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题班会促进高校学生时间管理教育的探索和思考

2017-04-12 21:25孙峰岩张玲菲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时间管理碎片化主题班会

孙峰岩 张玲菲

摘 要:通过对河北某高校489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和APP“24PI”的数据统计,总结高校学生时间管理的一般规律,明确学生存在的时间管理的具体问题。通过策划实施系列主题班会把时间管理教育落地生根,激发学生时间管理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导和自我达成目标。

关键词:时间管理 主题班会 思维导图 碎片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205-03

时间是最为宝贵的资源,高校大学生正值获取知识、拓展技能和身心成长的黄金时期,因此,面向高校大学生开展时间管理的相关教育活动,加强引导并合理干预对学生成长成才显得尤为重要。

1 高校学生时间管理现状

通过对河北某高校489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和APP“24”PI的数据统计,实时统计手机内所有应用的使用时间长度和次数,进行一个周期的数据积累,进而掌握学生时间管理的基本规律。

1.1 数据规律

(1)时长规律。

根据调查的资料显示,我校大学生使用手机平均日用时在2 h以上的同学占总人数的一半,最少的2 min,最多的5.1 h,人均日时长为2.15 h。

(2)解锁规律。

人均使用手机的时长为129 min/d、解锁次数39.6次/d,

由此得出,使用者解锁一次手机大约只使用3分多钟。根据ABC情绪理论,引发行为的直接原因是自身对事物的认知,因此,129 min的日均时长表明学生对手机存在依赖性,高频率解锁手机却短时间使用表明学生的使用动机不明确,对“如何健康使用手机”认知存在偏差。

(3)频次规律。

人均使用手机的频次为89次/d,使用者正常活动时间段以8:00~23:00计算,人均使用手机5.6次/h。

手机使用明显呈现碎片化趋势,这说明同学们的时间管理意识差,有效学习时间少,并且在有效学习时间中专注度差,学生的时间规划性较差。

(4)碎片化规律。

大部分同学碎片化严重时间段在12:00~23:00间,结合课堂教学安排,我们发现,有近半数的同学在下午上课时间碎片化情况严重,非教学时间里约60%同学碎片化情况严重。这些数据表示,学生时间管理意识的淡薄、自我管理能力的不足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课堂学习。

1.2 时间管理现状

(1)目标缺失。

从测试结果中看到,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对自我进行清晰的定位,对未来就业和继续读研深造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微,缺乏明晰的长期目标指引,从而导致4年大学生涯规划的缺乏。

在短期目标的确立上,也有很多学生没有指定目标完成计划表,对日、周、月、学期、年的时间规划有很大的随意性。

(2)时间利用的计划性较差。

同学们从高中步入大学,突然拥有了大量的可自我支配的时间,很多同学在宿舍玩游戏、手机上网、逛街等等,如何利用好这部分“闲暇时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如图1)。

(3)时间管理呈现碎片化特点。

碎片化指的是我们原本连续的生活和工作时间,因为手机的使用,被切分成了小的不连续的时间片。一片表示5 min,一行表示1 h,颜色越浅表示5 min内用时越长。

时间碎片化率是个体时间在手机上被碎片化的严重程度。计算方法:假定一个时间片分为5 min,碎片化率=当天已用的时间片段÷当天已过去的总时间片数×100%。

假设A同学当天12点时已经变色的时间片数为28片,那么该同学的碎片化率计算公式:[28片÷(12小時×12片)]×100%=19.44%(如图2)。

2 开展时间管理系列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作为高校教育重要形式,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体在团体活动中受教育、受感化,从而达成教育目的,是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2.1 班会思路

通过数据分析和调查问卷明确学生存在的时间管理的具体问题,激发学生时间管理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导和自我达成目标。激发学生时间管理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助力学生实现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导和自我达成目标。

2.2 实施方法与过程

(1)新媒体宣传为班会助力。

辅导员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前线,在新的时代就要面临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善于挖掘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优势。

充分利用微信企业号、微信公众品台开发“新生导读”等相关应用,并在《新生录取通知书》中附二维码和关注方法说明,让新生入学教育从接到《录取通知书》开始,为入学后推进时间管理教育埋下种子,把教育起点从入学后提前为入学前。

推送和教育主题相关图文消息,间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时间观,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形式更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把教育从有形变为无形。

利用微信交流平台,面向学生征集班会主题、班会嘉宾、班会地点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班会的各个环节中来,把教育从被动变为主动。

(2)紧接“地气”动态调整。

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要充分了解并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实时跟进学生的思想变化,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二是总结学生的思想发展脉络,进一步分析行为动机,运用理论知识深化理解,并第一时间进行班会形式、主题的调整,做到“对症下药”;三是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产生情感共鸣加强教育效果。

以河北某高校开展的《让每天大于二十四小时》系列主题班会为例,班会“小主题”作了两次调整。

原计划:

时间都去哪了?——你的一天有多长?——你的大学还剩下多少时间?——我的青春不迷茫

第一次调整后:

时间都去哪了?——你的一天有多长?——大学加减法——我的青春不迷茫

第二次调整后:

时间都去哪了?——你的一天有多长?——大学加减法——不要等到毕业以后——我的青春不迷茫

(3)丰富多彩的班会形式

把握好辅导员在班会中的角色,切记形成单调古板、一味灌输、说教式的主题班会,要把单向教育变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双向互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会形式上要不拘一格、求新求异、丰富多彩,充分给予参与空间,把班会的理论性、实践性、教育性、趣味性统一起来,溶为一体。

《让每天大于二十四小时》五次系列主题班会的主要形式如表1所示。

以第三阶段的“大学加减法”班会为例,简述班会形式:

①在班会伊始,请每位同学写下自己四年后的自我实现目标,写好后把这张纸扣在桌面上。

②带领同学们按照自己现有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计算大学时间,把容易浪费的时间一步一步减去,利用时间数量和自我实现目标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同学们反思减去的时间,启发大家思考怎么样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③引入名人名言,雷巴科夫有这样一句话——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出五十九倍。不同的时间管理能力和方法,就会拥有不同的时间长度。对于每一位同学而言,时间的加法来自他对时间的合理规划和充分利用。启发同学们根据自己时间减法表找到“重新争取时间”的切入点,并在现场给予肯定。

④实施朋辈教育。利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同龄人教育同龄人”,班会邀请了一名学长,现场分享自己时间管理的两件小事,用他的有益经验、知识技能和热心奉献的精神帮助其他同学,近距离的进行大学生活的有效引导。

⑤运用GTD理念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虽然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1]通过思维导图实验加强同学们目标管理的能力,加强思维结构性、条理性的建设,目标简单直接清晰,从而帮助同学们找到更加科学有效的时间管理的方法,做好时间的加法。

这和较为时尚的时间管理理念GTD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時间管理大师戴维·艾伦的《Get Thing Done》翻译过来就是“把事情做完”或“搞定”,书中提到,GTD的核心理念就是:你必须记录下来你要做的事,然后整理安排自己一一去执行了。戴维·艾伦归纳GTD的5个核心原则是:收集、整理、组织、回顾、执行。

运用GTD理念绘制的思维导图,区别于传统思维导图,他更倾向于完整的表达完成目标的全部过程。如果说传统思维导图更有利于思维的拓展和横向延展,那么运用GTD理念绘制的思维导图除却横向延展的功能外,还具备思维纵深的进一步开发(如图3)。

(4)打开层次,循序渐进。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在学生大学生涯的不同阶段会暴露不同的问题,针对突出问题制定个性化班会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让每天大于二十四小时》的五次系列主题班会每个阶段制定了不同的教育目标,让时间管理教育循序渐进,最终实现教育终极目标:树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导和自我达成目标的能力(如表2)。

3 延续时间管理干预效果

3.1 走进大数据时代

对于学生时间管理的数据统计除运用手机APP监测和问卷调查之外,也可结合电脑使用数据、微信阅读数据、浏览器数据、专注度数据、事件效率数据等,形成更加全面客观的个体时间管理数据。并将数据监测形成可持续化模式,七天一个周期,形成数据积累,与学业环境和社会环境相结合,掌握相关动态变化规律。

3.2 拓展思维导图的运用

随着同学们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和掌握,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个体生活和学习的各个维度,包括考研、活动、社团、四级考试、竞赛、科研等等。进行思维导图训练思维的系统性和条理性,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今目标”、“百度脑图”在线思维导图软件。

4 辅导员的理论修养

进一步探寻管理学在自我时间管理中的运用,如PDCA循环理论,制定目标、完成目标、检验目标、修正目标,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循环的过程。结合心理学的“时间管理行为量表”,探索时间管理倾向和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把学生时间管理水平和心理健康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增强时间管理教育效能。

5 结语

通过精心设计的主题班会,针对大学生时间管理这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多探索,多学习,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高校学生时间管理教育效果,实现班会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徐宪江.哈佛时间管理课[M].4版.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52.

猜你喜欢
时间管理碎片化主题班会
想象力都去哪了
浅谈秘书工作的时间管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