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建设

2017-04-12 16:26曹军芬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大学生

曹军芬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为应用型技术大学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内容。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构建“课程教育”“科技支撑”“实战演练”“综合管理服务”四大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关键词: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保障体系

2010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明确提出了“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由此可见国家和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非常重视。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是高校分类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院校教育改革的内在本质要求,更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和社会转型对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和专业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地方本科院校要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转型发展中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内容。创新创业教育为地方本科院校的长远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发展动力。

黄河科技学院、黄淮学院、许昌学院等地方本科院校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通过构建“课程教育”“科技支撑”“实战演练”“综合管理服务”等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技能培训、创业团队指导、创业项目孵化和管理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比较完善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对于同类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

(一)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转型呼唤着创新创业教育

在以知识、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驱动”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它所要求的就是人的创新创业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国家每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以其区域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来支撑,通过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努力创造更多新技术、新知识、新行业、新产业,由此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教育创新、机制创新。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的质量、水平与创业者数量等等,都决定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发展的质量,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长远性、协调性。

作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地方本科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职能,同时也是创意转化为现实价值的纽带,是引导市场资源配置的信号,更是驱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宽广的视野,善于捕捉信息,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地方本科院校通过推进高层次创新创业教育,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一大批具有社会责任感与公德心、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善于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需要创新创业教育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目的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专门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城镇建设和社会管理提供技术、智力和知识支持,促进地方经济持续迅速的发展。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高校毕业生既在知识层面上注重应用性知识的掌握,又在能力层面上注重使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其素质的核心是具有创新创业的精神,将这种精神化作个人的基本素质。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需要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结合地方特色,设计具体可行的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实现从注重知识学习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方向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适应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协调发展,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三)大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迫切需要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为培養创业者而进行的的精英教育”,也不是单纯的“教人如何开公司的技能教育”,而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模式”。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学生能够形成新的思维方式,能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能力,这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缓解目前由于经济下行、产业机构性调整等问题导致的大学生就业困难。并能使大学生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职业发展,对他们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具有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二、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落后,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或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创办企业或公司,要将少数有潜质的学生培养成为成为企业家的技能性教育,这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特点明显不相符了:也有的认为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第二课堂”是团学部门的事情,主要通过选修课、讲座、大赛或是创业政策指导、创业贷款咨询、初创企业手续办理等形式的业余教育活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教育教学体系和内容,也未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整体育人体系中;还是些地方本科院校虽然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也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但是教育内容照搬照抄,以创业技术讲述为主,基本上与学科专业教育脱节、分离,缺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尤其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引导。因此,在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工作推动的力度、深度和持续度还不够,全校范围的创新创业工作体制也尚未建成,协同力量也未能有效发挥,在认识上更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上升到办学理念的高度。

(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师资队伍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人力资源保障。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主要是以兼职为主,一般由专职辅导员、团学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专职教师极少,占比不到10%。地方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一般没有经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培训,绝大多数仅是参加过短期的创新创业培训班,甚至部分教师拿到课本就上课,更别提参加系统的实践实训和企业挂职锻炼了。这样的师资队伍无法达到将课本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的专业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效果。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通过聘请校外创新创业导师开展创新创业实训,但是校外创新创业导师由于日常工作繁忙,不能或很少在创业就业指导上投入过多的精力,更谈不上全程跟进,环环指导了。不达标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发展作用是非常小的。

(三)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不完善,无法满足实践孵化需求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很少有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和研究部门,绝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和研究部门由教务部门、学工部门、团委、就业指导部门或者商学院等分别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实践活动等大都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未能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有效资源,尤其是校外的政府、产业、企业和社会其它资源,没能形成教育的合力: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认为建设大学科技园、实习实训基地、众创空间就是保障了创新创业的教育实践效果殊不知硬件建好后,内涵建设未能及时跟上,虽有平台,却没有服务,不能对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大学生提供完善的帮扶服务。

三、转型发展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构建的途径

(一)完善课程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创业育人模式

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一课堂”,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最基础的环节。地方本科院校应不断探索创新,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如,许昌学院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校企合作等进行了融合,建设了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结构合理的“2+x+Y”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逐步构建了包括通识教育(普及所有学生)、专项培训(针对有意愿创新创业的学生)和定向指导(针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为主的“金字塔”式的创新创业三级教育体系。黄河科技学院构建了由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组成的“一体两翼四平台”教育体系:“一体”指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两翼”指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四平台”指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辅导平台、微创业培育平台。这些地方本科院校的有益尝试对同类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心在“创新”上,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力度,加大措施鼓励大学生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不断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引领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申报、调查研究、研发生产等,实现对大学生新思维、新技术、新流程、新管理的培养与实践。比如,许昌学院通过“六大协同”,成立了许昌发展研究院,依托实验室建设了42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加强了各类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示范中心和实训中心的开放力度,充分汇聚了许昌学院现有的创新创业力量。对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加强资源整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黄淮学院与苏州科技园、四川华迪公司等联盟单位共建了128个校外创新创业基地,承担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创新实践、创业孵化等,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创业提供了充足的科技支撑平台。这些地方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三)完善实战演练体系,实施创新创业实践训练

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平台搭建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地方本科院校应依托校内外各类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践基地等有效资源,让学生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对知识、技术、团队、资金等进行合理组合汇集,让学生实际参与创新创造的过程和创业的具体运营与管理,使教与学有效结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比如,许昌学院整合校内外资源,不断升级创新创业的实战平台:2015年,学院建成了8300平方米的集指导服务和项目孵化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创业中心大楼;2016年,学院建成了3500平方米的集“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于一体的“众创空间”。目前,许昌学院已建成超过15000平方米的集“创业咖啡”“创业体验”“创业苗圃”“孵化加速”“创业示范”“创客梦工厂”为一體的实战演练平台,有150家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在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中心进行实训和经营,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近千人,已有38家团队进行工商注册,成立了公司,并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四)完善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支持保障

为提升和巩固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地方本科院校应深化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完善学校创新创业组织架构,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为创新创业教育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和办公场所,加强创新创业专项经费支持;二是发挥协同作用,整合发挥政府、产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三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四是强化服务保障,发展学校“互联网+”创新创业网络服务,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和网络化信息平台;五是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与实际,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督导与评价指标体系。比如,黄河科技学院与政府共建“U创港”创新创业综合体,为创客提供工商、财务、税务、融资等“一站式”服务;许昌学院实施“双团双百计划”,组建“许昌学院创新创业专家顾问团”“许昌学院创新创业导师团”等,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师资保障。

四、结语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道路上发挥着人才支撑、智力支持的重要作用。地方本科院校要不断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服务于创新型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类人才,促进大学生勇于创新、勇于创业、开拓进取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实战演练体系和综合管理服务体系等创新创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搭建了完善的教育载体。

责编:英杰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大学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大学生之歌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