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广电媒体新闻编辑亟需转型

2017-04-12 11:00熊烽
视听 2017年8期
关键词:广电传统媒体稿件

□ 熊烽

传统广电媒体新闻编辑亟需转型

□ 熊烽

在“融媒体”年代,新媒体对传统广电媒体的新闻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新媒体与传统广电媒体的新闻编辑的不同要求作比较,指出了传统广电媒体新闻编辑存在的不足以及转型的路径和方向。

新媒体;传统广电媒体;新闻编辑;转型

在 “融媒体”年代,不少广电传统媒体均以新媒体为抓手,不断推动媒体内部的“中央厨房”建设,并成立新媒体部门或公司,推出大量手机APP产品。这时,新媒体编辑岗位也应运而生了。新形势下,对广电传统媒体的新闻编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传统广电新媒体新闻平台的不足

在目前体制下,传统媒体构建新媒体平台、传统媒体人运营新媒体是许多电视台通用的做法。这种做法容易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将传统媒体的栏目架构、新闻采编思维带入到新媒体产品的设计中,进而制造出不符合互联网规则的“四不像”新闻产品。二是新媒体专业人员的培训速度远远跟不上互联网发展速度,只能由传统媒体人来撑起一片天。

(一)对互联网不熟悉

大部分传统媒体人是中文或者新闻专业毕业,在所受教育中互联网知识较少,没有掌握互联网产品的相关规则,新闻稿件也缺少互联网的传播要素,较难与大量吸纳新媒体人才的其他互联网公司竞争,

(二)传统媒体的“权威”思维

一直以来,传统媒体便以其强大的采编实力、可靠的信息渠道、多重的稿件把关流程为受众传播权威资讯。这种成熟的运营模式,在新媒体平台上却并非一朝一夕能打造完成,传统的采编播思维模式也不适于新媒体的发展。很多时候网上点击量上十万、百万的题材,看起来更像是传统媒体人的“集体自嗨”。

(三)新闻传播语言表述刻板

传统新闻稿件大多以严谨的语言作客观真实的表述,这点从新闻的角度来说是值得鼓励的,但这种表述在不同平台上的效果并不相同。电视语言不适合在报刊上刊登,报纸语言不适合在电台进行广播。目前一些媒体人习惯直接将传统媒体的稿件直接复制粘贴在新媒体上进行传播,不做任何改变,这给习惯了互联网语言的大量受众造成阅读不适。

(四)与受众互动不足

传统新闻的传播是单向式的,传统的媒介也很难实现互动,受众只能被动接受,无法进行反馈。而在新媒体平台上,受众可通过留言、评论、参与各类活动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新闻进行分享。这类互动,对新闻的采制、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媒体人需要时间去进行转型。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新闻编辑方面的差异

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的从业人员,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拼出一条血路,一定要充分理解新旧媒体的差异,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拓展自己的思维和技能。

(一)新媒体对传统新闻编辑的新要求

1.新闻传播的控制和工作方式的改变

在电视新闻部门中有个东西叫做“稿签”,它是新闻编辑对当前信息的控制体现。哪些新闻重要、哪些新闻适合在哪些栏目播出、哪些信息不宜发布、哪些新闻可以迟一点编播,这些都由编辑来决定。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来源五花八门,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渐渐地新闻编辑对新闻的控制能力下降。新媒体的新闻编辑必须要考虑如何采写、如何整合、在哪些渠道进行传播。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编辑工作对新闻内容已经弱化了控制,工作方式也要有所不同。

2.对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要求更高

新闻编辑作为对新闻选材、传播的负责人,要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在传统媒体中,新闻来源有限,加上对题材的严格控制,在让受众获得知晓权的同时,一般在舆论引导方面不会有问题。然而在新媒体时代,编辑面对的是真伪难辨、信息模糊海量的来源,更吸引受众眼球的更多是负面信息,如犯罪、事故、灾难等。根据梅州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的统计,阅读排行靠前的新闻为媒体曝光村干部不作为、刑事犯罪、车祸、洪水等信息。为追求点击率,一些新媒体的版面上充斥着大量标题党新闻和负面新闻,影响着受众心理。在这样的格局下,新媒体编辑该如何为受众服务,提供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信息是根本的职业素养要求。新闻的庸俗化、惊悚化、商业化、娱乐化随处可见,如何对这个度进行把握,也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社会责任要求,新闻专业的主义精神不能因业绩考核等因素而产生偏离。

(二)新媒体时代的内容要求

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内容为王”是其永恒不变的核心。无论是单条新闻还是整合修改后的“二次发布”,都需要以内容为重,这样才能在新媒体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1.新闻编辑要有“整合”思维

广播电视台内部有多种稿件形式,有短平快的两微一端内容,有全面具体的联播式通稿,有轻松易懂的电台声音,有专题类的深度报道,有配图丰富的周报杂志稿件,还有角度多样的民生类题材。新媒体新闻编辑该如何将其进行整合,加之引导,并引入原创内容,这是对新闻编辑功力的考验。只有整合,才能让受众对新闻事件有更多的了解,才能让整体内容变得更加饱满。目前,许多新媒体新闻编辑还停留在“搬运工”时代,传统媒体生产什么便搬运什么,这样给受众带来阅读障碍,难以给受众良好的阅读体验。

2.新闻要更快,传播渠道要更多

上午发生的事,广电媒体可能要晚上才能在电视上发布。这种严重的滞后性已不适合时代发展。新媒体新闻编辑应该要有抢新闻、推新闻的意识。如台内已搭建“中央厨房”,新媒体编辑会轻松很多,记者到达现场后即可马上发送短视频、图片和简洁文字稿件,通过新媒体平台对其进行发布和推送。如还没有“中央厨房”,新媒体编辑则要从各个渠道获取信息,如记者采访安排表、朋友圈等,尽快获取“人无我有”的稿件。

快速获得新闻后,新闻编辑还需考虑传播渠道。传统媒体一般只发布在自己的平台的,而新媒体除了自己的APP、微信、网站、微博等渠道外,还需发布到朋友圈、聊天群等各类社交媒体,提高新闻的覆盖面,以求达到最大的传播效果和树立品牌效应。

(三)新媒体的内容表现形式需转变

在竞争激烈,新媒体平台林立的互联网世界里,如果还只是当传统新闻的“搬运工”,受众将越来越少。究其原因,移动终端的阅读者大部分是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一些深度的评论、时政、思想类的新闻,对阅读者而言是块难啃的硬骨头。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无论是文字还是视频,阅读者的耐心程度只有三分钟。在这个快速阅读的时代,受众希望能以更低的时间成本去获取更多信息。

1.在简短和充实之间取得平衡点

对于一些晦涩难懂、信息量巨大的新闻稿件,新媒体新闻编辑应提取内容中的关键字句,通过图片、富媒体等方式进行展示。如新华社新媒体编辑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思想类分析、专家点评等内容,通过生动的H5页面以及丰富的图文进行简化编辑,令受众既能获得阅读的愉悦感,又不缺乏权威。

2.不能忽略受众的主动性

传统媒体只需要负责传播内容,而新媒体新闻编辑要充分考虑受众感受。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地位正在放大,表现在许多受众读新闻的同时也喜欢看评论,喜欢发表自己的言论。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还会主动进行点赞和转发。新媒体新闻编辑需要高度重视受众这些需求,新闻既要让受众有可“吐槽”的点,又要让受众心甘情愿转发。

三、新媒体新闻编辑能力的提升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新闻编辑的能力各有所长,面对不同的媒体,新闻编辑应提高自身的能力,如此才能顺应新媒体的发展。

(一)丰富互联网方面的知识

传统媒体中,记者编辑只需负责自己栏目的内容采编,时间一长容易形成固定风格,如联播记者写稿时语言严肃,而民生记者写稿时擅长讲故事。在新媒体平台中,记者和编辑身份基本是重合的,也没有明显的栏目化规定,也没有跑线记者的概念,这就要求新媒体新闻编辑不仅要有扎实的新闻基础,还要储备更多领域的知识,特别是互联网方面的知识。

(二)掌握互联网技术

在互联网中没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新媒体平台还结合了图片、声音、视频等传播形式。新媒体新闻编辑除了要利用技术关注互联网动态,分析受众的兴趣爱好之外,还需掌握新媒体平台的编辑方式,什么样的题材采用什么样的传播方式,玩转音视频、图片和H5页面,熟练网络排版,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三)提高新闻的策划能力

传统媒体策划新闻习惯从“点”出发,由一个新闻点铺展开来,围绕这个点发布多篇新闻报道。新媒体新闻策划则可在同一时间进行多角度、多领域的挖掘。一个热点可以从政治、社会、经济等各角度进行报道,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使整个事件更加充实。除此之外,新媒体新闻策划还需考虑报道的延展与类似新闻事件的链接,让报道更有深度和广度。

随着“融媒体”的发展,不少传统媒体人正在慢慢往新媒体新闻编辑方向转型,期间会遇到的各类的困惑和困难。只有提高自身的信息把控能力和技能素养,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加强职业道德素养,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编辑技能才能在这个行业游刃有余。

(作者单位:梅州市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广电传统媒体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