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产谍战剧偶像化的反思

2017-04-14 11:13宋春雪
现代交际 2016年24期
关键词:反思

宋春雪

[摘要]2016年国产谍战剧可以说是“你方唱罢,我上场”,高收视、高热度、多话题是他们共同的标签。尽管叙事的侧重点不同,但是这些谍战剧却有一个最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大胆启用偶像派明星担纲主演。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产谍战剧 偶像化 反思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040-02

要说2016年什么类型剧最火,谍战剧无疑是一个不错的答案。单从数量上来讲,今年播出的谍战剧特别多。《解密》《麻雀》《胭脂》《代号》《双刺》等等可谓是“你方唱罢,我上场”,并且这些剧在首播时的收视率也都表现不俗。它们虽然叙事侧重点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画面里满满的“小鲜肉”,“没偶像不谍战”大抵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小鲜肉”霸屏谍战剧是今年谍战剧的一大特色,围绕他们的话题也接踵而至。谍战剧到底为什么放着那些老牌戏骨不用,而启用偶像明星?偶像明星的加入是否会让谍战剧显得不严肃?尊重历史与商业化行为到底应该达到一种什么样的平衡等等一系列问题也有待于人们,尤其是传媒人士的反思。

反思一:谍战剧偶像化顺应了市场与演员本身的需求。

2015年《伪装者》爆红,意外开辟了谍战剧的“看脸”新时代。自此,主旋律正剧与“舔屏党”之间不再那么泾渭分明。接着有《解密》《麻雀》《胭脂》等颜值偶像主导的青春谍战剧,已然是谍战剧中继《潜伏》《悬崖》和《黎明之前》等传统谍战经典之外又开辟出来的另一支门派。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谍战剧本身的角度来看。由于此类剧型多以“悬疑烧脑”为主,自2002年《誓言无声》开始真正地形成类型化、产品化以来,谍战剧的创作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就剧情本身而言难有突破。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一提到谍战剧,仍旧是《暗算》《潜伏》《黎明之前》《悬崖》等经典作品,很难超越。因此谍战剧若想在众多剧种中突围以及走出前辈的光环,就只能另辟蹊径。

从播出平台的角度来看。播出平台的多样化、集中化,使受众的范围也有了明显的变化。随着各大视频网站的发展,电视剧的播出不再局限于電视台,也在尝试通过网络等其他领域,抢占观众资源。这也就导致了追剧群体整体年龄趋于年轻化。因此电视台和各大视频网站,在选剧时就会更加考虑年轻人的心理,“小鲜肉”霸占荧屏也就成为了必然。

从演员本身来看。老一辈的艺术家在荧屏上活跃度越来越低,而中年的优秀演员不是退居幕后就是转战大荧幕,反而那些越来越年轻的演员凭借着靓丽帅气的外表曝光度越来越高。编剧海飞在谈到《麻雀》选取的演员阵容时曾说过,“不是因为要把‘谍战剧偶像化,而是因为‘演员年轻化了,影视公司有句口号叫‘得小鲜肉者得天下,未必正确但也不无道理。这不是谍战剧的悲哀,而是因为整个行业的残酷。”反观“小鲜肉”们选择出演谍战剧,一方面是为了吸引不同年龄的观众,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戏路拓宽的一种需求。毕竟谁也不能保证一辈子“鲜嫩”下去。而深受观众追捧的谍战剧,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复杂的人物性格、悬念丛生的故事情节,成为了许多年轻演员实现演技突破的一个平台。有人说,谍战剧练就“真演员”也不无道理。就连孙红雷、张嘉译这样号称实力派的演员不也都在谍战剧这个“大熔炉”里炼了一回。青春易逝,偶像要想走得更远,“耍帅卖萌”不是长久之计,唯有向演技派挺进才是硬道理。这也许是当下高颜值偶像大举向更加厚重的谍战剧挺进的一个原因吧。

反思二:谍战剧偶像化遭吐槽,用人更要用心。

虽然2016年播出的谍战剧颜值持续升高,但口碑和质量却不断下降,相比豆瓣《伪装者》的8.3分,《解密》《麻雀》分别只有4.6分和6.4分。无论是《解密》里的陈学冬,还是《麻雀》里的李易峰,被大众吐槽最多的就是演技。

靠耍帅卖萌的“小鲜肉”挑战厚重的谍战剧,戏路完全不同,表现有瑕疵,演技遭观众吐槽这是很正常的事,作为“本着看脸”目的来的受众应该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而不是否定他们的努力。可是对于这些“偶像+谍战”的谍战剧背后,存在的质量粗糙、剧情空洞、角色偏“傻白甜”等诸多问题,却不值得原谅。因为受众消费了“时间”,他们值得也有权利要求电视剧的制作团队用心对待。

然而,现在电视剧制作似乎已经进入到了“快餐时代”。有资料显示,每年大约有400部的新剧流入市场,在不同的平台上争夺受众。电视剧拍得快,制作得快,播出的就更快了。以前一部电视剧虽说不都像86版《西游记》那样拍了一年多,制作了四五年才与观众见面,但是打磨一两年那是一种常态。可是现如今上半年拍摄的电视剧下半年就能播出,特别是一些一线明星平时通告特别多,给到剧组的时间有的只有二三十天。而剧组为了赶拍摄进度,一方面在演员有限的时间内加大拍摄量,另一方面就会采用大量的替身来协助拍摄,《麻雀》主演李易峰就曾陷入过“替身门”的话题中。试想一下剧组这样的制作方式如何能保证电视剧,尤其是以悬疑烧脑为主要特色的谍战剧的质量呢?

另外,年代感很强的谍战剧,制作方为了达到“小鲜肉吸睛”的目的,在道具服饰等方面加入了太多的现代元素,以至于观众们在看剧时经常从剧情中跳出来。例如,同样是演建国初期破译密码的具有特殊天赋的“傻子”,这《暗算》中的王宝强和《解密》中的陈学冬在服饰上可不只是农村娃和城里孩儿的差别。

这张陈学冬在《解密》里的剧照,如果不熟悉的观众会不会误认为他扮演的是新时代的特种兵呢?还有《麻雀》中周冬雨穿了一身近年来才流行的拼接式风衣;《胭脂》中赵丽颖一身牛仔衬衣搭配束腰包裙,手上拿着流苏小包执行任务。这二位的着装放到偶像剧中完全没有违和感,但是却在谍战剧中出现,也难怪在对服装史颇有研究的专家洛梅笙看来,“这是乱出了新高度”。

其实,无论什么类型的电视剧,要想成功,剧本好、主创好,全方位的,缺一不可,可如今的谍战剧差的可不只是一个环节。颜值消费无可厚非,选择一名高颜值、人气高的演员,确实会让谍战剧在后期宣传推广以及销售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若想反过来让演员因戏使其人气有质的飞跃,或者让其作品能经历多轮播出的考验,制作方在用人时还需在剧本、道具等多方面用心。

反思三:尊重历史,平衡市场,才能做到有效的引导。

惠特曼说过:“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然而,谈到信仰,别说是“90、00后”,就是现代社会中坚力量“80、70后”,可能也会觉得离自己有些遥远。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有越来越多渠道可以获取信息,无论何种信息的传导都必须找到合适的载体,以信仰为诉求的信息也不例外。当互联网上肆意横行“伪信仰”“去信仰”的言论时,当年轻人嘲讽主流媒体传递信仰是“填鸭式”教育時,当更多人的精力放在“王宝强离婚”“林丹出轨”这样的花边新闻上时,“历史的解读与传承”反而成为了一个不应该是问题的问题。

以前我们总是抱怨谍战剧经典接续乏力,却忽略了谍战剧的受众群也将面临“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现在的年轻人宁愿“舔屏”看“小鲜肉们”你侬我侬,也不愿意静下心来去了解革命历史。虽然很多人吐槽谍战剧偶像化现象严重,但不可忽视的是,通过这些年轻偶像导流,一大批原本并不热衷革命题材的“90后”甚至“00后”也加入了谍战剧的观看大军。有网友表示:“青春元素的加入,开启了谍战剧的新格局,不仅使得谍战剧的表演方式更加年轻化,也吸引了年轻观众去关注历史。”

然而,关注历史,也要以尊重历史为前提,否则关注历史不成反而成了对历史的亵渎,这样的剧还不如不做思想的引领。谍战剧经历了由“高大全”主人公向走小人物路线的转变;也弱化了正面角色的脸谱,提高了反角智商;很多的剧张弛有度不乏笑点,这些都是好的表现,可是战争的残酷远远超出和平年代人们的想象,获取情报、打击敌特可不是简简单单谈谈爱,调调请,耍耍帅,扮扮酷就能搞定的。

谍战剧的创作者若想走得远,必须懂得如何平衡题材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让主旋律的谍战剧真正叫好又叫座,这也是改变当下困局提升偶像化谍战剧品质的关键。现在很多谍战剧在演员上实行新老搭配,既有实力派,又有人气明星,先用明星脸吸引观众,接着靠好的内容取胜。然而这一切的前提依然是,创作者不要轻易被市场绑架了,创作必须有高标准,剧作品质也必须有诚意。否则,实力派的加盟也改变不了作品质量上的粗糙和精神上的匮乏,小鲜肉的人气也挽回不了渐离渐远的观众的心。

【参考文献】

[1]秦俊香.影视艺术心理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2]陶东风.大众文化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尹晓雯.抗战传奇剧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4]杜颖.新时期抗战题材影视剧娱乐化现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5]张晓梅.新世纪以来中国战争题材电视剧粗鄙化现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3.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反思
宁养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伦理困境及反思
由GS地产服务质量事件反思电力工程管理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后现代视域下的网络综艺节目及其反思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