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2017-04-11 16:32周卿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积极心理学学生管理

周卿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也逐渐体现, 它的许多思想对学生管理工作有借鉴意义。本文针对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群体的特点,分析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并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探讨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对策。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民办本科院校;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积极心理学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近年来,积极心理学在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教育领域也掀起了一场积极教育运动,把握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管理工作的现状, 将积极心理学思想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 对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 积极心理学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价值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不同于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消极心理学”研究更多地关注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的积极优良品质, 以开放和欣赏性的眼光挖掘人的优秀潜能、动机和能力。积极心理学在主观层面上关注人内心的希望、快乐、乐观、满足和幸福感等积极主观体验; 在个人层面上,关注积极的个人品质,如爱的能力、勇气、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 在群体层面上,关注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和谐的社区、有作为的学校等。积极心理学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 一 ) “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应用的核心是挖掘、 培养和完善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倡导积极的人生理念,体现了社会意

义上的博爱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 二) 人的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积极心理学重视人性发展中的积极方面, 研究人的优点和价值, 不仅将注意力转移到积极挖掘人的希望、幸福、潜能和能力等积极品质上来,也关注人的心理机能,有利于个人发现内心的问题、并利用积极的个人品质解决问题,促进人的自我成长与全面发展。

( 三) 优化组织系统,完善教育环境。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社会关系、 文化制度以及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在个体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组织系统是构建积极人格品质的支持力量,也是个体不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最直接的动力来源。因此,高校管理者要有意识地重视优化校园环境系统,注重学校生态环境建设和完善。

二、 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管理现状

( 一) 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民办本科院校的生源主要是二本录取线以下、专科录取线以上的这部分学生,一般统称为第三批录取本科生,简称“三本” 生,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群体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在学习方面,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没有恒心。但他们脚踏实地,有着较强的“实用主义” 学习目的,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能坚持不懈。在行为方面, 民办本科院校学生自律性差,但自主意识较强;自我组织能力较差, 学生的团队意识较淡薄,但兴趣爱好广泛,在实践操作、动手能力、与外界沟通协调方面比较强。在心理方面,民办本科院校学生性格开朗,个性特征鲜明,与人相处融洽,自我认知较好, 积极乐观。

总之,民办本科院校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许多缺点与不足,但他们的智商和情商都不低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而且,民办本科院校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可塑性强,只要教育管理方法得当,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民办本科院校学生也能成才。

( 二) 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管理现状。辅导员和心理咨询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解決学生心理问题上,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指导学生科学、 客观认识自己等关注不够。另外,民办本科院校学生思想活跃,自控能力较差,学生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为保证学生在校园的安全和稳定,很多民办本科院校采用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实行严格的管理方式,试图把学生牢牢地拴在课堂上、校园里。

三、 积极心理学在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结合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管理现状, 将积极心理学思想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来, 对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一) 转变传统师生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心理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应用的核心是挖掘、培养和完善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倡导积极的人生理念。

学生不是教育的对象,而是学习的主体以及学校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因此,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必须先从转变理念入手,改变传统的不平等师生关系,树立“以人为本” 的管理理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关注学生内心的感受以及爱的能力、 对美的感受力、勇气、毅力、创造性、宽容等积极品质。

( 二) 丰富管理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心理学重视人性发展中的积极方面,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将注意力转移到人的希望、幸福、潜能和能力等积极品质上,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只偏重某一方面, 而应注重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放在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关注,对有心理问题和烦恼的学生进行心理帮助时, 应注重发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逐渐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并善于听取和解决学生的诉求,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发挥自己的长处,激发自身潜能,促进全面发展。

( 三) 满足学生内心需求,落实学生管理主体地位。面对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者应该树立“人人成才” 的观念, 坚持“张弛有度、 宽严相济” 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体。注重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与独特性相结合,教育方式的灵活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尽量在工作中摸清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实行分层管理,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

( 四) 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管理氛围。积极心理学强调有意识地为全体社会成员创造一种积极的社会组织制度系统。民办本科院校管理者要有意识地重视优化校园环境系统,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创建和谐性和重大文化示范性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和谐的育人环境和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 1] 刘燕,谢钢.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J] .高校教

育管理,2011,1

[ 2] 宁娟,陈虎强. 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学意义与教育学价值[ J] . 当代教育论坛,2010,7

[ 3] 陈新颖,黎藜. 积极心理学在民办本科院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初探[ J] . 大众科技,2013,10

[ 4] 何语林. 民办本科院校学生人本管理模式探析[ J] . 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6

猜你喜欢
民办本科院校积极心理学学生管理
民办本科院校创建特色大学的思考
民办本科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体系构建
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