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

2017-04-12 22:34潘竹竹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4期
关键词:志远习惯家庭

潘竹竹

中图分类号:G620

自古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的改变。孩子虽小,却有着独立的思想,独特的眼光,甚至有我们已不具备的巨大潜力,做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孩子爱上你,教师要引导孩子追求幸福,教师自己应该追求幸福。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能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教学中,如果我们寻找到让“鹅卵石臻于完美”的“水”,也就找到了彼此幸福和快乐的源泉。下面,我们一起分享几件育人小事,在故事中去寻找载歌载舞的“水”,去倾听水流冲刷鹅卵石的声音:

一、真爱孩子就要开发好孩子

什么是教育,我认为教育就是培养自信的种子,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不是把孩子都培养成筷子一样齐,是把每一个不同孩子的潜能挖掘出来。每天打开孩子的一个宝藏,让孩子感到自身的强大,相信“我能行”。用“我能行”三个字来激励自己,会找回人最宝贵的精神——自信,不但学会发现自己,更懂得肯定自己和鼓励自己。

我执教的上一届四年级有一名学生叫张志远,聪明活泼,数学成绩好,惧怕语文。为了打消其恐惧心理,我告诉他,语文和数学一样,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处,非常重要。学好它其实很简单,生活中留心观察,多阅读,多积累,多动笔。课堂上我有目的的给他一些简单的问题,答对了给以表扬;有困难时,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答错了,就说这是同学们的思维通病,试着换一个角度,再想一想看。在作业中,特别是在每一次单元学情检测后,我都会为他和所有的学生写上分析和激励的留言,帮助他们找到错误产生的原因,帮助他们找到症结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张志远进步很明显,有一次单元学情检测,他获得97分的好成绩,自己高兴了好久,不断地说,“我能行,我能行。” 自信的种子已在孩子心中生长。

对于我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先做到,每一篇课文,我都熟读能诵;每一道题,我都非常认真地、详细地写好答案。

当然,开发孩子也必须有家长的作为,我邀请他们一起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遵照心理学家教给我们的“坚持承诺,行动90天就可出现奇迹”的建议,共同教育孩子。在实际中,往往不到90天就能看到效果,学生的成绩就慢慢有了起色,自信就上来了,积极性就高了。

一年后,张志远同学在教师节前,以《最敬佩的潘老师》为题写给我一封信,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教师节礼物,在充满感激的字里行间里,我看到教育活水活力四射,是兴奋剂,更是催化剂。

二、真爱孩子就要引领好孩子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班40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遗传基因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导致孩子们在品德、性格上的差异,还有单亲、留守、学困等等给教育带来的困难更大。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中,我努力引领学生形成习惯,让学生的学习、生活都习惯化,稳定化,成为一种潜意识的行为。对于每一种习惯的养成,我都会按照四个阶段进行训练:学习知晓,尝试应用;实施评比,典型引路;总结推广,全面达标;课外延伸,督查抽查来达到日有所进,周有所长,月有所获。我以“学生日常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为重点,从预习习惯、倾听习惯、表达习惯、思考习惯、作业习惯、订正习惯、读书习惯、日记习惯、记忆习惯、适应习惯十个方面编印易读易记的顺口溜帮助学生形成好习惯。如倾听习惯中有:1、认真听讲记常规,目光专注随师移,关注板书多思考,精彩问答适当记。2、目光紧随发言人,仔细听其话语意,细细咀嚼努力记忆。3、如有意见和建议,轻声端正把手举,随意打断不可取。我们利用课前阅读、记忆和背诵,在班队会课上开展背诵和默写比赛,在平时的课堂中督促学生落实在行动上,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努力养成好习惯,形成好品质。

为了促成学生早日形成习惯,我还在黑板上方写每日赠言,如:“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等等。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在书桌上贴座右铭,时时警醒自己。在座位编排中建立互作组,由意志力较强的同学督促同桌用行动实现兑现承诺,共同形成稳定的习惯。

帮助孩子开发智力因素的和非智力因素的“泉眼”,让活水源源不断的涌出,给孩子永不停歇的动力。

三、真爱孩子就要呵护好孩子

谁来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当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分不开,最基本的单元应该是学校和家庭,所以,我们的工作必须走进家庭,必须得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才能发挥教育的合力。家校合作形成合力,教育才不致于5+2=0。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这短短的一段话,多次出现“一致”、“同样”、“志同道合”这样的词语,旨在向我们强调家校形成同步教育的重要性。班上学生周建豪,上课发言积极,但是缺少深思熟虑,从作业来看无人辅导,因为字迹潦草,常常有空题不做。走访中我了解到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自己读书不多,也没有时间读书和陪孩子学习,认为学习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要孩子学习好,还要学习轻松。这样的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走访交谈中,我让家长意识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优秀的教育方法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来。在与家长建立起信任的友谊后,家长采纳我的建议,每周双休抽出半天時间陪孩子,和孩子一起学习或者做一些有意义的娱乐活动。两个月下来,孩子改掉作业不认真的毛病,一回家先完成作业,字迹工整了许多,主动交给家长检查。为了赶上成绩,自己每天要求家长报听写,中午在餐厅吃完饭就迅速改错或午读,学习成绩进步明显,家长满意孩子的成绩,更满意孩子的转变。我认为,教育中,其实只要改变我们自己,我们就会发现孩子也改变了。

在这里我引用张志远同学信中的一段话:

“每当我们做错了事,您不会用那粗暴的语言来批评我们,伤我们的自尊,不会叫家长,更不会体罚我们。对学生爱护有加,您给我们上课时非常认真,也很幽默风趣,在课堂上我们听得既兴奋又轻松。潘老师我打心眼儿佩服您。”

读完这段话,我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学校是孩子的乐园,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中国的强盛靠他们去实现,而我们的教育正肩负着培育“强大”这一使命。

猜你喜欢
志远习惯家庭
习惯
黑板和粉笔
上课好习惯
我最喜爱的玩具①
家庭“煮”夫
好习惯
恋练有词
香喷喷的年哟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d Its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