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铎咏剧散曲的戏曲史价值探究

2017-04-14 11:12王阳
文教资料 2016年35期
关键词:史料

王阳

摘 要: 明中叶散曲家陈铎,其散曲创作忠实记录了南京地区的市民生活,其中有三首散曲纪录了当时南京地区民间戏班戏曲演出的情况,可以看出当时民间戏班演出时的状况,而且从其中也能折射出陈铎的演剧观,因此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 陈铎 咏剧散曲 史料 演剧观

陈铎,字大声,号秋碧,别号七一居士,邳州人,寓居金陵。生于明正统十三年之前,卒于名正德二年。陈铎精通经、传、子、史、百家、九流,书法为人称道,诗追盛唐,曲为明代之宗,为人风流倜傥,通解音律,人称“乐王”,因善作散曲而闻名于世。

《客座赘语》中说:“陈铎为指挥,善词曲,又善谑。”[1]诙谐滑稽、调侃揶揄成了陈铎散曲的突出特色。陈铎久居金陵,对南京市民生活极为熟悉,他的作品好比当时城市生活的一面镜子,各类商肆店铺,三教九流人物都纳入其中。在陈铎数量众多的散曲作品中,有三首写到了当时南京地区的戏剧演出情况,介绍了当时南京市井剧场中演出川戏和南戏的情况,反映了当时南京城区民间戏班演出状况、市民欣赏喜好以及士大夫对民间戏曲演出的态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分别是小令【北中吕·朝天子(川戏)】和套数【北般涉调·耍孩儿(嘲南戏)】以及【北般涉调·耍孩儿(嘲南戏)】[2]。

一、珍贵的川戏史料

川戏的剧种名,首见于明代,陈铎是首位记载它的人,在小令【北中吕·朝天子(川戏)】和套数【北般涉调·耍孩儿(嘲川戏)】中,详细记录了川戏的语言、唱腔、装饰、艺人情况。通过陈铎的散曲,川戏一名被别人所了解,“陈铎骂了‘川戏两次,是坏事,但也是好事,客观上为明代的‘川戏打了两次广告。”[3]陈铎的记载,成了川戏历史上的独一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1.演出形式

“这等人专供市井歪衣饭,罕见官员大酒席”这批人演出活动主要面向市井老百姓所演,不为士大夫阶层所接受。“刘文斌改了头,辛文秀换了尾,刘电光掺和着崔君瑞。”将《刘文斌》、《辛文秀》、《刘电光》和《崔君瑞》这些剧目内容改变原貌进行演出,说明演出内容以传统故事为主,但在演出时又加入了自己的改造,不严格按照剧本搬演。“士大夫见了羞,村浊人看了喜,正是村里鼓儿村里擂。”其演出主要适应文化水平较低的观众,内容俚俗,不为士大夫阶层所接受,但因演出内容贴近生活、生活气息较浓厚,在普通里巷依然特别受欢迎。

“提起东来忘了西,说着张诌到李,是个不南不北乔杂剧。”在具体演出中,插科打诨是吸引观众的主要方式。演出内容多从南北剧中汲取养分,但是在演出中其演出形式又完全与南戏、北杂剧的形式不一样,“是个不南不北乔杂剧。”“草字儿念了又念,正关目提也休提”,在具体演出中,随意性强,反复提念一下博得观众喜爱的语句,而正式的演出内容则在演出活动中被淡化、被忽视。“把那骨牌名儿尽数说一遍,生药名从头数一回,有会家又把花名对”,善于从其他演出技艺中汲取养分来丰富自己的演出形式,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将“说骨牌名”、“数生药名”、“对花名”等等演出形式糅合进其演出中,丰富舞台表现。“一声唱聒的耳挣重敷演,一句话缠的头红不捅移,一会家夹着声施展喉咙细。”演出没有形成规范严整的形式,还停留在“随口歌”的阶段。“躲重投轻,寻觅争斗”在演出中有很多打斗成分。“一声蛮了一声奤,一句高来一句低,异样的丧声气”,在演出中没有规范规整的唱腔法度,随着演出进行而随便一声粗野一声歪,一句高一句低地随意处理,使人听了特别不舒服。

“也弄的些歪乐器,筝 儿乱弹乱砑,笙笛儿胡捏胡吹。”乐器已经比较齐备,弦索、吹管类乐器都已齐备。

2.艺人状况

【北中吕·朝天子(川戏)】中说:“描眉补鬓逞风流,要好不能勾。”【北般涉调·耍孩儿(嘲川戏)】中说:“椿椿脚色都标致,一个妆兴等地梳斜了鬢,一个爱晃平空绞细了眉,一个快刀儿常把髭须剃。”川戏艺人已经有了描眉、贴鬓、勾脸等化妆手段,而且为了演出效果,演员会精心装饰,从发型、眉眼、髭须、脸庞各个方面着手,为了演出梳斜鬓、绞细眉、把髭须剃,取得了“椿椿脚色都标致”的称赞,装饰效果好、扮相美,能够从外形上吸引观众。

“则说道靳广儿那一班,韩五儿这一起。”在川戏演出活动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班社,在当时比较有名气的就有靳广儿和韩五儿两个班社。他们走街串巷,是路歧人班社。“三三五五厮追陪”,但演出班社一般也就以三五人为准。“赛神赛社处吃一个饱”,这个戏班演出主要以集会、神庙演出为主,没有固定的地点和时间。但是他们的演出时间比较长,“黄昏头唱到明,早辰间叫到黑”,演出时间接近一天,从艺谋生万分艰辛。

【北般涉调·耍孩儿(嘲川戏)】中,陈铎说这些演出艺人“身长力壮”、“且是的好模好样,且是也不蠢不痴。”这些演员都是身体强壮、相貌英俊的年轻人。在这一曲的最后,陈铎以嘲弄的口吻介绍了生活在下层的川戏艺人的生活状态。“都是些二十以上三十岁,……,不养爹娘不赡妻”,川戏戏班中的艺人都是二十至三十岁的男性演员,但是由于自身生活的贫苦,没有办法尽到养家的职责,却仍然以演戏为唯一职责和谋生手段。“觅得些微利,把那赌场上觑为”,艺人演出的收入比较微薄,而又不惯生计,以赌博作为业余时的消遣。“破窑古庙是安身地”艺人居无定所,在外演出时受到收入限制只能随意安身。“赛神赛社处吃一个饱,无钞无钱时忍一会饥”,艺人平常演出并不是很多,只能在有演出时生活才有保障,但经常会有没有演出忍饥挨饿的情况“这厮每则顾嘴不顾身,不挣柴不挣米”,微薄收入只够自己吃饭,不能养家糊口。总体来看艺人的生活是比较落魄的。

【北般涉调·耍孩儿(嘲川戏)】套曲【尾声】中写道:“好言好语过耳风,歹念头入骨髓,寻常禁约都不济,只除是割了舌头卸了腿”,陈铎出于卫道去劝说这些艺人放弃演戏,回归到常规的农业生活模式中去。但是不论别人怎样说,这些人“歹念头入骨髓”,已经把演戏当做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一事业有坚定的信念,坚定的以演戏为唯一生路,“只除是割了舌头卸了腿”才会被迫舍弃自己的演戏事业。由此来看,尽管这批艺人遭受着生计的困顿,但仍然以演戏为最高信念,艺人的信念还是值得敬佩与称赞的。

另外,在嘲讽南戏的套数【北般涉调·耍孩儿(嘲南戏)】中,“说川子每办得来标”、“一壁厢省钱粮夸蜀戏妆的来巧”,说明了来自蜀地的川戏在南京市民眼中,其装饰的美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二、民间南戏演出史料

在陈铎套数【北般涉调·耍孩儿(嘲南戏)】中,陈铎又嘲弄了当时在南京演出南戏的场面。从中透漏出了民间南戏演出的特点。

1.演出状况

“一时间宅院喧哗起,半霎儿街坊聚会的齐。”仅仅是一会儿的锣鼓喧哗,就能使街坊邻居聚会齐全,说明其在民间广受欢迎,具有丰富的民间市场。“一个是听便的吴信臣,一个停丧的戴秉彝,一个成头作创归君德。……拼一夜都不睡,归君德心忙似箭,吴信臣步走如飞。”为了演出通常一整夜不睡觉,很辛苦;“心忙似箭”、“步走如飞”,他们把握角色情感的准确和表现力很强。从这套曲可以看出,南戏演出一直到明代成、弘年间,依然不被士大夫阶层所接纳,但在民间被广泛认可。

“新腔旧调欠攻习”,他们的演唱缺乏规范化训练,比较粗糙,由此而导致了“听的文人墨客应来谩,富家豪民跑的来疾”,使士大夫、久惯雅调的人听到后非常不满,但平常老百姓依然很欢迎这样的演出。

2.艺人处境

“打帮儿四散求食”,他们已经有了班社,四处演出是主要谋生方式。“一壁厢赶衣饭却恨官身散得来迟”,他们在各地演出的同时,还会受到官府的召唤去为官府人员演出,“唤官身是他们最怕的事情,因为不但耽误了营业,而且伺候得不好,还要受责罚。”[4]常常会因官身演出而耽误赖以谋生的商业演出。最后,这套散曲又写艺人在主人吝啬的情况下拒绝演出,被主家打出家门,摸着黑跑回家的闹剧,“连丢了四五交,……把头发再挽腰重勒。”、“先行的大叫休失伴,后赶的连声待等齐”,写出了艺人们社会地位低下、在逃跑过程中狼狈不堪的样子。“只除是财和势,一顿打添多少呈欢奉喜,几钱银买多少小低伏。”艺人为了谋生、为了求得几钱银子,花费了太多的卑微与笑颜,其谋生之路还是值得同情的。

三、陈铎关于戏剧演出、戏剧创作的理论

另外,从一首小令以及两套套数,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陈铎关于戏剧演出、戏剧创作的理论出来:

1.演出时要深入人物、深入情节,准确把握心理

戏曲演出是为一定人物塑造、情节塑造服务的,所以不止演唱、说白到位,同时也要注意在科介动作中准确把握人物的情感,以使得人物形象丰满完备。潘之恒《鸾啸小品·曲余》中说到:“未得曲之余,不可以言剧。……盖满而后溢,乃可以为‘余也。大喜大悲。必多溢于形,为舞蹈,为叫号;小喜小嗔,亦少溢于色,为嬉靡,为颦蹙。”[5]说明在具体戏剧演出中,演员要充分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准确到位地表现出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充分到位的塑造人物。

对于演员准确把握人物形象,陈铎在【北般涉调·耍孩儿(嘲南戏)】中写道:“一个是听便的吴信臣,一个停丧的戴秉彝,一个成头作创归君德。……拼一夜都不睡,归君德心忙似箭,吴信臣步走如飞。”陈铎对演员演出时准确把握人物的心情,最终以“心忙似箭”、“步走如飞”等技巧表现出人物心情的表演还是给予了肯定。

2.唱腔规范柔美

在戏曲演唱方面,元代胡祗遹《黄氏诗卷序》就提出了“九美说”:“歌喉清和圆转,累累然如贯珠。”在演唱中要掌握声音的清与圆,同时要注意声音要连贯,不要断断续续,这样才算是最高的演唱技巧。

在小令【北中吕·朝天子(川戏)】中,陈铎说:“一落腔全扭”,套数【北般涉调·耍孩儿(嘲川戏)】中说:“一声蛮了一声奤,一句高来一句低,异样的丧声气。”在【北般涉调·耍孩儿(嘲南戏)】中说:“新腔就谱欠攻习”。在陈铎眼里,民间艺人应该勤于练习,有规范的法度约束他们,使他们在演唱中体现出声乐之美,便于观众欣赏。

3.突出主题,减少插科打诨

早在元代,乔吉关于戏曲结构就提出了“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是也。”讲戏曲演出时要主线分明,起承转合完备。因为戏曲是有情节在其中的,要求在创作和演出时厘清主线,情节连贯。

陈铎在看川剧演出时,对其“草字儿念了又念,正关目提也休提”之事进行了嘲讽,对游离于主线之外过多的插科打诨持否定态度,认为戏曲演出应该主线分明、主题清晰,而不能为了招徕客人就刻意地去投观众所好,忽略了内容结构完整。

4.戏曲内容要有裨风教

中國古代讲求诗、礼、乐三者为一,而其中又以礼为核心,说明了在传统文化中,以人的道德完善为最终追求,而以诗和乐为主要辅助工具,通过诗和乐使他们获得愉悦健康的审美体验,最终引导他们朝着遵守道德前进。《乐记》中说:“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7]。对于戏曲,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序》中说:“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韵共守自然之音,字能通天下之语,字畅语俊,韵促音调;观其所述,曰忠,曰孝,有补于世。”[8]明确宣称了戏曲所具有的政治教化作用。《琵琶记》更是在其开场就明确宣称“正是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9]将风教的作用放在艺术性与情节之前,通过戏剧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去引导人们知礼节、懂教化。

陈铎通过写川戏和南戏演戏过程中其内容“士大夫见了羞”,称艺人执着于演出为“歹念头”,说明陈铎认同戏曲演出应该有裨于风教,有裨于对老百姓的教化的观点。正如陈铎套数【北般涉调·耍孩儿(嘲外有事实)】中所写:“斯文自古多声价,不似你乖违礼法。”[10]说明陈铎虽然寄情声色享受,骨子里边却仍然认可封建社会的价值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陈铎的咏剧曲虽然是以士大夫的视角对民间演剧的嘲讽,但是忠实反映了明代中期南京剧坛民间戏班的演出情况,反映了南都市民生活的丰富、市井演剧的繁盛,并且可以透过关于表演的记述探讨陈铎的演剧观,因此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明]顾起元.客座赘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7:97.

[2]历代曲话汇编·明代编·第一集[M].合肥:黄山书社,2009:220-223.

[3]邓运佳.明代“川戏”三考[J].四川戏剧,2007(5).

[4]钱南扬.戏文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9:219.

[5][元]胡祗遹.黄氏诗卷序[M].历代曲话汇编·唐宋元编.合肥:黄山书社,2009:215.

[6][明]潘之恒.鸾啸小品[M].历代曲话汇编·明代编·第二集.合肥:黄山书社,2009:183.

[7]潜苗金注.礼记·乐记[M].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6.

[8][元]周德清.中原音韵[M].历代曲话汇编·唐宋元编.合肥:黄山书社,2009:229.

[9][元]高诚.琵琶记·副末开场[M].历代曲话汇编·唐宋元编.合肥:黄山书社,2009:520.

[10]夏伯阳,编.全明散曲[M].济南:齐鲁书社,1994:624.

猜你喜欢
史料
史料辨析方法与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美育史料·“八·一三专号”
解放军守护天一阁史料辑注
史料二则
史料实证:谁是“鸦片战争议案”的决定者
美育史料·黑白影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立足2016版新教材培养史料实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