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与企业正规化程度之间的分析

2017-04-14 21:15杨承博
商情 2017年7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养老

杨承博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也慢慢进入老年化社会,农村社会养老是中国社会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寻找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保障

一、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安全网”和“稳定器”,是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必备条件。关于社会保障的定义,最早出自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被译为“社会安全”。到了20世纪70年代,欧美各发达国家普遍陷入经济膨胀,人们对“福利国家”有了较清醒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劳工组织组织有关专家经过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调查之后,提出“社会保障”的目标不只是防止和减轻贫困,应该更为广泛。中国学术界对社会保障内涵的界定有其共识的一面,但在具体阐述其定义时,却仍然有着差异。在学术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陈良谨的观点,他认为,“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是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因此,社会保障可以被定义为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或者GDP)分配活动和再分配的活动,是政府依法对劳动者报酬和社会剩余产品部分扣除所建立的一笔消费基金,用于社会成员由于生、老、病、死、伤残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而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的物质或资金的帮助,保障每个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

二、农村居民养老现状老龄化加快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据统计,2000年中国农村8.33亿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估计占7.36%,到2030年6.64亿农村人口中,65岁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7.39%为1.29亿。因此要解决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关键,如同没有九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一样,没有九亿农民的养老保障,也就没有真正实现中国居民的养老保障。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太小,覆盖对象有缺陷

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百分之七十五在农村。据统计,未纳入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还很多。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1998年仅占全国乡镇总数的41%,建立社会保障基金会的村委会不到村民委员会总数的20%.另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进城务工者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200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1.14亿人,所以很有必要考虑这个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基本方案中没有体现出对留在农村的农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给予区别对待。进城务工的农民既没被纳入到养老保险体系中,也没被纳入到城市养老保险体系中,处于法律保护的空白地带。

三、发展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必然选择

我国正快速地步入老龄化时代。人口的老龄化使家庭养老不堪重负。由于市场经济对人们思想的冲击,人们的道德水平开始滑坡,许多子女舍老家顾小家。据调查,目前农村子女基本能尽赡养义务的不足,半数以上的老人在年老体衰时,经济上无保障,生活上缺少照料。随着农村的非农化和城镇化,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城,有些甚至常年居外,就业的巨大压力以及自身社会保障问题的困扰使他们对老人无暇照顾。近几年来,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农业不仅面临巨大的自然风险,而且还要承担严酷的市场风险,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土地的保障功能日渐衰退。以上诸因素无疑使农村家庭养老举步维艰,单纯依靠家庭养老已是不现实的选择。集体养老功能弱化殆尽我国目前的大部分农村集体组织同样也没有实力担负起这一重任。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以来,农民的劳动收人归个人所有,上缴农业税和各种提留统筹外,发展公共福利事业的大量资金难以筹措,集体保障的基础几乎不复存在。尤其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进行,大部分村集体早已负债累累,目前保证农村“五保”老人的最基本生活需要都比较困难,更不要谈广大农民的养老问题,社会养老保险是当前广大农村居民养老方式的理性选择力,解决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不仅是解决目前占全国老人数最多的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而且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现代化事业。农村养老保险事业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具体体现在有利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实施。计划生育工作一直以来是我国农村的“头疼”问题。

四、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对社会养老保险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由于基层干部对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宣传不到位,致使农村居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知之甚少。缴纳保费,许多农民误认为是政府巧立名目集资摊派,对于个人能否从中受益持怀疑态度,尤其是社会养老保险的投资回报期一般都很长,他们更是怕政策变、领导换、贬值难兑现、上当又受骗。许多农民认为与其将钱投人“无底洞”,还不如留给儿孙以期将来得到善待、虽然部分适龄农民也投保,但许多是出于一部分村干部的压力和从众心理。

2、参保率低,投保档次低,保障水平差。截至目前全国有个省多万农民参加了农保,基金积累多亿元,但参保率不足。即使这不足的参保人中,大多数是投了《基本方案》中规定的个人投保档次中的最低一档,即使不考虑银行利率下调或通货膨胀等因素,农民领到的这些养老金对于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更何况随着经济的发展,一般物价会上涨,通货膨胀亦不可避免。

参考文献:

[1]李敏,姚传飞.雇主和农民工不签合同制度经济学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01).

[2]刘林平,陈小娟.制度合法性压力与劳动合同签订——对珠三角农民工劳动合同的定量研究[J].中山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3]季洁.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实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0(20).

[4]崔春岩.吉林省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4.3%[J].劳动保障世界,2010(08).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养老
养老生活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更无忧了
缴纳两份社保可同时享受两份养老金吗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