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功能的相关理论阐述

2017-04-11 03:51赵本纲
社科纵横 2017年10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价值观核心

赵本纲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217)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功能的相关理论阐述

赵本纲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217)

新常态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以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重点,坚持理论学习、创新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为大学生构筑坚实的思想屏障,是党和国家坚持“立德树人”的第一要务。高等学校要注重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指导,紧紧围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的人”的问题,从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功能的相关理论进行阐释,努力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生命力,进一步强化“理论+实践”教育手段,有力促进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价值提升与价值观外化自觉。

大学生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教育功能理论

我国的高校具有引导社会正确价值观的社会责任,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中坚力量。大学传承文明,引领风尚,其卓越的成果就是培育的莘莘学子。大学生群体意识形态的纯洁度、适应性、生命力和战斗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成效、“中国梦”的实现。着眼于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教育内容,创新德育内容方法手段,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是形势所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1]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本身就是“如何培养大学生,培养什么的大学生”的问题,从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功能的相关理论进行阐释,无疑是一种有益探索与实践。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功能的基本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研究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认识的本质、来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功能的理论基础。纵观历史,中国经典著作《四书》之《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2]被世人所熟知。可见,中国自古以来,十分重视认知的重要作用,透过现象探究事物的本质,从而实现自身价值观的自守——“万物所来感受,内心明知昭然不惑”[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不仅能够认识物质世界的现象,而且可以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这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是跨越时空的无缝对接。从唯物史观出发,科学的认识论源于实践,社会实践的无穷无尽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又转过来指导实践,服务于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的循环认知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基,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本,蕴含着丰富的真理性和生动的实践性,需要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作为未来精英群体的大学生,其正确价值观的认识过程,往往需要经过物质与精神、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反覆,这就决定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必然要经过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认知、选择、创造与实践,核心价值观的超前认识、自我认识和重构。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研究的理论前提

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夺取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主义新胜利的共同思想基础,自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的结晶。其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基本的指导思想,指引着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大学生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发展和安全的影响力,是新世纪党和国家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研究的理论前提。我们必须要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理论领域的指导地位,方能有效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成效,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集体、个人”三个维度的建设与养成。

(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研究的直接理论依据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实践,既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迫切要求,又是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直接指导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提出了今后和当前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两个坚持”:一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这四个方面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基本内容、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高度统一和一致。二是“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直接指导着拓展青年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通过“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功能的理论借鉴

(一)西方经典道德社会学理论借鉴

西方经典道德社会学认为,道德广泛存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政治上层建筑等多社会领域,在价值的基本形态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中,道德是其核心的层面,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基本层面。从亚里士多德,到边沁和穆勒,他们都认为理想的社会是以一个以良好道德来维系的“善的社会”,他们把“善的社会”描述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的幸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价值指向即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有效地化解价值冲突,实现政治引导与思想统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道德价值观的视角来完成价值整合,势在必行。诚如道德社会学所言:“美好的道德来自于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者与引领者,其价值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衰与社会的和谐。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反映,反映着整个社会的价值特性,把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大学生实践性教育教学全过程,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引领社会价值和社会价值观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治理结构优化、机制体制创新,还能够最大限度地维系社会的道德秩序与政治秩序。

(二)教育学的理论借鉴

从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来看,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发展,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自五四运动以来,青年已被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是党和人民实现百年“中国梦”的希望。众所周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就必须要通过科学设计、形式多样、行动有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去教育当代大学生,坚定他们的“三个自信”、培育他们理解、响应、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价值观能动。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任何社会,只有通过培养人才能服务社会。鉴此,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仅可以统领和整合他们的价值取向、为青年指明成长的正确方向,促进他们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内化,进而实现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化自觉,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也是引领社会全面进步,持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的必要条件。

(三)心理学的理论借鉴

心理发展是心理学研究中最被学者关注与重视的问题之一,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一直都处于变化与发展之中,连续不断并持续终生。但这个过程并非不可捉摸,而是有一般的规律和特性。从心理发展的概念来看,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体不断获得在社会中进行正常生活所必需的能力与品德的过程。同时,根据心理发展的动力论,个体在社会实践中,由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环境与教育等外部因素提出的要求引发个体产生新需要,这种新需要与个体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产生矛盾,即是心理发展的动力。[4]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是遵循人的心理过程的发展规律,按照青年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核心价值观培育,通过社会实践,做到循序渐进,同时适应“最近发展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体系,激发心理发展动力,以期使青年大学生系统地掌握核心价值体系的知识、坚定核心价值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精英群体的价值认知与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兴国之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迫切需要。[5]增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功能的有效性,就必须要牢牢把握核心体系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自己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地认识、分析、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创新教育教育形式、载体、渠道与方法,培养大学生在创新中认知、认同价值体系,接受、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功能的政策支持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党、国家和社会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政策的有力支持。

2010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中发[2010]12号),将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定位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强调“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作为切实提高大学生德国育实效、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各方面。

2012年1月10日,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委员会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郑重提出“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7]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科学界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3],要求全社会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对高校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的开展予以了直接支持与要求。

2016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规划纲要》发布,明确提出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8]“十三五”时期,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已经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聚集点、着力点、落脚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通过教育引导、行为实践,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积极培育青年大学生新常态下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努力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综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进公民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三位一体”价值观的内容中枢与动力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具有鲜明的历史进步性,新常态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以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重点,坚持理论学习、创新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为大学生构筑坚实的思想屏障,是党和国家坚持“立德树人”的第一要务。高校要紧紧围绕价值认同、价值传承、价值传导、价值涵养、价值弘扬、价值践行的教育功能,进行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牢牢把握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和努力方向,坚持育人为本,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续有人,继往开来。

[1]石书臣.试析德育与意识形态的本质联系[M].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01):26-27.

[2]于涌等译注.无障碍读经典之礼记:大学.中庸[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1-11.

[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OL].新华网,2013-12-2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3/c_118674689.htm.

[4]付建中.教育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8-20.

[5]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5:78-80.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中发[2010]12号)[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2010-07-29.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7]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2012-01-1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870/201209/142870.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规划纲要[OL].新华网,2016-03-17.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17/c_1118366322.htm.

G641

A

1007-9106(2017)10-0170-04

赵本纲(1982—),男,博士研究生,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1995—2010年间俄罗斯规范价值体系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