学生私自到沟、塘、河、坝中游泳。对于这些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与交流,让学生通过交流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分清对错,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生命对于我们的意义。在这样的情感熏陶下,学生就能意识到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

三、健全评价,促使学生达成“知行合一”

小学生在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受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知行脱节、表里不一的现象。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激发和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实现“知行合一”的目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习惯,因此评价的重点必须包括过程评价和行为习惯评价。在评价中既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包括组内评价和教师评价。这种“三位一体”式的评价更加科学,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全部展现出来,从而确保了“知行合一”目标的达成。

如,在教学《环境保护》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分析本地环境污染的原因,发动学生们一起制订出班级的环保公约,发起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活动热情很高,但是不能坚持。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提出了“三位一体”的评价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别人的监督下,并每周进行评价公示。这样慢慢坚持,学生必定能养成不乱扔垃圾、随手捡起垃圾、爱护花草等习惯。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德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并逐步提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渗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促使其健康全面发展。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实践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内驱动力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