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2017-04-13 04:42
四川水泥 2017年4期
关键词:网络工程体系人才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沈阳 110159)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纪志东 刘长宏 章 杰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沈阳 110159)

网络工程是一种涵盖多种学科的技术,其发展可以对多个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网络工程专业还没有成型的人才培养机构,部分培训机构也无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因此,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当前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希望对我国未来人才培养做出贡献,为国家发展起到些许作用。

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教学实践

引言:自我国加入WTO起,我国对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提升了标准,再加上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当前局势下,网络工程专业则主要是指研究生教育,而本科学生则是来源于计算机专业以及技术专业毕业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专业及其专业知识都附有结构性,而由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则是主要负责工程专业,并且以此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对此适应,而对于研究生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是远远达不到所学专业的要求的。进而,加快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对网络技术人员进行培养,并以此条件作为发展我国的前提。

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培养目标

在人才培养中需要时刻注意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培养出适合当下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主要体现在德、智、体、美发展全面的人才。网络工程专业人才也需要基础知识扎实,因为此专业涉及面广而且很多地方需要用到外语应用,也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人才培养人员要注意开发出适合人才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理论技术、实践技术很好的传递给学生。

(二)基本要求

如上文所述,人才培养需要培养出涉及面广而且很多地方需要用到外语应用能力强,也要一定的动手能力,笔者认为这些人才也需要有爱国的精神。对国家有一定的责任感、理想,这也会使得未来的工作中敬业、思想道德觉悟高,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专业特色

具有良好的理科知识与电子技术是学习网络工程的标准。学生应该对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进行深入探究,以便对此熟练掌握,只有熟悉掌握才可以对工作层面、知识层面、发展及社会适应达成平衡状态。从事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也有很多分类,网络运营、网络规划、网络设计、网络产品研发等等,没有广阔的涉猎面也是不行的。

二、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导向

在实践教学重心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上,学校已开始加大硬件建设资金投入,用于购置网络工程专业的实验设备和办学条件的改善。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应使之功能齐全配套、规模适宜、科学优化。按我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还应在原有的网络工程实验室、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通信实验室、通信网实验室并建设相应实验基地。主要是建立多个稳定的、长期合作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目前,网络工程专业正在与一些企业广泛联系,建立校企教学实训基地,与有丰富教学及实践经验的大学建立联系,以提高我校实践性教学的水平,逐步形成校内外协作、资源共享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验种类多样化,水平上档次,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网络工程类人才。

三、以先进教育理论为基础的新教学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一)系统授课

为了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网络工程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做到“三个相结合”。

首先,做到基础理论与应用相结合,课程既介绍网络工程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也阐述网络工程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过网络工程技术的应用实践加深对网络工程基本原理的理解。

其次,做到系统性和前瞻性相结合,课程在系统介绍网络工程技术原理、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上力求将网络工程技术发展取得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贯穿于教学之中。考虑到当前社会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教学中及时增加了新内容,它有助于本科生了解专业课程的最新成果并掌握专业课的发展趋势。

(二)启发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主要阵地,而启发式教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启发教学主要包括从直观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比较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设疑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情境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推理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归谬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等六个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论: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对培养真正满足国家信息化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网络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当前,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横跨三个学科的计划外新专业,国内外目前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

[1]程峰,梁晓娟,李强. 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05:418-422.

[2]苗凤君,潘磊,郑秋生. 我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20:145-147.

[3]邵文婷. 网络工程专业职教师资本科培养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4]郭海儒,刘沛骞,袁玲玲.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西部科技,2006,19:42-43.

[5]刘斌,徐精明,代素环.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设置[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88-91.

G322

A

1007-6344(2017)04-0334-01

纪志东(1997-)男,辽宁辽阳人,网络工程专业

刘长宏(1997-)男,黑龙江伊春人,网络工程专业

章杰(1995-)男,安徽铜陵人,网络工程专业

猜你喜欢
网络工程体系人才
人才云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新工科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的若干思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