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合理性思考

2017-04-12 22:01贺敏敏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4期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素质教育

贺敏敏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应试教育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不能因此就简单全盘否定应试教育。从古代的科举到今天的高考,还没有找到一种比考试更好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有考试必然要有应试教育,应试教育至少是在目前历史阶段无法取消也取消不了的。 在本文中我试图通过对应试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和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论述,希望能够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有一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素质教育

一、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一)我们有一种思维定势,就是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看成是矛盾的对立面,要倡导素质教育就必须排斥“应试教育”。认为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着重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知识的传授相比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这个长期目标。而“应试教育”则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应试能力的培养,急功近利地把目标锁定在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这个短期需求上。从表面上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对立的、排斥的,但如果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就不难发现:教育的长期目标和短期需求并不一定是矛盾的,完全有可能同时兼顾两者,把它们统一在一个教育体制中。正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允许民营企业、个体经济存在一样,在素质教育的试行阶段为什么就期望要完全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呢?因此,这种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完全对立起来的观点是欠妥的,它造成当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的一些困惑与迷惘,使很多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几年来的实践也证明,这种提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确有商榷之处。

二、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合理性关系分析

(一)从教育哲学的高度以及辩证的观点来看,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教育在观念和实践上的对立和差别构成了矛盾的一面,正确认识这一点,将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如果只看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的一面,而忽视它们的统一的一面,就会导致对素质教育理解抽象化,而显得可望不可求,从而使素质教育难以全面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统一表现为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应试教育中包含了素质教育的因素,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生长点。例如,科举制度虽然给教育与社会留下许多弊病,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封建学校与教学内容的发展,不少学者追求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都能为当今实践素质教育所借鉴。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差别更多是体现在观念上对立。事实上很难在实际中找到纯粹的两种教育。现在,有许多学校公开以高升学率作为其奋斗目标,而教学质量、教学秩序,学生素质都较好,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应试教育中渗透了素质教育的因素,应用了素质教育的手段。通过上述分析,素质教育应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但并不是全新的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非是重建一种理想的教育范畴,而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连续过程,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过程。

(二)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

1.素质教育不是淡化甚至取消考试。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和升学,从而也决定它必将渗入应试教育的因素,素质教育反对频繁考试,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但素质教育并不绝对排斥考试和升学。现代教育离不开评价,我们在衡量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时,目前还找不到一种更好的方法来取代考试。考试作为应试教育的运行机制,在素质教育中也适用。只不过素质教育中的考试不再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更多的是作为教育手段。

2.不是所有的考试都是错误的,都要被舍弃的。考试是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是人们普遍认为比较公平的测量手段,它对教育活动和其他某些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我们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考试,可以认识到它对能力的培养既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又能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科学、合理、鼓励能力的考试,有利于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不科学、不合理、束缚学生思想的考试,则会抑制学生全面发展。从本质上讲,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为宗旨,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考虑如何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准确地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素质教育不是不考试,而是旨在通过素质教育纠正那种把考试作为目的的错误教育思想,把考试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我们要把作为具体方法的考试和作为指导思想的"应试教育"区别开来。

3.素质教育与知识的关系。素质教育是非知识教育,而是能力教育。在教育的各项任务中,由于掌握知识的情况是最容易进行准确测量的,所以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往往是以知识,甚至是有限的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考评的标准。这也是传统教学以教材为纽带,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重要原因。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主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但是,素质教育绝对不是不要或放松知识教育。在科技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特别是知识与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知识教育、理性教育始终应是各类教育工作的基础。国外的“科学主义”、“技术主义”教育思潮把知识、理性教育放在首位,一切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家—希腊的苏格拉底、卢梭、罗杰斯、萨特以及陶行知等等,无不把知识和理性作为现代教育和完整人格的基础。应试教育把教育的质量效益集中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因为文化知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个体素质发展的认识基础,从这个出发点看,应试教育也在培养人的素质,也可以称为素质教育,不过是一种片面的、低层次的“素质教育”,只是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不能相提并论。也正因为当前教育中有素质教育的存在,所以中小学教育為国家培养的成千上万的人才中,不乏高素质的人才。所以素质教育不可能不重视知识和理性教育。当然,素质教育的知识观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以往的知识教育,它把在知识和理性教育的过程中教和学的方法革命作为自己的深层任务。

三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是当今教育的最好选择

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它确实包含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但有一个到目前为止还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难以评估,难以操作。“应试教育”虽然有很多弊病,但它却是现阶段无法超越的一种无奈的选择。针对这一客观现实,我们能否把在头脑里已根深蒂固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势不两立的对立面”这一观念暂时抛开,而探讨一下以素质教育为主导,同时兼顾两者的可能性。即把素质教育的前瞻性、先进性、整体性与“应试教育”中的合理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两者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或者采取另一种提法,即素质教育的范畴应该更大,它包含了“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只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试能力只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面,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绝对是考场上的佼佼者。在这种结合中,关键的问题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即找到一个平衡点。正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必须掌握好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比例一样,如果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比例失调,事物的性质同样会发生变化。这样,既克服了只抓素质教育,而忽视了高考升学率这个现实问题的“左倾”冒进思想,又制约了只有把素质教育作为点缀,而阳奉阴违地推行纯“应试教育”的右倾保守倾向。既考虑到长远,又注意到眼前;既着眼于全局,又关注了局部。这是目前能把教育的长期目标和短期需求结合起来,使各方面都满意的可选之路。

参考文献

[1]高德胜.生活德育论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179-180

[2] 十二所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45-36

[3]杨超.现代教育人本论[M].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76-78.

[4] 孙锋.现代德育原理 [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08-109.

[5]张承芳.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7.120-123.

[6]肖川.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 2007.24-89.

[7] 叶澜. 教育研究方法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1-23.

[8] 吴式穎.外国教育史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63-364.

猜你喜欢
应试教育素质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应试教育与新课改并非对立关系
有关中国教育命题的证伪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也谈素质教育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