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镇化质量评价

2017-04-10 10:36梁再培鲁春阳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城镇化城乡

梁再培,鲁春阳

(河南城建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36)

河南省城镇化质量评价

梁再培,鲁春阳

(河南城建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36)

建立科学有效的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研判城镇化发展方向,实现城镇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生态城镇化等5个维度构建了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厘定了2005-2014年河南省城镇化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稳步提升,但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水平偏低,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效益开始显现,生态环境效益不理想。因此,为提升城镇化健康度,实现城镇化转型发展,河南省要稳步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不断优化城镇空间格局。

城镇化质量;城乡一体化;河南省;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要求,必须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围绕这一主题,学者们积极探索,从不同视角构建了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学者李敏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数据地图的统计方法,从经济、社会、环境等角度构建了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1];学者朱洪祥构建了预警指标体系与评价指标体系相结合的城镇化评价模式[2];学者邓剑伟等从6个维度构建了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3];学者王冬年等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城乡统筹、公共服务质量等维度评价城镇化质量[4];学者郭秦川构建了以经济发展、城镇规划、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为一体的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5]。学者们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有的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有的基于经济发展视角,有的基于综合评价城镇化过程等[6-8]。总的来讲,关于城镇化质量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手段越来越多样,对我国城镇化战略决策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现有研究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评价的导向性不强,对城镇化健康关注不够;二是评价指标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有的指标区域差异性不明显。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构建既体现城镇化共性,又突出地域特色的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为科学有序推进城镇化提供参考和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土地总面积16.55万km2,全省共辖18个市,108个县(市)。2014年,全省总人口10 6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 819万人,城镇化率为45.2%,比同期全国城镇化率低9.57个百分点。全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7 072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1.91∶50.99∶37.10,人均GDP为37 072元,是同期全国人均GDP的79.50%。可见,作为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河南省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进地区相比,城镇化率偏低。

为发展新型城镇化,河南省积极探索。2011年10月,河南省召开首届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高层论坛,与会专家代表一致认为新型城镇化具有引领作用。同月,省委第九次党代会报告认为新型城镇化就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2012年4月,《人民日报》刊登了《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以新型城镇化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悄然延伸——河南务实发展稳步前行》的文章,河南省的做法引起广泛关注。2014年5月,河南省发布《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明确2014-2016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2015年10月出台的《河南省推进“三个一批人”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要推动一批具有并有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常住人口落户到城镇,要加快对一批城中村及城镇棚户区的改造,加快一批农村人口向城镇进行转移。2015年12月,《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发挥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带动作用,加快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各要素的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及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协调发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研究中所需的河南省2001-2014年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2015)[9]。土地数据来源于河南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河南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10]。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加权求和法研判城镇化质量,加权求和的原理就不再赘述。

权重确定采用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它是一种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应用这种方法,决策者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就可以得出不同方案的权重,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本文采用AHP法对河南省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

采用极值法计算指标标准值。

(1)

(2)

式中,xab表示第a年的第b个评价指标的实际值,xbmin,xbmax分别表示b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2.3 河南省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数据和指标的可获得性、层次性、可比性、系统性和导向性为原则,从人口、经济、社会、城乡一体化和生态等5个维度构建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共20个指标,具体见表1。

人口城镇化主要反映人口转型程度,测度城镇化过程中人口户籍及身份的转换情况。选择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共两个指标。

经济城镇化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和源泉,是拉动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主要反映经济的发展情况。选择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地方财政、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人均GDP、从业人口数、工业总产值共5个指标。

社会城镇化体现城镇化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方面的情况。选择城市登记失业率、城镇常住人口养老保险、从业人口、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万人拥有医生数、万人在校大学生共6个指标。

城乡一体化反映城镇化在促进城乡均等化、效益共享方面的情况。选择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城乡人均消费比共两个指标。

生态城镇化是衡量城镇化是否健康的重要体现。选择工业二氧化硫处理率、城市建成区绿化面积、工业烟尘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共4个指标。

具体分析步骤:(1)收集整理指标原始数据;(2)确定指标权重;(3)计算指标标准化值;(4)利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城镇化质量得分;(5)对结果进行评价。

表1 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 结果分析

3.1 标权重

采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权重

3.2 指标标准值

按照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的标准值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见表3。

3.3 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结果分析

由于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生态城镇化的有机耦合。其中,经济城镇化是基础,社会城镇化是保障,生态城镇化是条件,城乡一体化是空间体现,人口城镇化是结果。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五个维度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从表4和图1可知,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综合指数由2005年的0.053增加到2014年的0.950,年平均增长率为31.9%。

河南省人口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人口由2005年的2 994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4 819万人。10 a时间,城镇人口增加了1 825万人,增长了61%。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4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年均增长0.2个百分点,增长速度较快。但2014年河南省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5.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57个百分点,这说明河南省的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全国城镇化水平。

经济城镇化指数由2005年的0.059增加到2014年的0.83,年均增长21.6%,经济引领,助推河南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均GDP由2005年11 346元增加到2014年的37 072元,人均国民财富不断聚集;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十年间增长了近7个百分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7.1%,增长空间较大,发展后劲强劲;工业生产总值稳步增加,对吸纳人口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城镇化指数年平均增长率为32.5%。城镇化登记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就业渠道不断拓宽。2005-2014年,城镇常住人口养老保险人数增加了715万人,年均增长率达10%,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增长,社会保证能力不断提升;万人拥有医生数和万人拥有大学生数显著增加,说明河南省卫生发展指数较好,医师规模不断增加;全省教育水平和教育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城乡一体化指数稳步下降,说明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已见成效。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05年的3.02∶1下降为2014年的2.59∶1。同期,城乡人均消费比由3.19∶1下降为2.44∶1。可见,城乡居民在消费层面的差距缩小幅度明显快于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

生态城镇化指数在2010-2014年处于迅速下降后回升的态势,生态环境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复,源于2012-2013年工业烟尘处理率大幅度下滑,使得整个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

表3 城镇化综合质量评价指标标准值

表4 2005-2014年河南省城镇化质量评价结果

图1 2005-2014 年河南省城镇化质量

4 结论

本文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生态城镇化等5个维度构建了河南省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刻画了过去10 a河南省城镇化演变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稳步提升,尤其是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效果明显,但与全国相比,河南省的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水平仍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进程中,社会效益明显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但生态环境效益不理想,工业排污处理能力不高,迫切需求工业发展模式的转型。针对河南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城镇化质量,提升城镇化健康度,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稳步有序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河南省应把有效解决进程务工人员在城镇的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城镇落户限制,使在城镇就业和居民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外来务工人员真正转变为城市居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力争到2020年,使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

(2)坚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通过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大力发展中心城市,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力,加快推进小城镇化发展,引导产业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地。完善小城镇基础社会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推动优质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在小城镇集聚,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让人民共享城镇化成果。

(3)不断优化城镇空间格局。城镇化进程中,要因地制宜发展鲜明特色、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通过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促进各级城市协调发展,尤其是作为连接城乡之间工业产品和农产品流通的纽带的中小城市,应鼓励其往特色化、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1] 李敏.安徽省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16,28(2):64.70.

[2] 朱洪祥,雷刚,吴先华,等.基于预警指标体系的城镇化质量评价[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2):7-12.

[3] 邓剑伟,李莱蒙.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6(4):113-120.

[4] 王冬年,盛静,王欢.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6,30(5):67-71.

[5] 郭秦川.陕西省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题系研究与实证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6(4):47-49.

[6] 王福林,任文香.基于区间数AHP的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J].农业经济管理,2015(1):64-70.

[7] 蔚霖.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2):20-25.

[8] 刘敏,张占仓.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制约因素与推进对策[J].经济地理,2016,36(3):78-82.

[9]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10] 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省调查总队.河南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Evaluation on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LIANG Zai-pei, LU Chun-yang

(HenanUniversityofUrbanConstruction,Pingdingshan467036,China)

Toestablishascientificandeffectivequalityevaluationindexsystemofurbanizationisofgreatsignificancetostudythedevelopmentdirectionofurbanizationandrealizetheurbanizationtransformation.Thequalityevaluationindexsystemisestablishedfrom5dimensions:populationurbanization,economicurbanization,socialurbanization,integrationofurbanandruralareasandecologicalurbanization,whichdeterminestheoverallevolutioncharacteristicsof2005-2014inHenanprovince.TheresultsshowthatthequalityofurbanizationinHenanprovincehasimprovedsteadily,butthepopulationurbanizationandeconomicurbanizationlevelarecomparativelylow,laggingbehindthenationalaveragelevel.Socialurbanizationandthebenefitsofurbanandruralintegrationbegantoappear,theecologicalenvironmentbenefitsarenotideal.Therefore,inordertoenhancethehealthdegreeofurbanization,toachievethetrans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urbanization,Weshouldsteadilypushforwardtheprocessofurbanization,adheretotheintegrationofurbanandruraldevelopmentmodel,andconstantlyoptimizethepatternofurbanspac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Henan Provi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2016-11-10

河南省政府决策咨询项目(2015B257);河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6A630044,17A630007);河南省教育厅项目(2016-GH-164)

梁再培(1962—),男,河南兰考人,硕士。

1674-7046(2017)01-0077-06

10.14140/j.cnki.hncjxb.2017.01.014

F299.2

A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城镇化城乡
城乡涌动创业潮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家乡的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