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7-04-12 15:50王林军
理论观察 2016年12期
关键词:服务型党支部基层党组织

王林军

[摘 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当前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是党的宗旨的时代体现,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内在要求,对高校党建工作新模式的转变和党的科学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如何做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关键在于厘清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样这三个问题,在任务、方法、成效上切实到位、分解、落实,在工作思路中要坚持“三位一体”,努力提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党支部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2 — 0032 — 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此来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一重要论述深刻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更加注重强化密切联系群众的行动指向。高校作为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教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宗旨,以加强基层服务性党组织建设作为新时期高校办学理念转型的突破点之一,对完善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支部设置、建设目标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当前高校工作思路转型的客观要求

(一)转变工作理念,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功能完善的现实要求。在当前,高校行政意识、权力观念还相当严重,现有的管理服务水平还尚未达广大师生的要求,许多行政管理人员甚至领导干部服务意识淡薄。为此,要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作为党的建设新的目标,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巩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创新、丰富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功能,融入服务机制,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扩大群众基础,巩固党在高校领导地位的客观需求。高校是高层次知识分子、民主党派人士密集的特殊领域,具有党员数量多,党员比例高的特点。高校基层党组织一方面要团结全校师生员工,保证学校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同时,还要与各民主党派组织、人员员开展广泛民主协商工作,团结、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以更好的推进学校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

(三)贴近师生需求,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高校管理行政意识较为浓厚,民主意识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许多制度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脱离实际。因此,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必须重视党的内涵建设,改进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和价值理念,以实际行动体现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宗旨。党员干部要以良好的党风带动教学、科研、管理育人的进步,做到“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管理以服务为本”。

二、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任务、途径、思路

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得到加强、服务态度得到改善,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师生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着眼于任务的明确化和实现途径的具体化,不能只讲目标,不求实效,要在每一个环节上实行目标化考核。

(一)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任务分解

首要任务是要解决“定位”的问题。在基层服務型党组织建设中,领导干部要深入调研,了解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师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结合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年的要求,准确定位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二是要破解基层党组织“愿不愿意服务”的观念问题,怎样强化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服务理念,摒弃“官本位”的错误思想,梳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这是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三是要着力研究如何开展服务,解决“会不会服务”的问题,即如何打造一支具有服务意识,能力突出的队伍,创新工作载体和服务平台。要避免“运动式”一搞就过,让服务意识深入每位党员干部的内心,建立长效机制,长期落实,这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关键点所在。四是重点要实现取得怎么样的服务效果。即活动要见成效,具体是指广大师生、学校、社会在党组织建设中有没有得到实惠,有没有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坚定对党的信任,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价值是否得到充分体现,这也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最终落脚点。

(二)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方法途径

1.科学合理设置党支部,明确党支部的职责定位。在现行各式党支部结构设置的框架下,要打破传统思路,强调支部服务理念和服务功能,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和意见,需要一个调研和分析的过程,通过调查、研判、实验、总结、反馈、决策各个环节,最终形成有效方案;党支部的类型设置要充分考虑各个支部的实际情况,包括人员结构、人数构成、学科专业、研究方向、服务对象等因素,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搞统一模式。

2.明确服务量化目标,方案计划可操作性强。党支部要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服务计划,确定集体和个人的量化指标,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纳入最终的评价体系,作为支部、个人评奖评优,业绩考核等方面的参考因素。方案的制定事先要充分征求广大师生党员的意见,可以通过调研、座谈、个别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广大师生的现实需求,在意见达成一致的前提下具体制定方案,方案内容务必切合实际,可行性和操作性强,师生党员要充分根据方案有效落实。

3.激发党组织的活力,提高师生党员的服务热情和积极性。要完善保障机制,在经费、制度等方面要切实保障,经费充裕,党务公开,各项措施要民主决策,保障师生党员的知情参与权,让每位党员参与到服务的决策、落实、监督中;要有合理的激励机,对在服务师生中贡献大的党组织和党员要加大表彰奖励力度,通过典型示范,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实施激励和表彰,以激发党员想干事、办实事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比、榜样示范、表彰等激励形式,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积极践行服务功能。

4.创新工作载体和服务平台,构建多渠道服务系统。服务载体的创新要符合支部和师生党员日常经营活动的要求,切合党支部服务的水平范围之内;要契合广大师生的真实需求。如教工党员可以多方面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在社团文化、学科竞赛、学术研究等方面主动联系学生,加强指导;教工学生支部可以联合建立党员服务队,在学业结对、心理帮困、素质拓展等方面提供力量。要积极吸纳普通老师和学生加入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来,让他们不仅成为服务对象,也成为服务他人组织者和参与者。

5.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注重特色和实例。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是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考评机制。一是要强化对党总支和党支部基层组织服务功能的考评,尤其是健全高校教工党支部的考评体系,在服务态度、服务项目、服务方式、服务效果等方面加强考核;二是党支部考评要以构建和谐校园及为师生办实事的服务功能为重点,注重写实性考评,有实例和自身特色,真正考评出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

(三)坚持“三位一体”思路,提高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三型”党组织建设的提出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但这无疑也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

为此,高校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要结合“学习型”、“创新型”协同发展,致力于构建“三型”党组织工作模式,正确认识三者间的关系,在党组织建设中将其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三个不同层面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促使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学习、创新、服务功能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师生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为目标,把“学习、服务、创新”作为主要工作内容,以建设“学习型”为前提,把建设“创新型”作为关键,建设“服务型”为根本,抓好学习打好基础,加强创新提升能力,做好服务践行宗旨,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党建工作新模式,从而有效促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科学化、整体化建设。

三、打破陈规,结合实际需要设置党支部,提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内涵建设

现今高校的党支部设置结构已存在多年,教師支部多以机关部门、院系、学科专业等分类别设置,学生多以专业或年级分别设置。要打破现有设置方式,必须改变常规思路,从服务角度出发,敢于在传统的党支部设置结构中寻找新的组织模式,设计更符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求的个性化架构。

绝大多数高校二级学院设有教工、学生支部,从表面看类别清晰,层次分明。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工支部除了常规的组织生活、党员活动之外,平常很少组织服务师生的活动开展。教工支部和学生支部缺乏交流互动,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较少,服务功能基本上未能得到体现。学生党支部由于经费等方面的限制,除了常规理论学习、组织发展之外,自发性的党员服务活动也较少。

党支部的设置涉及到管理机制、学科专业、群体层次等多个方面,在当前的设置框架下要结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所创新和发展,是一项需要智慧和魄力的工程。为此,要实现党支部建设的科学化转变必须进一步深入探索现阶段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及职能,以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直接联系学生、有利于倡导好的风气的要求,设置教工党支部;倡导按专业纵向设置学生党支部,在条件允许下积极探索在公寓、学生社团和实践实训团队建立党组织。通过不同形式和机制的支部设置,强化组织功能,激发组织活力,进一步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案可以尝试:

(一)二级学院教工党支部的组建可以实现“大中有

小”,在原以学科专业、部门学院分类别设置的大支部下再组建小型的“三型微支部”,由5至6名教工党员组成一个小型党支部(类似党小组),设置支委成员2名,轮流担任,负责日常的组织交流、理论学习和活动安排(组织发展等则在大支部或党总支框架下进行操作)。

(二)以教研室(研究所)为单位设置党支部。以教研室(研究所)为基本单位设置党支部,把“服务”主题纳入教研活动开展的主要计划和目标,有利于充分发挥教研室(研究所)的功能,如通过以老带新加快新教师的成长,通过学科团队的组建促进学术研究和地方社会服务,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促进导师制的有效实施等。

(三)随着学生公寓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公寓化、区域化、园区化管理已逐渐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新趋势。因此,按照公寓楼幢、区域结构的分布设置学生党支部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有助于发挥优秀党员学生的模范先锋作用,促进同辈群体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效应。

〔参 考 文 献〕

〔1〕方晓春.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政治学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2014,(01):46-49.

〔2〕赵剑平.高校如何建设服务型党组织〔J〕.光明日报,2013,(03).

〔3〕叶佳林.加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3,(01):14-15.

〔4〕孟英,构建三型高校党组织工作模式探讨〔J〕.理论导刊,2013,(06):47-48.

〔责任编辑:谭文富〕

猜你喜欢
服务型党支部基层党组织
教学服务型大学研究的回溯与镜鉴
“人性化”服务型机器人
工信部副部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服务型制造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企业工会与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探析
关于做好离退休党总支部建设的思考
履行社会责任建设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