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微信公众号的人文关怀
——以“南京零距离”为例

2017-04-12 10:39郭明杰
视听 2017年11期
关键词:零距离关怀南京

□ 郭明杰

民生新闻微信公众号的人文关怀
——以“南京零距离”为例

□ 郭明杰

目前,我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大部分都推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但生产、管理水平良莠不齐。“南京零距离”的微信公众号在内容选择、管理制度、信息采制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值得其他媒体学习。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探讨民生新闻微信公众号独特的人文关怀特点,可以为民生新闻栏目的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同时也将丰富民生新闻的理论研究。

民生新闻;微信公众号;“南京零距离”;人文关怀

从2002年江苏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开播至今,民生新闻栏目逐渐在全国各级电视台的屏幕上出现。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观众的注意力逐渐由电视大屏幕转向手机小屏幕,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也相继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拓展内容发布平台,保持与观众的联系。微信公众号的容量虽然没有传统媒体大,但是它的及时性、互动性、风格的多样性又是传统媒体不具备的。在众多的民生新闻栏目微信公众号中,“南京零距离”仍然坚守它的品质,传承着人文关怀精神。

人文关怀包括肯定人性、人的价值、生存状况、人的尊严、追求等内容。借助媒体传播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辨识该媒体是否具备人文关怀精神。对于人性的认识,“南京零距离”的理解是深刻而独到的,继承了中国古代以孔子为代表的“性善说”。在“南京零距离”微信公众号的报道中一直张扬人性之善,始终关注平民,记录他们的真实生活、善良的品质,并希望通过这些典型的采访对象来影响更多人。

微信公众号“南京零距离”一般每天更新一次内容,每次四条信息。以2017年9月20日至9月27日的内容为例,9月20日报道“励志的考研女生”;9月21日包含两则生活服务信息;9月22日包含三则生活服务信息;9月23日报道“慈善痴人”及两条生活服务信息;9月24日报道“大学生如何识别贷款骗局”及某企业义务支教活动;9月26日报道“南京多部门联合抢险”;9月27日报道中学生的“超能妈妈”。具体来讲,“南京零距离”的微信公众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现对人文关怀的追求。

一、彰显平凡人的人性光辉

“南京零距离”微信公众号中的报道中关注最多的是平民,一方面是承袭民生新闻的本质,一方面是由于报道者的爱心、细心和耐心,去了解、观察、记录普通百姓柴米油盐背后的喜怒哀乐。“南京零距离”更善于在普通人身上发现闪光点,然后来展现他们的人性光辉。2017年4月14日推送的《医生骨折拄拐出诊,8旬患者每日送饭》,报道了南京中大医院医生王宇崴脚后坚持拄拐坐诊,一位被称为“老万”的八旬老人每天中午12点准备出现在王宇的门诊室。起初,大家都以为老万是该医生的家人,但其实是患者。该医生曾是老万的主治医师,曾多次为他半夜就诊,老万的行为是为表达对王宇医生的感激之情。通过这样一篇报道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善良,但更多提示我们医患关系也能够以这样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方式存在。

二、坎坷境遇中的温情慰藉

在坎坷的境遇中,情感成为人物命悬一线的希望,支撑着人们,温暖人心,拯救人性。“南京零距离”善于发现百姓个体命运的转折,记录他们怎样承受意外、转折,而难能可贵的是,“南京零距离”不是只停留在记录不幸、痛苦,而是挖掘社会中人与人相互慰藉,彼此支撑,顺利跨越不幸的沼泽。

2016年12月13日推送的微信内容《绑着炸药上访,他遇到了救命恩人》,报道了一名50多岁的老汉身上绑了炸药,情绪激动吓呆了过往的人,高邮镇司法所长闻讯立即停下工作安抚他。经了解,这位老汉是因凄苦的遭遇难以承受生活的压力而做出过激行为。经过所长的开导,稳定了老汉的情绪,并且帮助联系政府,为解决老汉的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南京零距离”微信公众号以温馨和情感为常态,传颂百姓之间的关爱和相互支撑,鼓励人们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给人以爱的信心、生活的希望。

三、坚持传播正确的幸福观

公民具备了正确的幸福观,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才可能向周围其他人传递幸福。我们的媒体有责任帮助公民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在不断涌现的具有时效性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中,选择报道对象,需要考虑它是否有利于传播正确的幸福观。

“学生的超能妈妈”“慈善痴人”,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以关爱他人、无私奉献为己任,值得每一个公民学习。作为肩负社会责任的公共传播者,媒体不仅要当好公共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要成为人文关怀的具体实践者,把“以人为本、彰显关怀”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评判新闻报道成功与否的价值标准和固有品格。

和“南京零距离”相比,很多民生新闻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在质量上明显存在不足。比如娱乐化倾向严重,内容流俗。一些民生新闻的内容趋于低俗,或关注追星,或选择家庭离异、意外凶杀等突发事件,或编造离奇案件以博人眼球,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更严重者,有些微信公众号为追热点、求时效,不负责任地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造成以讹传讹。

民生新闻微信公众号大多与传统媒体的民生新闻栏目休戚与共,微信公众号的质量直接影响受众对民生新闻栏目的评价,也就意味着直接影响民生新闻栏目的生存。比较同一天的微信公众号,“南京零距离”推送的文章可以在一小时内累积近万的阅读量,而有的公众号只能达到几百。怎样增强民生新闻微信公众号的竞争力呢?

首先,要加强监管和引导,完善相关法制。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地方政府、企业也出台了许多管理地方、企业微信公众号的文件,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和管理已经基本实现有法可依。要解决目前民生新闻公众号存在的问题,需要执法者从严执法,需要每个从业者自觉守法,同时,通过实践检验,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其次,媒体要坚持应有的格调与品质。民生新闻为百姓服务,要为百姓提供负责任的信息。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采制内容时都应坚持自己的格调与品质,做负责任的媒体,做为受众服务的媒体。首先,媒体要有毅力坚守。在市场化背景下,受利益驱使,很多媒体选择投其所好,唯利是图。但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媒体,会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受众的评价。只有有责任心的媒体,才是有生命力的媒体。其次,民生新闻栏目要真正弯下腰去,到现场去,去看、去听、去嗅到老百姓的生活气息,只有这样才可能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比如2017年9月23日“南京零距离”推送的新闻《慈善痴人——保洁员十多年捐献二十多万》,文章开头写到:“在南京东山步行街一处拐角的厕所,记者见到朱志翔,他正打扫卫生。”在正文中叙述:“在朱志翔的饮料摊上,记者看到了两张手抄纸,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他资助的对象和款项……”这样真实的细节,如果记者不到现场,是不可能获取到如此具有表现力的材料的。这样的细节,也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南京零距离”就在自己身边。第三,媒体要重视与百姓的互动。微信公众号的评论区是媒体与读者实现交流的平台,通过读者的反馈,媒体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工作的优缺点,也可以及时感受到百姓的情绪、情感。

第三,要不断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南京零距离”记者采访“八个提醒”中明确要求:“记者不能根据个人或非权威部门提供的信息草率进行报道,必须对第二方(如被投诉对象)、第三方(如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目击者等)进行采访,充分核实,确保事实准确无误。”“南京零距离”的相关规定,督促从业人员提高专业素质,保证作品的质量。比如在2017年9月28日推送的新闻《月饼盒里竟藏着五千现金,这位公交司机收到了特殊礼物》,这件事情是真实的吗?86岁的老人为什么送给非亲非故的公交司机五千元?记者首先采访了公交司机,了解了事件过程。然后采访了老人,听老人亲自讲述他六年来每次乘坐这辆公交,司机都会对他特别关照。另外还采访了目击者,有画面,有同期声,材料充实、全面,事件的逻辑性、真实性都清晰地呈现出来。

除了提供具体的新闻事件、表现新闻人物以外,民生新闻的微信公众号还可以适当为受众提供服务信息,比如天气、饮食、卫生、医疗、教育等贴近老百姓需求的信息。真正思考他们需要什么,怎样解决,可以协调哪些部门帮助解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民生新闻栏目探索前行的道路也没有终点,它将伴随在百姓身边一起向前。

本文属2016年湖北省教育厅项目“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微信公众号现状分析”,项目编号:16Y170。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零距离关怀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零距离与远距离
与英国媒体零距离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南京·九间堂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观察零距离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南京、南京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