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创项目: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4-13 20:08崔虹云宋远航田国忠尚东昌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维研究

崔虹云 宋远航 田国忠 尚东昌

(1.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2.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大创项目: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崔虹云1宋远航1田国忠2尚东昌1

(1.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2.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鲜明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很好地适应了当下社会经济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

大创项目;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

一、大创项目的目的和意义

“大创项目”即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07年教育部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精神首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校园内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适应当前国际形势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现实要求。面对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不难发现创新早已成为主题,它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的主要动力。伴随着创新思潮的涌现,人力资源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越来越多的领导者和时代精英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就必须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意理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大创项目正是基于这一现实需求,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校都纷纷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宏伟蓝图,致力于培养勇于创新、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实现与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无缝对接。

(二)发挥高等教育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客观要求。当代大学生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而作为高等教育培育人才的摇篮,高等学校也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变革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和造就具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多元化创新人才。大创项目的实施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完成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和繁荣的使命,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三)实现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当下的素质教育理念则彻底摒弃了应试教育中长期存在的种种弊端,它的核心理念就是在注重人才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个性挖掘,最大限度地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培养的人才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既具有宽厚的知识素养,又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实施大创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二、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对创新研究活动缺乏科学的理解和把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除少数参加过创新研究活动、并从中获益的学生外,绝大多数学生只是听说过,但从未参与和践行。在他们看来,创新研究只是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从事教师所安排的科研活动,协助教师完成既定的科研任务。这种思想固然有教学管理者宣传不到位的因素,但更多的应是学生主观上的不重视、不理解和不主动方面的原因。

(二)创新活动过程管理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以大创项目研究为例,一方面,有一部分从事大创项目的学生对项目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将自己的创新理念和想法付诸于研究实践,不能坚持制定的研究计划,而随着项目的进展,在遇到困难和迷茫时,随意更改研究方案,致使项目研究缺乏严谨性,导致项目的研究结果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作为大创项目的指导教师,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其他教学任务的繁重,忽视了对学生研究活动的必要指导和有效监管,致使大创项目的整体研究工作缺乏科学性指导。这样的项目研究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创新研究成果缺乏及时有效的规划。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通过其创新研究成果体现出来的。但大部分高校缺乏学生科技研发成果保护和转化措施,没有配套的扶持政策和方案,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思维,不利于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

三、大创视角下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应本着主人翁的态度建设和影响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努力打造突出特色、培育个性、鼓励创新的文化生态环境。要积极引导和利用学生社团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创新思维和自主能力,让他们在各项活动中积极扮演设计者、组织者和操盘手,并为其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和资助,努力营造丰富多彩、蓬勃发展的校园文化生态环境。

(二)变革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高等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就应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手段上进行潜心研究和探索,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大胆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变为交流的平台,合作的平台,引领创新的平台。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设民主平等的互动教学氛围,积极鼓励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积极提问、合作解疑的教学模式,构建最为理想的教学平台和手段,努力实现“授之以渔”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三)完善创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伴随着大创项目的深入开展,尤其是“十二五”期间,绝大多数高校在其人才培养方案都已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以此来系统讲解创新思维、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开发等内容,科学训练学生的灵活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等思维能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不是简单地开设几门课程,安排几个实验,而是一个系统工程,讲究体系建设。在设置相关创新教育课程时,高校管理者应注重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除了设置跨学科、跨专业的通识性公共选修课外,还应增设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创新思维、能力、技巧课程,从宽基础和厚专业两个视角出发,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开发学生处理问题的灵活性、敏感性和变通性。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创新建设。一支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对于开展好学生创新教育尤为重要。只有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创新”这一星星之火,才能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使创新教育的精髓在高校人才培养进程中呈“燎原之势”。因此,为适应高等教育创新的需要,一方面,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应积极改革激励机制,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教师创新,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从事人才培养工作的教师也应切实提高对创新教育的认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勇于探索,创造特色鲜明、个性突出、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结合大创项目做好实践活动。一是鼓励和组织学生结合教学实际和科研课题开展相关的科研活动,如开设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科研中增长知识,培养创新能力。二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成果大赛、科技活动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扶持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学生利用新思潮、新创意、新设计和发明的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创业,使其发明和创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六)推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体系,努力实现考评方法多样化、考评目标立体化和考评主体全面化。考评方法可以采用笔试、面试、论文、研究报告等形式;考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课程分数,还注重实践环节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考评主体不再只是授课教师,而是扩展到授课教师、辅导员、实验实习教师、创新创业导师和学生等共同组成。

[责任编辑 杨贺]

G642

A

2095-0438(2017)05-0124-02

2016-12-06

崔虹云(1977-),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教学及教学管理。

2015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大创项目的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孵化与转化研究”(GJB1215078);2015年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卓越计划视角下的理工类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构建”(JYLY2014-13)。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思维研究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