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扶贫”的灵璧路径

2017-04-14 11:19郭敏
决策 2017年3期
关键词:灵璧县户用灵璧

郭敏

2016年春节,灵璧县冯庙镇大陈村的沈崇着实过了一个好年。去年在零投入的基础上,他家“借光”增收2400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沈崇和妻子都是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一家四口靠低保勉强过日。2015年7月,村里为他家建起了户用光伏电站,助其脱贫。

起初,沈崇有点不相信,靠一个个“铁板”就能“钱从天降”? 2016年9月,通过首期电费结算,他的一卡通里收到了2400元电费,而且村领导告诉他,这个收益将稳定持续25年。沈崇这才确认,自己终于可以甩掉“穷帽子”了。

沈崇只是依托新能源脱贫的一个鲜活样本。灵璧在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过程中,通过光伏发电项目和扶贫工作相结合,产生了“1+1>2”的积极效应,走出了脱贫攻坚新路径。

那么,灵璧是如何借力“新能源+”走好扶贫开发路的?

“造血式”精准扶贫

“2016年,全县成功完成17514人脱贫、10个贫困村出列、满意率达100%的目标,实现首战告捷。”在2月1日召开的灵璧县脱贫攻坚再动员暨2016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县委书记刘博夫宣布了年度扶贫成绩单。在这张成绩单里,受益于“新能源+”的贫困户不在少数。

灵璧县建档立卡贫困村73个,贫困户数量1.77万户、61854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尤其是对无劳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三无”贫困户来说,常规的捐助、帮扶等“输血式”扶贫难以奏效。

只有“授人以渔”,给贫困户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才能实现精准脱贫。在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过程中,灵璧把光伏扶贫视作可探索的路径,率先展开尝试。

“光伏产业具有技术成熟、回报率高、收益长期稳定的特点,还可结合农业渔业开展多种‘光伏+应用,拉动产业发展与农村资源有效利用,尤为适合失能、弱能贫困户的扶贫。”灵璧县发改委主任钟鸣说。

为推动光伏扶贫的开展,灵璧首先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县扶贫办、发改委、供电公司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光伏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向其他地区学习光伏扶贫的经验做法,结合灵璧实际制定了光伏扶贫实施方案、资产收益分配管理办法等措施。

明确发展思路后,光伏电站迅速进入建设模式。在建设方式上,采取户用电站和村级电站两种方式。

户用电站为每个贫困户建设1个3千瓦的电站,收益归贫困户;村级电站为每个贫困村建设1座60千瓦的光伏电站,收益归村集体所有。

2015年,灵璧县建成10个村级电站、1000户到户电站,于2016年3月30日全部并网发电;2016年,在提前谋划的基础上,电站建设提速增效,共建成30个村级电站、1500户到户电站,于2016年11月全部并网发电。截止2016年12月份,光伏扶贫项目共计发电量293万度,首批结算243万元,全部发放到户。

“我们计划到2020年,用6年时间在全县投入2.27亿元,建设光伏电站2.838万千瓦,实现受益贫困户家庭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受益贫困村集体年均增收6万元左右,而且,这个收益可以稳定持续25年左右,实现‘造血式的精准扶贫。”钟鸣告诉《决策》。

实践证明,灵璧推行光伏扶贫为精准扶贫成功破题,但最终成败与否,还考量着地方政府的施策智慧。

“组合拳”

“根据相关政策,光伏电站建设资金需要贫困户自筹三分之一,但是我们在实施项目时,为了减少贫困户的负担,贫困户自筹部分全部由政府通过整合资金解决。”灵璧县扶贫办主任杨松对《决策》介绍说。

让贫困户不再因为出资困难导致项目搁浅,是光伏扶贫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此外,如何精准识别贫困户、解决政府资金制约以及协调各职能部门协同推进,都是关系光伏扶贫成敗的关键。在灵璧,这些问题被一套扶贫“组合拳”有效化解。

首先,“四四六拳法”拆招以往“大水漫灌”扶贫方式。灵璧县通过“四比较、四分析、六不准”的原则,让帮扶“精准滴灌”。

“四比较、四分析”即比较家庭经济、分析收入来源;比较家庭劳力、分析勤劳观念;比较住房条件,分析生活质量;比较贫困程度,分析致贫原因。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有汽车的家庭等六类人群被划入“六不准”范畴。

贫困户自愿申报后,材料要经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村两委核实把关,确定初选名单并进行公示,反复审查核实无误后,才认定为光伏扶贫对象。

其次,“整合拳法”应对资金缺口。杨松告诉《决策》:“通过整合专项扶贫资金、扶贫贴息贷款、社会各界支持、公开招标等途径,解决光伏项目中的资金缺口。”以2015年为例,光伏扶贫项目总投资2880万元,其中省市县补助资金1440万元,贫困户和村集体应该负担的费用由光伏企业捐助解决;2016年光伏扶贫项目需要投资5040万元,经过公开招标,西藏金凯新能源公司以4536万元中标,需要村级和户用自筹的资金全部由县政府通过整合专项资金解决。

其三,“因地制宜拳法”针对电站建设和收益分配,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灵活创新施策。

考虑到灵璧房屋密集,贫困户房屋年久失修的实际,灵璧选择荒山、荒坡或建设用地修建“集中电站”。同时,取消户用光伏电站收益的继承权,促进物质精神双扶贫。

最后,“同频共振拳法”让各职能部门同心同向,合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创造了灵璧效率。

为保障新能源扶贫项目顺利落地,灵璧政府勇于担当作为,新能源企业遇到问题,只要一个电话,相关部门不推诿、不退后,第一时间着手解决。

“这2年我们干的活比过去20年的两倍都多,但电网输出能力比过去提高了3倍,完全能保障扶贫项目落地。”安徽省灵璧县电力公司总经理魏柱表示。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一套“组合拳”,凝聚了灵璧创新突破的决心和行动,也正因如此,灵璧的扶贫攻坚取得了积极成效。

延伸效益链

2016年10月17日,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扶贫日活动中,灵璧县政府成功对接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与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光伏+科技农业”创新项目签订协议,开展组团包县脱贫。与政府扶贫项目相比,这种扶贫方式建设不仅体量更大,还能带来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的延伸效益。

据了解,中利公司将在每个村建设500千瓦的光伏电站,光伏桩距跨度8米以上、组件高度4米以上,可满足下面农业机械化操作、农作物达到70%的阳光日照等基本条件。

“预计2017年中旬完成全部73个贫困村的光伏电站建设。届时,每年将创造村级扶贫收益30万元左右,增加光伏板下‘高效设施农业亩产约5000元。”中利公司经理付冉说道。

不仅是光伏企业在扶贫开发中大显身手,“新能源+扶贫”的其他项目也逐渐发力。“2016年,林洋电子公司投资8万元,为贫困户家安装了LED灯具,给贫困户送去了溫暖和光明。”浍沟镇镇长徐敏说。

除了直接捐助,新能源企业的用工需求,为附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光伏板搭建、后期除草、清洁,都需要用工,一个合同工在新能源项目中挣两三千元钱很容易。”一位乡镇负责人告诉《决策》。

根据灵璧县新能源产业规划,相关企业将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势必为周边农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落户尹集镇的光大生物质发电和垃圾发电一体化项目,不仅解决了秸秆和垃圾的出路问题,也为周边百姓带来一条致富道路。光大发电厂按照每吨300元的价格,一年计划回收30万吨秸秆。尹集镇也趁势而为,在全镇7个村成立了秸秆综合利用合作社。

“假设一个贫困户贷款1万元加入合作社,等到秸秆收储结束后,我们不仅帮他支付银行的贷款利息,还要给他25%的分红,等于他只要去银行跑个腿,就能收入2500元。”灵璧县副县长闫超表示,“尹集镇1600多贫困户、5525个贫困人口每人出资2000元,已全部加入合作社。”像尹集镇这样依托“新能源+”脱贫致富的案例,还发生在其它贫困村。

以娄庄镇为例,之前,一部分村民铤而走险,盗采山石谋取暴利,严重破坏了生态资源。发展新能源项目保护山体的同时,企业和村里签订租赁协议,仅靠租赁山体的收入,就足以使贫困村脱贫。

“新能源+”不仅让脱贫与保护环境共存,还能在旅游发展中为当地群众创收,风车发电阵列、光伏板阵列都计划与旅游项目相结合,在打造特色小镇上造富一方。

“2017年,要推动所有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所有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所有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刘博夫铿锵有力的言语正是灵璧县对脱贫攻坚的宣战书。随着新能源战略的持续深入,“新能源+”必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灵璧县户用灵璧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山魂
磬云岫
【龙凤呈祥】
【雄狮】
【盛世龙舟】
钟灵毓秀灵璧石
礼就送灵璧石
户用光伏并网逆变器人机交互系统开发及应用
户用光伏系统安全防护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