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不完全性肠梗阻疗效分析

2017-04-12 02:38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肠梗阻腹痛排气

陶 钧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儿三科,河南 安阳 455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不完全性肠梗阻疗效分析

陶 钧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儿三科,河南 安阳 4550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00%、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不完全性肠梗阻起效更迅速,疗效更确切,安全性高,提高有效率。

小儿不完全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小儿不完全性肠梗阻为常见的小儿急腹症,由于饮食搭配不当、消化功能紊乱、吞食异物等原因引起,常表现为腹胀、呕吐、排便排气困难等,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的特点,若治疗不及时易引起肠坏死、腹膜炎等一系列并发症。本研究用西医常规治疗配合中药及针灸治疗小儿不完全性肠梗阻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1例,均为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安阳市中医院儿科收治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患儿,均经X线腹部立位正侧位或腹部CT检查确诊,符合《黄家驷外科学》[1]及《医学影像诊断学》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并排除肠绞窄、腹部固定压痛、急性进展性腹膜炎等引起的肠梗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16岁,平均(8.11±1.32)岁;病程1~5天,平均(2.3±0.7)天;单纯黏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20例,蛔虫或粪块引起的不完全性肠梗阻12例,肠结核等炎症引起的不完全性肠梗阻8例。观察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3~16岁,平均(8.17±1.33)岁;病程1~6天,平均(2.4±0.8)天;单纯黏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22例,蛔虫或粪块引起的不完全性肠梗阻12例,肠结核等炎症引起的不完全性肠梗阻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肠梗阻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①禁食水、给予营养支持;②持续胃肠减压至肠梗阻症状消失;③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④用抗生素抗感染等。及时根据液体缺失量、血常规及离子测定结果确定补液量及补充离子的类型。⑤口服或经胃管内注入植物油100mL,闭管2h,直至排出油花和腹胀腹痛等症状有所缓解或消失。

观察组:加用复方大承气汤和针灸治疗。药用厚朴15g,炒莱菔子15g,枳壳15g,桃仁9g,赤芍12g,大黄9g(后下),芒硝9g(冲服)。水煎服,每次100mL。2~3h后再用本方灌肠。插入肛门约12cm,保留约1h,日2次,直至自行解大便为止。另取足三里(双侧)、天枢(双侧)、内关(双侧)、上巨虚(双侧)、气海等穴,针刺,以提插泻法为主,使针感达到腹部,连接电子治疗仪(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产品型号SDZ-Ⅱ)以患儿感受调整波频大小,留针15~20min。

两组均治疗5天后观察症状改善效果及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

3 疗效标准

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腹胀、腹痛症状消失,排气、排便恢复正常,恶心、呕吐症状在进食半流质饮食后未出现,腹部压痛消失,腹部X线片、腹部CT没有明显的异常改变。好转:腹胀、腹痛症状明显减轻,排气、排便出现,腹部X线片、腹部 CT 提示梗阻征象较前减轻。无效:腹胀、腹痛症状加重,没有排气、排便,腹部有明显的压痛,甚至出现腹肌紧张,腹部X线片、腹部CT提示梗阻征象没有减轻,甚至加重,以及出现腹膜炎、肠绞窄。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各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各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各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腹痛缓解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 肠鸣音恢复时间对照组 40 4.76±0.57 4.13±0.59 5.25±0.75观察组 41 4.36±0.44△3.69±0.52△4.80±0.70△

5 讨 论

肠梗阻为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在急性阑尾炎和胆管疾病之后居第 3 位[3],为反射性呕吐、腹痛腹胀、阵发性肠绞痛、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不完全性肠梗阻是肠梗阻的一种类型,具有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但肠道并未完全堵塞[4]。小儿不完全性肠梗阻常见于饮食搭配不当、消化功能紊乱、嵌顿疝、肠粘连、蛔虫或粪块堵塞等。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体征复杂多变,缺少特异性及敏感性的诊断手段,早期诊断和正确及时治疗是治疗的关键[5]。

不完全性肠梗阻属中医“腹胀”、“腹痛”范畴,由气机阻滞引起[6]。病机多为肠道痞塞不通,气血不畅、通降失调[7]。治疗应遵循行气导滞,通里攻下,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原则。复方大承气汤具有通里攻下、行气活血功效。方中厚朴可温中下气、化痰消痞,亦可治痞满胀痛、反胃呕吐;枳壳可降低胃肠平滑肌张力,促进胃肠运动节律性收缩从而促进肛门排气、排便;炒莱菔子可消食行气除胀且对多种肠道细菌有抑制作用;桃仁、赤芍可活血化瘀兼润肠;芒硝具有泻热导滞,润燥软坚,清火消肿功效;大黄苦寒沉降、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促进肠蠕动恢复及肠道细菌和毒素排泄,稳定肠道微生态环境,平衡肠道菌群[8]。诸药合用,可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肠道细菌及内毒素排出,改善肠道微循环,加快胃肠功能恢复。足三里为胃经穴,主要治疗脾胃失调;天枢为大肠募穴,可改善脏腑功能,治疗肠道功能异常;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穴,可和胃降逆、宽胸理气;气海为任脉穴,主要治疗胃脘痛、腹胀、呕吐、大便不通等;上巨虚为胃经穴,可通降肠腑、理气和胃[9]。五穴联合运用,起到调理脾胃失调,增强肠道功能,保护胃肠道的作用。针灸调理脾胃及肠腑功能,增强了中药的药效。而中药的应用促进了胃肠蠕动,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快速缓解了肠梗阻。中西医结合相互促进,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不完全性肠梗阻,起效更迅速,疗效更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1] 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71-1072.

[2] 龙厚东,王敏华.加味承气汤保留灌肠联合电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4,20( 1) :7-11.

[3] 余其先,邱琼雄,李杰,等.肠梗阻128例临床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9):3875-3876.

[4] 史致芬.中药汤剂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汕头医学院学报,2014,15 (6):620-623.

[5] AZAGURY D,LIU RC,MORGAN A,et al.Small bowel obstruction: A prac-tical step-by-step 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evaluation,decision making,and management[J].J Trauma Acute Care Surg,2015,79(4):661-668.

[6] 蔡少红.中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评价[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14(7):672-677.

[7] 黄月勤.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9):322.

[8] 张丽娜,尚红霞,刘则鹏,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3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5):421-422.

[9] 武珊珊,于强.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9):174-176.

R574.2

B

1004-2814(2017)02-0158-02

2016-10-25

猜你喜欢
肠梗阻腹痛排气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