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口译教学新模式

2017-04-14 19:38吕红艳王彤孙姗姗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口译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吕红艳 王彤 孙姗姗

【摘要】口译是一个通过听辨获取信息、进行认知处理而后通过口语输出信息的一个跨文化交际过程。口译教学有多重形式与内容,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探讨运用信息技术这一媒介有效促进口译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口译教学 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一、口译教学的内涵与内容

翻译有笔译和口译两种形式。一般而言,口译指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将接收到的信息快速而准确地解码与重新编码,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从而达到即时传递信息这一目的的交际行为。但是口译并不是单一的、机械的语言转换行为,而是一种丰富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创造性行为。按照工作方式划分,口译有同声传译、交替传译、视阅口译等多种形式;按照工作情景划分,口译有法庭口译、社区口译、商务口译、社区口译、医学口译、军事口译等;按照工作内容,口译有教育、经济、商务、外交、饮食、旅游、宣传等主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电视口译、视频口译等新形式。

一个好的译员的知识结构包括双语语言能力、百科知识、口译技能。双语语言能力包括译员的双语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语言技能水平,须通过专门的课程训练和长期的刻苦训练方可习得;百科知识也需要日常生活中的日积月累与相关课程学习。口译技能可细分为职业口译技能与艺术表达技能,职业口译技能包括短时记忆能力、如何做笔记、信息的解码与重新编码等内容;艺术表达技能包括口译员的临场应对能力、心理素质、精神面貌等内容。口译技能中的记忆能力尤为重要,整個口译过程主要由工作记忆的驱动完成,工作记忆是记忆系统中的一个维度,记忆系统包括获取源语信息并短暂存储的短时记忆、信息长久存储的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工作记忆将源语信息进行解码、存储、然后再编码输出。

口译过程的完成需要完成三个环节,依次是听觉输入环节、认知理解环节、信息输出环节。听觉输入( auditory perception)环节首先进入听音准备和听觉注意状态,然后进行听辨信息、信息输入和信息解码等听觉认知的活动;认知理解主要由对源语的理解、短时记忆和信息转换等大脑认知行为;最后一个环节主要是重新编码和语言表达的语言输出环节。三个环节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一个环节的听觉输入,没有输入或者错误输入必然造成零输入或错误输出。

鉴于对口译内涵、内容、过程的认识,口译教学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双语语言知识的教学;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能力的培训;口译输出能力的操练。

二、口译教学中的困境

1.学习者语言知识储备匮乏。学生在做口译的过程中,他们的双语语言能力是口译的重要基础,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众多学生语言基本功薄弱,尤其是口译中语块知识积累较少,在语言解码和编码过程中出现反应迟钝或者停滞现象。学习者如果长时记忆中没有足够的语块或语料储存量,对“听”这一输入过程的语义提取便会缓慢,而如果只通过对片面的词汇进行低层次解码,很容易导致信息获取不准确,不完成,直接导致输出错误或输出信息缺失。反之,如果学习者源语的语块储备量充足,则有可能会迅速提取“听”这一输入过程的语义信息,从而分出更多的时间用于重新编码与语言输出,能够准确及时转换语言信息。早有学者提出拥有丰富的源语和目标语的语块储存的译员能够在线灵活提取,直接使用语块,以无标记翻译的方式解决问题。

2.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在传统的口译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场所都是在固定的教室,教学资源为单一的纸质书本或自编教材,教学工具主要是黑板或白板,有时采用角色扮演方式进行模拟交替传译,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单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共鸣与兴趣,教师也处于疲惫状态之中,直接后果就是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在与学生的访谈中得知,学习者在日常的口译学习中,也有意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比如利用电脑或手机或掌上电脑收听BBC或VOA新闻,锻炼听辨与信息解码能力;观看两会新闻学习揣摩同声传译的全过程并进行模仿。鉴于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青年学生对数字技术的酷爱,我们教师急需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氛围。

3.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在传统的交替传译课或同声传译课堂中教学中学生完成影子训练的主要途径是依赖磁带的朗读或自己大声朗读,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造成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如果在数字多媒体技术环境下,教室配有口译教学系统,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材料,根据材料中音频或视频的语音、语速、语感进行模仿并锻炼。教师也可以将各式各样的音频材料通过云端上传到多媒体教学系统中,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在电脑上或手机上随时随地听取原材料,锻炼听辨能力、信息解码和编码等记忆处理加工和语言输出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在网络终端上进行模仿、练习口译过程,并讲译好的音频材料上传到云端,任何教师可以随时查看评阅。相比于传统的学习模式,这种互联网+的设计能激发学习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选择内容进行课后练习,或者与同学进行角色扮演,练习交传或同传,将口译音频视频发送到云端供教师审阅并指导。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口译教学模式探索

1.口译教学方式多样化。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音频技术、视频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等多种形式。在口译教学中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选择纸质课本上的内容,还可以给学生推荐网络资源,选取最新的网络视频、音频、文本等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材料,让学习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多样化的训练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单调的书本为媒介的教学模式,这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多模态锻炼学生的听辨能力、信息转换能力与语言输出能力。信息技术环境下,口译课程也可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提前制作好上课用的课件,让学生通过视频提前学习课堂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提前讲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告知学生,学生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讲座,并与同学交流,将难点消化吸收,进而提高课堂针对性的辅导强化效果。这种方式颠覆了传统课堂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课后学习参与度。

2.教学资源多元化。信息技术大环境下,口译学习者对数字多媒体资源有着习惯性的依赖,学生对数字技术和互联网非常敏感,兴趣浓厚。可以利用智能移动终端便携性的优点,把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共享到云端,学习者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网络资源和信息,这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多元化。此外,通过网络的各种交流方式,学生和老师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讨论,促进了教学过程的转变,从传统的实体教室转移到空中教室,颠覆了传统课堂上单一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口译的课堂教学资源也根据不同主题的需求,从网络如BBC、CNTV、联合国等官网和一些其他媒体获取,

3.教学过程动态化。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師可以提前讲授课内容上传到多媒体系统中,课堂上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示范并强化训练。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系统播放一段三分钟左右的故事或演讲,播放一遍结束后,随即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进行细节和主要内容的复述,学生在此过程中既要用到笔记,也要用到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此种类型的联系反复操练五次左右,让这一过程的输入输出过程模型得到固化后,教师再进行更高难度的联系。将三分钟的练习材料变化到五分钟左右的练习材料,材料中词汇和句法结构的难度也相应的加大,材料的内容主题也适当的变化,让学生逐步适应不同主题的内容。参照第一种方法,这样的练习持续五次左右的强化和训练。当学生比较熟悉这一口译过程模式之后,再进行语对转换,由原来的母语以为目标语转换成目标语口译为母语。

4.强化学习者知识储备。我们发现在口译教学课堂中,听译材料播放结束后,学生往往需要将近一分钟的时间处理信息,然后进行口头信息输出时也会频繁出现停顿卡壳、反复修正、语速缓慢、声音胆怯等各种不良现象,表达的正确度和流利度都不理想。教师经过对学生的语料进行分析并与学生访谈后发现,学生的词汇、句法、语块储备量匮乏,这就造成了学生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从自身固有的心理词汇中提取信息发生障碍,从而导致编码的速度缓慢或停滞。因此,如果要提高口译的准确度和流利度,学生必须有大量的口译语料存储,这样在口译过程中,能可快速通过长时记忆从心理语料库中提取出相关的语块,甚至可以改变语块的内部结构,达到为我所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康志峰.现代信息技术下口译多模态听焦虑探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2(5).

[2]王文宇,黄艳.语块使用与口译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3(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MTI口译教学新模式”【2015JY03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翻译本科生教育质量研究【201610300051】。

猜你喜欢
口译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地方本科院校口译教学现状与应对方法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