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学思考

2017-04-12 16:34马敏龙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2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农村小学思考

马敏龙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生理各个方面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习惯养成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农村的教育各方面条件都不甚完善,教育与城市相比落后一大截。本文通过对农村实际现状的研究,经过笔者的实践,探索了关于农村小学学生不良习惯养成的原因,以及对于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一些培养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行为习惯;培养;思考

G622.0

“播种行为,你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小学阶段,作为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老师一定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本文从实际出发,对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农村小学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现状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他们周围的人受过的教育有限,所以有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像:饭前不洗手、不经常洗澡、衣服床单不经常换洗等不注意个人卫生问题,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说脏话、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没有排队的习惯等行为习惯差,而这对孩子们是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的,因为周围人都是那样,所以孩子们也意识不到他们的习惯是不好的,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养成这种习惯,并且对学习也有不好的影响,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学习的兴趣、没有预习和复习等不良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并不是在每个学生身上都能全部的体现,但是,大多数学生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因此,考试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对于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进行及时的纠正的。

二、农村小学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原因

1.家庭因素

许多农村的家庭父母都是农民,没什么文化,他们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所以,所有的事情都应该由学校负责,并且,他们迫切的希望孩子能够走出农村,但是又苦于不知如何去教育孩子,于是奉承着“棍棒教育”的理念,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一旦孩子们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对孩子进行打骂,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容易导致他们产生恐惧心理和厌学心理。另一方面,农村很多家庭的孩子属于留守儿童,他们很多是被爷爷奶奶或者其他的亲戚进行看护,他们很少关注孩子们的习惯问题,并且,“隔代亲”的问题,很容易让孩子们养成自私自利、娇惯等不良习惯,并且,这些孩子父母不在身边,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他们容易没有安全感,造成他们孤僻、焦躁的性格。这些对孩子的行为习惯都有影响。

2.学校因素

农村学校由于条件有限且信息阻塞,其教育制度、教育理念比较落后,甚至很多农村学校仍然存在着“重智不重德”的情况,他们把知识看成教育的首要任务,对教育缺乏正确的理念,还秉承着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体罚、辱骂等错误的教育形式还经常会出现在农村小学的课堂中,这种教育方法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和反叛心理。

三、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对策。

1.教育落到实处。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教育,在教育方法等方面要格外的注意,很多教育只有时候会感觉到力不从心,说了多少遍,但是学生们还是不听,爱祖国,讲文明些知识,学生们也往往只会喊喊口号,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爱国,什么是文明,这样,老师再怎么付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都不可能学好。因此,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老师要将其落实到实处,告诉学生们好好学习、好好生活、不骂人、不乱扔垃圾等一些列小的行为就是爱国的行为,就是文明的行为,并且,要从老师自身做起,给学生们做好榜样工作。

2.活动灵活多样

如果只依靠课堂进行教育学生的接受程度会很低,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设计一些活动,带领学生从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组织“我爱祖国”的诗歌朗诵比赛、歌唱比赛、“六一”文艺汇演等集体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逐渐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3.开发养成教育系列校本课程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可以组织老师开发养成教育系列校本课程,把养成教育细化为生活、学习、卫生、道德、交往五个方面的行为习惯,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贯穿于学习、生活和交往的每一个环节。

4.评价细致全面

制定《学校日常规范准则》,并严格按其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制定合理的评分系统,对实行的好的学生进行加分,对没有遵守准则的学生进行扣分,通过学生的攀比心理,都想得到高分的心理,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情感沟通,提高认识

“情通则理达”。情感是知与行的中介和桥梁,是“知”转化为“行”的催化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成立“心理咨詢室”、“校长信箱”、“班主任信箱”、开通校长热线电话、采用QQ聊天、Email书信交流等。在集会时告诉所有学生,谁有难过、委屈或是困惑,只要愿意,可以用书信、电话或谈心的方式与校长、老师交流,并向学生郑重承诺:“你们反映的情况一定要调查,你们的困难一定会尽力帮助,你们的信件一定会回复!”校长、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定时打开信箱或到心理咨询室,按时回信,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心诚意的想帮助他们。通过情感沟通,学生主动向我们敞开了心灵,这样学校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先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再谈知识的教育。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的。由于小学生对于一件事情的记忆周期比较短,很容易忘记,因此,老师们必须要有耐心,要反复的对学生进行纠正,不停的进行提醒,只要能够坚持不懈的进行教育,相信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

参考文献:

[1]袁占正;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对策[J];科教文汇(下半月);2013年08期.

[2]段文静;改变习惯 爱上学习——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学习的帮助[J];赤子(中旬);2013年08期.

[3]耿德明;三入手 三切入 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04期.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农村小学思考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