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期手术治疗梗阻性结肠癌临床效果观察

2017-04-11 05:48张立志滑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河南安阳456400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造口术梗阻性吻合术

张立志(滑县人民医院 普外科 河南 安阳 456400)

择期手术治疗梗阻性结肠癌临床效果观察

张立志
(滑县人民医院 普外科 河南 安阳 456400)

目的 分析研究择期手术治疗梗阻性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 抽取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梗阻性结肠癌患者,根据施术时间不同分为急诊组与择期组,各36例。急诊组在确诊后直接进行手术治疗,择期组在确诊后先进行保守治疗一段时间后行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择期组患者Ⅰ期吻合术选择率为94.44%,高于急诊组的52.78%(P<0.05);急诊组患者回结肠吻合术选择率为25.00%,造口术选择率为22.22%,均高于择期组的2.78%、2.78%(P<0.05);择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急诊组的47.22%(P<0.05)。结论 对梗阻性结肠癌患者进行择期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Ⅰ期吻合术选择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梗阻性结肠癌;择期手术;临床疗效

结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发病率随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及膳食结构的改变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发展至中晚期常因肠腔内肿块填塞、肠管本身绞窄、肠腔外压迫及粘连而并发肠梗阻,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健康及生活[1]。梗阻性结肠癌属进展性疾病,且临床症状随疾病分期而不同。有研究指出,对梗阻性结肠癌患者行择期手术,在合理时间内,可对患者全面检查结果进行充分分析,为最佳麻醉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基础,并纠正患者手术不达标条件,使患者做好充足思想准备及物质准备,从而减少手术风险,利于术后恢复[2]。为论证上述观点,本研究特对在滑县人民医院接受梗阻性结肠癌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梗阻性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进行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急诊组与择期组,各36例。择期组男26例,女10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64.11±4.85)岁,根据改良的Dukes分期标准[3],B期12例、C期19例、D期5例;急诊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为43~77岁,平均(65.02±4.54)岁,其中B期12例、C期18例、D期6例。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疾病分期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急诊组 行急诊肿瘤切除手术:①经诊断确诊为梗阻性结肠癌直接进行手术切除肿瘤;②术后给予抗感染等常规护理措施。

1.2.2 择期组 行择期肿瘤切除手术:①经诊断确诊为梗阻性结肠癌后先实施常规治疗:禁食、肠胃减压、纠正电解质紊乱,并进行低蛋白血症、贫血等治疗;②选择相应药物进行抗炎治疗;③保守治疗7 d左右,待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根据患者病情不同进展程度选择最佳时期进行肿瘤切除术。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方式分为Ⅰ期吻合术、回结肠吻合术及造口术;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算数据,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方式 择期组患者Ⅰ期吻合术选择率为94.44%,高于急诊组的52.78%(P<0.05);急诊组患者回结肠吻合术选择率为25.00%,造口术选择率为22.22%,均高于择期组的2.78%、2.78%(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比较[n(%)]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择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急诊组的47.22%(χ2=13.569,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梗阻性结肠癌多发于老年患者,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切方式治疗梗阻性结肠癌,以达到提高患者存活率及存活质量、改善预后之目的。相关研究证明,手术时期的选择会对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选择最佳手术时期,可提高梗阻性结肠癌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4]。

梗阻性结肠癌病情呈进展性,临床分期不同所现症状也随之改变,择期手术可有充足时间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缓解临床症状,并通过禁食、肠胃减压、纠正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贫血等治疗改善患者内环境,提高手术耐受度,进而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术后恢复,改善生存质量。在本研究中,择期组患者Ⅰ期吻合术选择率为94.44%,高于急诊组的52.78%(P<0.05);急诊组患者回结肠吻合术选择率为25.00%,造口术选择率为22.22%,均高于择期组的2.78%、2.78%(P<0.05),由此可以得知,择期手术通过保守治疗后可有效选择治疗效果较佳的Ⅰ期吻合术,从而提高手术效果;择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急诊组的47.22%(P<0.05),该结果表明对梗阻性结肠癌患者进行择期手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数据结果与孔繁忠等[5]研究结果基本相一致,再次论证择期手术治疗梗阻性结肠癌临床效果显著,可最大程度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对梗阻性结肠癌患者进行择期手术治疗,先给予保守治疗后行手术,可有效提高Ⅰ期吻合术选择率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1] 魏纯春.不同手术时机和术式对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5):400-402.

[2] 穆占增.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治疗梗阻性结肠癌的效果比较[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1(7):848-849.

[3] 李小刚.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在梗阻性结肠癌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2014,27(20):4495.

[4] 谭贵永.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治疗梗阻性结肠癌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7):143-144.

[5] 孔繁忠,沈忠.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治疗梗阻性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5):47-49.

R 735.3+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4.022

2016-07-23)

猜你喜欢
造口术梗阻性吻合术
对膀胱癌腹壁造口术患者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做了直肠癌肠造口术的患者术后该如何护理
一例阴道成型10年后经腹联合会阴宫颈造口术患者的护理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尿道海绵体非离断尿道吻合术在骨盆骨折引起后尿道狭窄中的初步应用
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及与肾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梗阻性黄疸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
接受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造口并发症风险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