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志书评审的几点思考

2017-04-12 07:25
史志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评审会县志修志

杨 颖

(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太原030012)

关于开展志书评审的几点思考

杨 颖

(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太原030012)

评审工作应以取得实效为要务,力戒流于形式。一要组好参评队伍,博采众长,多角度审稿;二要取得领导支持,为下一步志书修改出版打好基础;三可充分讨论,以会代训。此外,市县志书评审意见和建议应具可操作性。对评审意见应批判地吸收,评审会后仍应加强沟通。同时,应注意评审会既是业务会,也是工作会,市县志书评审应与市县志指导工作紧密结合。

志书 评审

志书的编纂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志书评审是首先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组织专家学者评审,可以发现志稿诸多问题和不足,找出修改完善的方法和路径,有益于进一步提高志稿质量。

一、评审工作是志书编修出版的重要环节

一本市县志书,从开篇立目到出版发行,凝聚了许多单位和人员的心血。当一部志稿初稿形成后,如何进一步提升志稿质量,使之成为精品佳志,搞好评审和修改就尤为关键。

国务院2006年5月18日公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十二条专门规定了有关志书审查验收的内容,据此《山西省地方志工作条例》(2011年5月27日颁布)第七条规定:设区的市编纂的地方志书应当报省地方志办公室审查验收后,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出版;县(市、区)编纂的地方志书应当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审查验收,并经省地方志办公室审核后,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出版。《山西省地方志审查验收工作暂行规定》(2007年3月23日颁布)也对市县志书审查验收作了具体规定,日常评审工作基本照此进行。

志稿评审方式采用专家评审和会议评审相结合的办法。参加评审的专家分工对市县志稿进行认真审读并提出书面意见,随后由有关市(县)地方志主管部门组织召开评审会议。除参评专家外,还要邀请有关领导、参与修志的部门人员等参会。评审会议是对市县志稿审查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志书质量必不可少的有效方法,但并非最终的审核通过。评审会议后修志单位还应充分吸收评审意见,对志稿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修改,形成终审稿并报上级审查机构审核批准后,才可交付出版。

二、评审工作力戒流于形式

志书评议是保证和提高志书编纂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在首轮修志中的一项重要创举[1]曹子西,朱明德.中国现代方志学.方志出版社,2005.,在首轮修志过程中起到很好的作用。当前正在进行的第二轮修志中更是广为采用,在志书编修过程中,志书评审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成为各级修志部门,特别是省、市级修志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搞好志书评审,开好评审会,充分利用评审会卓有成效地提高志书质量,解决修志遇到的难题,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多年参加市县志书评审工作的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组好参评队伍,博采众长,多角度审稿。对参加评审的专家的选定,应该符合具有权威性,熟悉地情,熟悉志书,各行各业中具有代表性这一标准。特别是应吸收保密、档案、历史、法律、军事、经济、政治等各界各部门专家,当然更应有熟悉地方志编修的专家从体例和行文规范上把关。这样才能够对各自熟悉的领域提出有针对性的修改建议,便于下一步加工完善。例如《娄烦县志》评审会除了请省市地方志专家,还邀请了太原市统计局、太原警备区军志办、太原市政府法制办、太原市保密局、太原市档案局、三晋出版社等有关单位的人员参与评审;《平鲁区志》评审会也邀请了朔州市机要保密局副局长、大同大学副教授、山阴县文联主席、朔州市档案局科长、朔州市军分区司令部参谋等相关人员参评参会,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取得领导支持,为下一步志书修改出版打好基础。一般市县志评审会议,都有一个开评仪式,邀请上级修志部门领导,本级行政部门分管领导参会。一是请领导参会,可以鼓舞士气,体现“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修志体制,提高修志工作影响力;二是借此会议向领导汇报修志工作进展情况,提出修志工作存在的资金、人员诸方面的困难,以取得领导有效支持。对领导来说,相当于现场办公,比志办主任到领导办公室排队汇报工作更有效直接。

3.充分讨论,以会代训。除了评审专家、有关领导外,主要的参会人员就是志书编修人员了。一本志书的撰写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不同部门许多人的协同配合。志书的撰稿阶段,各司其事,初稿经主编统纂后,借开评审会之机坐在一起,认真聆听专家提出的意见,有针对性地与专家交流,作好记录,有利于下一步志稿修改工作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在具体的评审工作中,我们通过评审会的组织也能看出一个市(县)工作做得如何。有的市(县)志书评审,专家坐了十几个,修志人员却寥寥无几,开会过程宛如走马灯,人员不能够认真听讲,这样的评审会开成了形式会、过场会,浪费人力物力,没有实效;有的市(县)评审会则是准备得十分充分,修志单位人员全体在座,人人听得认真,记得仔细,讨论提问热烈,评审专家也评得很有激情,甚至在餐桌上还会就某个问题讨论得热火朝天。这样的评审会必然是卓有成效的,志书经修改后质量也必然会有很大提升。

有的市志办在组织召开县志评审会时,还会把全市其他县级志办主任或负责人,以及一些修志人员召集到一起参会,这样一方面能够借评审会之机,以先进促后进,使修志进度较慢的县区看到自己的差距,通过取经找到解决当前困难的办法;另一方面借专家当面评稿之机以会代训,培训修志队伍,以利于今后工作,可谓一举两得。

三、志书评审意见可操作性及其消化吸收

志书评审意见应尽量落到“可操作”上。志书评审是修志工作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是志稿从初稿到终审稿的必经环节,是保证和提升质量的重要环节。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是否能够有效地运用到下一步的志稿修改完善过程中,主要取决于志稿评审意见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这里谈几点体会:

1.评审意见尽量以稿论稿,少说理论,少做空谈,这是有效评审的前提。在评稿过程中,紧紧结合志稿实际,不拔苗助长,更不随意否定。一部至少百万字的市(县)志稿拿出来是相当不易的,凝聚了很多人的辛勤劳动。虽然初稿质量肯定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可能基础很好,有的也许水平较差,但修志人的初衷必定是想尽其全力修一部可留存后世的志书,受限于修志者自身学识水平或者其他外界因素,志稿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评审志稿的目的就是在志稿现有水平基础上,帮助找出不足,提出解决方法和路径。如果是资料问题,那么指出查找补充资料的方法,甚至可以帮助沟通有关单位提供资料;如果是篇目问题,那么就把具体可调整修改的篇目列出来提供参考。甚至小到某些行文规范问题,直接指出修改方法。评审会上,切忌讲一些泛泛的理论,甚至离题万里,和志稿脱节,使修志人员听得茫然,会后仍无从下手,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当然评稿不是做责编,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注重志书架构内容的评议,避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评审志稿应首先评其谋篇布局,指出篇目设置、结构层次等方面的问题,然后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面到点,环环紧扣,丝丝入微,如庖丁解牛,分析透彻,点拨到位。我在实际评稿过程中,无论是看哪一部分内容,有两个必读项:一是凡例,二是全书篇目。凡例,阐明全书宗旨、大纲和概要,拟定志书思想、原则、断限、体例、格局、样式等,虽然文字不多,但作用不可低估;篇目,是志书总体设计蓝图,内容上可体现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形式上应符合市县志体例,阅之可略知全书体例架构和内容分配。了解了志书的这两部分,才能明白所负责评审的内容在全书中的位置是否合适,编、章、节、目设置是否需要调整或补充完善。对于具体章节内容,则应层层递进,先看篇目设计是否合理,再看内容记述是否完整、真实、准确,然后看行文是否规范,甚至小到错别字、标点符号等等。尽量把评审意见提得切实可行,便于下一步修改参考。

评审意见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志稿的总体印象。《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对志书质量的总体要求是:观点正确,体例严谨,内容全面,特色鲜明。记述准确,资料翔实,表达通顺,文风端正,印制规范[1]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第三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2008年9月16日发布.。针对所读志稿,从以上几方面指出其优点和不足。

(2)凡例。关于编纂志书的指导思想、原则、时空范围、体裁、人物收录标准、资料来源、行文规范、特殊问题处理等要求,清楚明确[2]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第九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2008年9月16日发布.。指出修改意见,一般逐条分析,直接修改。

(3)篇目设置。要符合“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基本要求[3]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第十二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2008年9月16日发布.,看分类是否科学,布局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严谨,归属是否得当,层次是否分明,排列是否有序。指出编、章、节的调整建议,后面在具体章节中结合内容再详细解说。

(4)逐编评审。包括每编的编前序(编下小序)修改意见,每编的章节调整,每章节、目的调整,每节的内容修改建议,特别是时限的控制,与前志的衔接,资料的使用,人物的记述,有关军事、民族、宗教等敏感内容的记述等,要严把政治关,确保观点正确,符合国家有关出版物保密的规定。

(5)字、词、句、标点符号的纠错,不必像编辑一样逐字逐句修改,但一般是入眼即顺手标于志稿上,举手之劳。

(6)对图、表以及一些重要的共性问题做单独点评,如“机构”的写法,表格的统一规范,各级目的字体、字号的统一规范等。

(7)其他通用的体例、行文规范等问题,无论巨细,一经发现,必须明确指出。

3.志稿标注和评审书面意见相结合。对志稿的审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标注,“不以善小而不为”;同时,边审读边记笔记,随后梳理形成一个书面的评审意见和建议稿,随志稿留给市县修志人员做会后志书修改的参考。

4.志稿评审和讨论相结合。评审会应双向进行,既有发表评审意见的时间,也应留下讨论互动的时间,毕竟评审专家和修志人员聚到一起不容易,借评审会之机释疑解惑,讨论问题,可以碰撞出更多火花,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5.评审意见的消化吸收。市县志评审会,一般市志四天,评审两天半;县志三天,评审一天半,往往时间紧凑,内容繁杂,不可能所有问题都在会上发现和解决。要使评审会开得卓有成效,一方面在于专家评审准备充分,审读认真,给出操作性强的修改意见;另一方面就是市县修志部门要认真听取和收集志稿评审意见和建议,以便于会后讨论。

具体讲,就是会后要根据专家书面意见和志稿批注,按撰稿分工各自化解,逐条消化。对评审意见认真梳理,加以分析研究,消灭“硬伤”,补充完善,纠谬改错。遇到有疑问、有争议的问题,应经过开会讨论解决。既要认真对待评审意见,也要注意联系本地实际批判地吸收,不能盲从,机械照搬。

此外,评审会后,对于专家意见仍可进行电话、网络交流,甚至可以面对面交流,一次评审,负责到底。

综上,市县志书评审工作是志书审查验收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志书质量的有效方法。通过志书评审,力求使志书内容符合宪法及保密、档案等法律法规规定,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本地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做到政治观点正确、资料翔实、体例完备、文风端正、特色突出,这样经过认真修改、补充完善的志稿,经终审后方可送交出版。

(责编:沈乔)

Some Thoughtson ChroniclesReview

Yang Ying

Review activity is an important segment in editing and publishing the local chronicles,with the purpose of practical effect instead of formality.With many years’working experience in the field of review,the author thinks the follow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achieve a successful review conference.Firstly,a good team is necessary to collect diverse ideas and carry out the review job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econdly,upper leader’s support is important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next step.Thirdly,group discussion performs better than criticism.Furthermore,review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local chronicles should aim to be practical and critical and facilitate future communication.Last,the review conference should conform to the guidance of local chroniclesby seeking both professional and working achievement.

ChroniclesReview

杨颖(1970—),女,山西灵石人,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市县志处副处长,编辑,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史和新方志编纂。

猜你喜欢
评审会县志修志
经我校教师为主体的修志团队六年努力“上海共青团志”项目成果顺利出版
县志里的乡贤
2017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评审会召开
“奥飞杯”创意设计大赛评审会在京召开
支持新型回收模式项目专家评审会召开
再生资源回收创新案例评审会召开
县志
编印发行《山西省第二轮修志指导手册》
2013年山西省市县志编纂工作成绩喜人
2013年河北区二轮修志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