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月亮升起之王国》的互文性解读

2017-04-12 07:27钟婧
视听 2017年5期
关键词:苏西童子军山姆

□钟婧

电影《月亮升起之王国》的互文性解读

□钟婧

2012年,由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执导的电影《月亮升起之王国》,作为开幕影片亮相第65届戛纳电影节。该片采用传统的三幕戏剧结构,主要讲述两个12岁孩子山姆(Sam)和苏西(Suzy)的爱情故事,影片包含冒险、追踪、情色、灾难等元素,延续导演的高度风格化,呈现出既荒诞不经、洋溢着喜剧性的幽默逗趣,却又井然有序、带有些许苦味的观影效果。

电影《月亮升起之王国》在主题线索、视听语言、人物形象等方面体现出多元的互文性。“互文性”的基本含义是文本指涉文本,或文本引述前文本。后来的文本参照现有文本,现有文本某种程度上源于对其他文本的参照。这里的“文本”,可能是此前的电影,也可能指涉绘画、音乐、戏剧、书籍等。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对电影《月亮升起之王国》进行解读与阐释。

一、主题线索的互文性

在影片中,主要有两条主题线索。一条线索是关于逃离与追踪,主要出现两次:一是55营童子军、夏普(Sharp)警长、苏西父母等对两个“私奔”孩子的追踪;二是以夏普警长、苏西父母、55营童子军沃德(Ward)营长、“社会服务(Social Services)”所代表的成年人对以山姆、苏西和55营童子军成员代表的、集体逃跑的孩童的追踪。另一条线索是暴风雨的前夕与降临,先由身着红衣、头戴绿帽的叙述者(Narrator)来叙述暴风雨前夕的气象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再到直观再现暴风雨降临的场景,后又由叙述者来交代暴风雨后的景象。这两条主题线索与影片中的细节元素构成了互文联系。

一方面是关于逃离与追踪的线索。在影片中,山姆和苏西看似荒诞的“私奔”冒险之旅,实则策划周密、态度坚决。尽管第一次“私奔”行动最终失败,但是唤起了55营童子军伙伴的同情与义气,进而计划并实施了第二次更大规模的、有秩序的逃跑行动。较之孩子们的成熟、理智与正义,看似严谨的夏普警长、沃德营长以及苏西父母被耍得团团转。因此,在第一次“私奔”途中,苏西随身携带的那本《如何应对问题孩子》的书,显然就同这一主题线索有了互文性的内在趣味。

另一方面是关于暴风雨的前夕与降临的线索。影片借叙述者之口言明:“风暴会在9月5日从东部袭击而来。就是三天之后。”第三幕中风暴来袭,伴着暴雨和大风,河流暴涨,淹没低地。众人必须转移到地势高的教堂避难。而影片的开场部分,即教堂中上演的戏剧《诺亚方舟》,出自《圣经》中有关人的毁灭与重生的洪水神话,也讲述人们为躲避洪水灾难而乘上方舟。影片中的“教堂”与《诺亚方舟》中的“方舟”,同样受到上帝的庇佑,且在洪灾爆发时有着相似的保护功能。而影片中的众人在教堂中避难也就同《诺亚方舟》中幸存者于方舟得救有了一致的意义。由此,另一主题线索与影片开场的戏剧《诺亚方舟》间存在着互文联系。

二、视听语言的互文性

具有浓郁的韦斯·安德森风格的电影视听语言,于《月亮升起之王国》时已然成熟。

(一)视觉层面

影片的视觉语言,特别是镜头、场面调度、色彩上包蕴的内涵以及呈现的效果,与童话、卡通、绘画有着丰富的互文性。

不同于静态的绘画、摄影,运动镜头是电影的独特魅力之一。通常情况下,电影导演会以运动镜头来描述故事人物,创造节奏风格。可是,在《月亮升起之王国》中,导演更青睐于长镜头、慢镜头,并且频繁运用或横或纵的水平调度、正面机位、对称式构图、俯仰镜头等,此外还有童话式——鹅黄、棕黄——色彩。总之,都在突出其平面感、两维性,就如绘画、童话、卡通一般的特点。

比如影片开场时以苏西家为场景的长镜头运用尤为典型。第一个长镜头中,从框入一把红色左撇子剪刀、一幅墙上的绘画开始,摄影机水平向右移动、伴有摇镜,陆续出现了苏西的三个弟弟,而后苏西出场。在第二个长镜头中,仍是水平移动,苏西父母出场,各自在一个屋子里,彼此无沟通、隔着墙相互对着。总之,以水平移动为主的长镜头交代了苏西的家庭环境和人物关系,并且每个镜头最后的画面都停留在戴着望远镜向外望的苏西身上。长镜头、水平调度、正面机位,都给人以平面感。而且墙上的风景画正与苏西家的外观造型一致,也给予了童话、卡通的暗示。

又如影片中频繁运用的正面机位、对称式构图。正面水平机位已然凸显了画面的平面感而削弱了纵深立体的效果。再加上对称式的构图,特别是成年人以电话联络时的几处画面,左侧画面一直是夏普警长所在的电话室,右侧画面则据通话对象的不同,有山姆养父母家的场景、有“社会服务”办公室的场景。只不过,都为左右对称式构图。这就像卡通画上同时异地的画面相类似。

再如俯仰镜头的使用,也有独特的效果。影片中在拍摄到一些小物件的时候,往往运用了俯瞰视角的特写镜头。诸如唱片机、苏西箱子中的书籍等。原本俯瞰视角带有轻视的意味,但是这里的俯瞰视角加特写取景,却生发出一种庄重的仪式感,同时也像卡通、绘画中对细节物品的展现方式,加深影片与卡通、绘画的互文关联。

(二)听觉层面

在影片的片头与片尾,出现了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ees)创作的管弦乐曲《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还有饱含象征意味的《诺亚方舟》,也是布里顿的音乐作品。这里的互文关系,从某种程度上看,导演在向布里顿致敬,或者说这部影片是建构于布里顿的音乐作品之上的。

具体再看《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在影片开场还详细介绍了这首作品中四种类型的乐器组,导演还让这四个乐器组与影片中的四种角色类型构成了巧妙的互文关系,形成了人物形象的互文性。

三、人物形象的互文性

正如前文所述,导演选用布里顿的《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并且详细交代其中的乐器组构成,不仅仅为了向布里顿致敬,而且更有与人物形象间的含蓄而巧妙的互文性。依照影片序幕中的介绍,依次为木管乐器部、铜管乐器部、弦乐部和打击乐部。

首先,从木管乐器部来看,其有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低音管,音色柔美,象征着理想主义者的风采,与山姆和苏西勇于追求自由的形象存在互文性。

其次,从铜管乐器部来看,包括了小号、号、长号和大号。影片中童子军出场时小号吹奏的军乐曲,令人印象深刻。由此可见,55营童子军营长沃德及其成员、帮助逃跑还主持婚礼仪式的表兄,这类人物既服从权威,却又在关键时刻具有抗争精神,是游离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群体。

然后,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竖琴组成的弦乐部,演奏出委婉曲折的主旋律。这就像影片中的夏普警长和苏西父母。他们于终日重复的生活中渐渐麻木。影片中各个乐部合奏主旋律时,弦乐有了木管乐器、铜管乐器的综合后,焕发了活力。这正如影片中夏普警长和苏西父母在经历了孩子们的反叛后,逐渐转变了态度。

最后是打击乐部,自然为鼓、锣一类的乐器构成。这与“社会服务”、与皮尔斯(Pierce)长官有互文联系。他们是现实世界的象征、社会制度的维护者。

四、影片细节处的互文性

影片在一些细节处还与此前的经典影片存在着互文的趣味。例如山姆从55营童子军营地帐篷逃跑的方式,这一细节或多或少戏仿了《肖申克的救赎》中肖申克的越狱。又如在3.25里潮汐湾的海滩上,苏西摆着造型,而山姆在为她作画,这个场景几乎与《泰坦尼克号》中杰克为罗斯作画的场景如出一辙。影片中的这些细节处,或出于致敬,或为了戏仿,都使得《月亮升起之王国》与此前的经典影片形成了一定的互文关系。在影片中,由孩童来模仿经典影片中的成年人的一些行为,更增添了影片的幽默、逗趣。

五、结语

基于好莱坞成熟的商业体制,韦斯·安德森坚持了自身的独立精神和艺术偏好,从而创作出兼具艺术水准与商业价值的电影作品。以电影《月亮升起之王国》为例,无论是画面的构图、色彩,还是镜头、音乐等的使用,影片都延续了导演在其现有电影作品中一以贯之的风格特色,传递给观影者以荒诞中见真实、于幽默处含忧伤的独特体验。而影片体现的多重互文关系,同样也蕴含了影片的深层意义,体现着影片的艺术价值,因而值得探讨和解读。

1.[英]苏珊·海沃德著.电影研究关键词[M].孙柏,李玥阳,邹赞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王昕.韦斯·安德森:设计世界以备回归[J].当代电影, 2013(11):154-158.

3.张旭博.韦斯·安德森电影创作模式及作品风格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

(作者系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本科生)

猜你喜欢
苏西童子军山姆
断眉
救命“童子军”
小羊苏西的奖金方案
糊涂的维修工
山姆农场
猜猜我有多爱你
美国童子军只有男孩才能加入吗?(答读者问)
芭比和山姆的纸风筝
爱是一抹蓝
爱是一抹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