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下跨境水资源国内外研究进展

2017-04-12 15:44何大明
地理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流域分配河流

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河流的研究取得快速发展。其研究主要关注综合性跨境问题。如在区域层面,通过分析国际河流受气候变化、梯级水电开发、跨境基础设施(公路、铁路、航道、油气管道)建设和土地开发等驱动相关的跨境水与生态问题,从梯级水电生态调度、跨境生态安全屏障构建、跨境生态补偿机制创建等多尺度,提出了中国跨境水安全与生态安全调控的新范式。

实现国際河流水资源公平和合理分配是解决跨境水冲突的核心。传统的跨境水分配,重点关注流域国家之间的水量分配。从流域尺度进行跨境水分配,通常要求从最基本的社区和最小的生态环境用水到全流域用水,逐级满足目标,递进求解。水权界定与水权交易,是实现水资源分配和利益共享的前提,但现有水权研究较少考虑生态环境的影响,未来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定量研究。回顾科罗拉多河水权分配的历程表明,跨境流域水权的保障,不仅要综合权衡流域的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影响等非工程条件,更要考虑工程措施的关键调控作用。例如,为应对下湄公河流域特别是湄公河三角洲的严重干旱,2016年3月9日至5月31日,中国通过澜沧江景洪电站分三期向下湄公河紧急补水126.5亿m3。这表明梯级水电工程对跨境水安全调控和共享水利益分配效果明显。

河流水文和生态变化直接影响跨境流域国家间的水分配及水利益共享与地缘合作。重新明晰和优化调配流域径流过程、生态供需水过程,成为跨境水安全科学调控与国家水权益保障面临的新挑战。但目前水利益分配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Sadoff和Grey提出国际河流合作利益共享框架,Rai和Sharma基于该框架应用提出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利益共享的思路;Arjoon等回顾了跨境流域水利益共享研究的发展历程并提出流域利益相关者参与的跨境水利益共享思路和可行方法。

面对跨境水资源脆弱性与跨境水安全风险日益突出问题,国际水法体系面临诸多挑战。现有国际水法规则体系研究,较少考虑全球变化影响以及带来的风险。在跨境流域水利益共享和跨境生态补偿方面,现行国际法缺乏明确的成文规则、习惯法规则或系统理论,成为国际河流上下游国家间水资源合作利用、保护和管理面临的关键制约因素,也是国际水法面临的最大挑战。

总之,国际上对跨境水资源利益共享与分配的研究,还未提升到将跨境流域作为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整体的高度,以综合评估跨境水资源多目标价值和综合权衡流域国家的多边水利益,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缺乏实践案例。中国的相关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明显差距,总体表现在:对国际河流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研究滞后于内河流域,缺乏跨境合作研究;跨境水资源家底不清,缺乏战略性的适应对策和措施等,导致跨境水安全调控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能力薄弱,在国家水权益保障中处于被动。

何大明,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目前以我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地区典型国际河流为案例,重点开展高原山地流域水文过程及驱动机制研究。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近200篇,组织编撰和合作出版了“国际河流系列丛书”及“纵向岭谷·通道—阻隔·跨境生态安全”系列专著。先后荣获排名第一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和二等奖4项。

猜你喜欢
流域分配河流
区域联动护流域
河流的走向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河流
建构流域跨界水环境污染协作治理机制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
当河流遇见海
阅读理解Ⅳ
我会好好地分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