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人生

2017-04-13 17:35赵鑫珊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38期
关键词:陈子昂曲子故宫

[选文] [2]

这是有关我心灵状态的一段经历。它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只有牵动心魂的情态。时间是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冬春之交,地点在北京故宫的深深庭院中。

当时,我正在为调动工作疲于奔命,要告别工作了多年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调往中国社会科学院,内心既惆怅又激动。因为从今以后我要站在哲学面前公开说话,并且决心献身于智慧的哲学。

一个下雪天,我突然萌生独自一人去故宫深院走走的念头。别人游故宫,总爱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我则喜欢挑一个斜风细雨或纷纷扬扬的落雪天,因为雨雪天的气氛,同故宫的建筑场、历史哲学更为和谐。

故宫里面游人极少。与其说我是在参观珍宝馆和贵妃的起居室,还不如说我更喜欢在小小的极幽静的庭院内徘徊、踯躅和沉思默想。突然,从安装在屋檐下的小音箱里传出了古琴曲《平沙落雁》,仿佛是随着寒冷的北风,掠过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蒙古大草原和长城两千多年的历史山谷,轻轻飘落到皇宫深院里来的。乐声会让你放下眼前心头的一切,随它去看那平沙无垠、云程万里、群雁翱翔、天际飞鸣的景象,感受那立于苍茫天地间独行旅人的渺远情思。

在这之前,我在音乐厅曾不止一次地听过这首曲子,但都不如这一次感触深。究其原因,不外是我的心境、周围古老建筑场与乐曲的契合。其实,人的心境也是一种场,当音响构成的场、人的心境和周围的环境这三者发生共振的时候,旋律和律动才能打动人的内心,才能荡人心魄,顿起波澜。

传说《平沙落雁》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陈子昂,也有人考证是宋代的毛敏中或明代的朱权。我则倾向于是陈子昂。这是我的感觉告诉我的。我觉得这首古琴曲只能出自陈子昂的手笔。因为他既能写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诗句,当然也就能谱出《平沙落雁》。两者都是千古绝唱,是同一境界的两种表述,就像水和水蒸气的分子式相同,形态各异。《平沙落雁》好比是水蒸气,无形,无象,缥缈得很。

设想陈子昂在晚秋的一天,看见远处山映斜阳天接水,一群南飞的大雁緩缓悠悠地落到沙洲上来歇脚,触景生情,顿起幽思,化作千古绝响。整个曲子的基调好像是由两个对立和矛盾着的主题构成的:动与静,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天地,短暂与永恒,有意义与无意义……

雪仍在下,静悄悄地落在古瓦上,落在古树上,落在贵妃、皇后和太监曾经走过的古道上。《平沙落雁》的古旋律还在周遭回荡着。那么,当年在宫墙内发号施令、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皇室成员如今都到哪里去了呢?这里没有留下他们的足迹,只有皇宫建筑师、木匠瓦匠的作品,只有音乐家创造的旋律,只有大自然的冬去春来、叶绿叶黄。

感谢故宫,是它的建筑场帮助我听懂了《平沙落雁》。在故宫,只能播放中国的古筝、古琴曲作为背景音乐,若播放摇滚或美国乡村音乐,准会砸锅,因为气不通,场不对。也多亏了我当时的心境,否则这首曲子就无法刻画我波澜起伏的灵魂状态:追求变化,又渴望永恒;想脱离有限,又害怕无限;方向明确,又觉得身在歧路。正是《平沙落雁》给了我一次与自己心灵对话的机会,让我自省,让我不断去追寻生命的意义。

(选自《赵鑫珊散文精选》,有删改)

品读赏析

作者用抒情性的语言联想古往今来的世事沧桑,在特定的心境中领略了特定的音乐,对音乐与人生有着独到的见解:音乐和人生在特定的“场”中能发生碰撞,撞击出心灵的火花。当音乐与人的心境、周围环境契合时,人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从而更好地面对自己的生命状态;音乐对人生有启迪作用,能够启发人去探求人生的价值。

猜你喜欢
陈子昂曲子故宫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陈子昂:有实力,也要有机会
雪中故宫
有风吹过
陈子昂毁琴成名
吹曲子
怀才不遇陈子昂
陈子昂摔琴传诗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
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