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及对策

2017-04-12 19:50施翠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23期
关键词:利辛县整县美丽乡村

施翠芳

摘 要: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建设美丽乡村。该文通过对利辛县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概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策建议。

关键词:整县;农村;美丽乡村;利辛县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3-0015-03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in Lixin County

Shi Cuifang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Lixin County Party School,Lixin 236700,China)

Abstract: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a beautiful China,in 2020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To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we must vigorously develop the rural areas and build a beautiful countryside.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 Lixin County,summarizes the main methods,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and how the entire county to promote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Key word:The whole county;Countryside;Beautiful country

1 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的背景

美丽乡村建设提出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其一,城乡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乡村普遍处于落后状态。农村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公共服务都相对滞后。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否则农民就不会找到美丽乡村的感觉。其二,发展有基础。我国处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和保护能力,因此必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其三,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美丽乡村建设是造福广大农民、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民生工程,是群众所盼、政府之责。希望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进步,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改变农村落后现状。其四,契合了中央的要求。“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因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美丽乡村建设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现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到5a的时间,时间十分紧迫。利辛县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广大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象还没有彻底改变。加快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民群众尽快过上更加体面、更有尊严的小康生活,这是当前的重要任務之一。

2 利辛县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利辛县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帮扶县,辖23个乡镇,346个农村行政村(社区),人口165.8万。近年来,利辛县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田园城市、美丽乡镇、生态村庄”的建设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实施城乡统筹,全面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2016年年初,利辛县被列为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全县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战略转换。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全省树品牌、皖北创一流、整县推进争先进。截至目前,已建成省级中心村22个,美丽集镇6个,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全国生态乡镇1个,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14个,全省文明乡镇2个,全省生态村庄7个、生态乡镇2个,全省宜居村庄示范村1个,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21个,连续2a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2.1 突出规划引领 按照“总体规划定规模、专业规划保配套、产业规划促发展、村庄规划出特色”的思路,突出全域规划理念,修订完善了县城、集镇、乡村总体规划,并依据未来人口发展和分布趋势,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将全县23个乡镇,346个农村行政村布点规划22个美丽集镇、168个重点中心村、956个自然村。依托西淝河丰富的水资源和沿线自然风光,规划建设了1条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果蔬采摘、文化传承于一体的西淝河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依托境内4条省道、2条重要县道,规划建设由县城向周边辐射的6条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线;依托西淝河湿地公园,永兴现代农业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印象江南乡村旅游景区,茨淮新河光伏带,规划建设了3个乡村旅游景区,1个休闲观光旅游区,形成“一带六线四区联动”美丽乡村建设格局,实现了县域美丽乡村总体规划“一张图”,整县推进“一张表”。

2.2 注重典型示范 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和项目台账,编制了《美丽乡村房型户型图册》《公厕建设导则》《门头店招整治导则》《立面改善导则》等,通过“一本建设台账”“一个问题清单”“一张任务明白纸”,指导基层规范美丽乡村建设。结合皖北地区实际,按照“土地上可承受、发展上可持续”的要求,因地制宜探索出产业发展带动型、撤销并大合并型、整村推进新建型、乡村体验旅游型、旧村整治改造型、周边拓展提升型等一批不同类型的中心村。这些中心村基本达到土地节约、环境改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群众满意“五大”效果。

2.3 加大投资力度 2016年年初以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3.75亿元,县财政预算专项资金2亿元,计划融资农发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信贷资金24亿元,目前已到位8亿元。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通过竞争立项,获得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12个,争取奖补资金3 600万元;获得国家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16个,争取奖补资金3 200万元;建设省级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11个,争取奖补资金1 320万元;建设省级重点中心村48个,争取奖补资金7 200万元;争取市级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1 297万元,合计共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1.661 7亿元。保障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需求。

2.4 突出产业支撑 利辛县作为农业大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加大流转力度。目前,全县已流转土地3.48万hm2,发展种养大户500多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 200多家。重点规划建设了永兴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王人生态农业产业园、马店孜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望疃有机粮食产业园、巩店中药种植产业园、城关都市农业产业园等“七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积极发展畜牧、水产、药材、林果等特色产业。

2.5 狠抓环境整治 农村环境整治是个大问题,垃圾、污水处理是个大难题。乡村美丽,首先是环境美丽。利辛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按照“凡地必净、凡土必绿、凡水必清、凡村必洁”的目标要求,以“清垃圾、整环境、增绿量”为抓手,大力实施“四有工程”,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全覆盖。2016年以来,全县已投入7 830万元,县级建成大型垃圾填埋场,每个镇都建设垃圾中转站,村村都配备了环卫员。实行月督查考核、季排名通报、年终考评奖惩,建立常态保洁机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已呈现出水清、地净、庄绿、村美的良好效果。

3 存在问题

我县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确立了一些不同类型的建设模式,为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3.1 思想认识不够高 从调研情况来看,村民作为村庄的主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由于生活习惯问题,保护环境意识也不强。

3.2 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道路畅通、安全饮水、电力改造、垃圾污水处理等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

3.3 公共服务设施欠缺 由于地处偏远,经济落后等问题,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任务还比较艰巨。

3.4 规划相对滞后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科学的规划进行引导。目前利辛县虽已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总体布局规划与实施意见,但执行规划并不严肃,存在“边干边看边改”的现象,规划没有起到统筹引领作用。同时村庄的规划编制形式比较单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产业特色结合不够紧密,存在“千村一面”的现象。

3.5 建设用地制约 有的中心村存在“两规不合”,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时进一步修编调整。集中新建型中心村,需要先建后拆,边建边拆,缺少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年度计划指标。

3.6 建设资金不足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建设资金有限,一方面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总量有限,另一方面地方财政吃紧配套投入难。另外,社会筹集资金困难。

4 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策

为全面完成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16年开始,利辛县在如期完成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两治理一加强”整治建设、同步推进驻地所在行政村中心村建设的基础上,到2018年底,力争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90%以上的自然村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性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4.1 完善规划编制 依规统筹解决用地 修编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坚持实行先规划后建设原则,不规划不建设。在规划编制中,要进村入户、实地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重点把政府的愿望、群众的需求与专家的智慧有机结合,提升规划水平,体现乡村特色。要严禁在规划区外违法占地违法建房、沿路沿线无规划建房,控制违法建设增量,逐步消减存量。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把建设用地指标向集镇、中心村、保留自然村倾斜。加大土地整理和建设用地增减挂力度,完善增减挂奖补措施,力争新增镇集建设用地指标3.32hm2左右。积极破解建设用地制约瓶颈,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用地需求。

4.2 突出产业支撑 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要把改善人居环境与发展生产、富裕农民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产村融合的有效途径,努力形成村美民富的良好格局。要结合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编制乡镇、中心村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扩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专业村镇覆盖面。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中心村为节点,以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为纽带,推进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注重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探索财政投入到设施农业、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项目资金转为村集体资产,以入股分红、固定回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4.3 多方筹资 保障资金需求 从2016年开始,县财政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原则上每年预算不少于2亿元,主要用于美丽乡镇建设、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等以奖代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相关农业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积极争取政策性信贷支持,通过农业发展银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信贷融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通过投资、捐助等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土地整理,大力实施建设用地增减挂项目,盘活土地资源,采取公开出让建设用地等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引导群众筹资筹劳、村民共建筹集建设资金。

4.4 实施文明创建 实现和谐乡风 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硬件”和“软件”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提升,加快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要结合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身边好人评选,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书香村居建设,发挥家风家训、民俗民风、乡规民约的育人化人作用,破除陈规陋习,营造向上向善的乡风民风。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发掘优秀民间文化,传承弘扬本地特色农耕文化,使美丽乡村“内外兼修”。

4.5 抓好宣传动员 形成共建合力 要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政策,展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宣传报道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典型,激发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丽家园。

4.6 建立管护机制 保护美丽家园 美丽乡村“三分建、七分管”。要坚持建管并重,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机制。按照“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办事”的要求,建立村庄垃圾污水治理、道路、绿化、照明、沟河治理等公用设施的长效管护制度。探索建立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当付费、社会资本参与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积极发动群众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后期管护,让农民自己动手共建共管美丽家园。

5 结语

总之,建设美麗乡村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实事,是利在当代、功在后代的好事。希望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保质保量完成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任务,着力把利辛县打造成为具有“皖北水乡、淮上江南”特色的休闲观光养生地、生态旅游目的地。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利辛县整县美丽乡村
为农民增收注入新动能——山西省扎实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
山西公布首批屋顶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
持续深化“整县推进” 提高基层党建质量
教育学视阈下基层党校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实现路径——以毫州市利辛县委党校为例
多措并举,整县推进,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胶州市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调研报告
气候变暖对利辛县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利辛县医院与北京大学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