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区共管的庐山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

2017-04-14 00:29张良泉
山西农经 2017年8期
关键词:共管文化景观庐山

□张良泉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13)

基于社区共管的庐山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

□张良泉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13)

随着庐山的旅游开发与发展,庐山文化景观遗产区所牵涉的社区与庐山的发展也产生了冲突,庐山文化景观遗产难以得到保护。由此,社区共管作为协调二者关系的一种方法与手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社区共管模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庐山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数据得出庐山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现状,并研究分析其他案例地提出基于社区共管的庐山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路径。

社区共管;庐山;文化景观遗产;保护

1 研究背景

如今旅游业发展迅速,由于世界遗产可以向人们展示历史风貌,传承古老的文化,迎合了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而我国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差强人意,如何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对遗产地进行合理、科学、理性的消费型旅游开发,成为了众多学者与政府面临的棘手问题。

上世纪90年代早期,中国引入了“社区共管”模式。1993年,社区共管首次出现在贵州草海,其希望提升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并提高居民保护草海生态环境的积极性。社区共管模式在中国实施已有20年之久取得了成效,其不仅给社区居民机会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促成了资源对立型社区向生态和平型社区的转变,同时也解决了社区的民生问题,促进了社区的发展。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

本研究采用了 Likert量表方式设计问卷,针对庐山社区居民对于庐山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社区共管看法进行抽样随机发放,以获得第一手的原始数据。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有效问卷4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0%。

2.2 分析方法

2.2.1 信度分析。问卷信度是指根据测验工具所得到的问卷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反映被测特征真实程度的指标。信度的大小一般用信度系数来表示,信度系数越大,表明测量的可信程度越大。

2.2.2 效度分析。问卷的效度是指问卷的内容是否充分覆盖了要调查内容的全部范围,这是对问卷内容的一个整体的主观评价,可通过计算 Pearson相关系数来测量,相关系数越显著,量表的内容效度越高,一般要求所测变量单项与总和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0.8之间。

2.2.3 描述性分析。通过Excel、SPSS软件对问卷最终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数据的平均值与方差对当地居民眼中庐山的保护现状与对社区共管的看法做出模糊估计。

3 研究结果和讨论

3.1 信度分析

经内部一致性检验,问卷整体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662,大于0.65,表明问卷整体的内部一致性一般。其中各分量表系数为0.704、0.637和0.653,都大于0.65,表明各维度内部的一致性一般,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总体说明问卷信度中等。

3.2 效度分析

在调查问卷有着一般信度的基础上,经KMO和Bartlett检验进行问卷的结构效度分析,主要验证量表各项目与量表本身是否相符。问卷KMO值为0.881>0.5,在0-1之间,偏相关性较好。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概率P=0.037<0.05,表明问卷具有较优的结构效度,问卷设计较为合理。

3.3 问卷调查描述性分析

一般认为,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的Likert五分制量表得分平均值在(1.0,2.5)之间表示反对,(2.5,3.5)之间表示中立,(3.5,5.0)之间表示同意。“社区居民保护意识”的总均值为3.13,且除“保护庐山文化景观遗产具有重要意义”(M=4.48)以外,其余项的均值都小于3.5,表明社区居民认为保护庐山遗产十分重要。但其中“当地居民十分了解文化景观遗产的概念”的均值为2.10,“当地居民十分注重保护庐山的文化景观遗产”的均值为2.75,说明虽然社区居民认为保护工作重要,但对庐山文化景观遗产的概念模糊和对其的保护工作较差。

“庐山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现状”的总均值为2.46,位于(1.0,2.5]之间,可见社区居民对于庐山保护现状的评价普遍不高。从具体的项目来看,“政府会定期宣传保护庐山文化景观遗产的重要性”均值最低,说明政府在遗产保护的宣传工作不到位。此外,在(1.0,2.5]之间的项目有“庐山的现代化对遗产保护有积极作用”和“管理部门对庐山文化景观遗产保护职权分明”。

“社区共管的态度”的总均值为3.68,整体水平较高,说明了大部分居民对“社区共管”持支持的态度。而“对社区共管管理模式非常了解”的均值为1.93,表明居民对社区共管的概念基本空白。

4 结束语

4.1 研究结论

(1)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年来,江西省先后出台的关于对庐山风景区的保护措施,也只是“照葫芦画瓢”,没有依据庐山的实际情况与地方特点制定出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的措施。

(2)旅游开发对庐山文化景观遗产的破坏

旅游开发对遗产造成了直接破坏与间接破坏。此外,庐山的文化景观遗产出现了建设性破坏的现象,人为复古、仿古的重建混淆了庐山发展历史的真实性,破坏了庐山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

(3)忽视对庐山古文化原真性的保护

由于小部分社区居民的保护意识不强与管理部门监管不足,导致庐山古别墅改造,仿造的事件屡禁不止,掩盖了庐山别墅文化的原真性。

(4)对社区居民的管理不到位

庐山内社区居民破坏性利用的事件屡见不鲜,比如社区居民对庐山内自然资源的利用没有节制,为了私利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条例进行狩猎、偷盗林木等行为,尤其是在别墅的利用方面。

4.2 庐山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措施

(1)建立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旅游经营模式

庐山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是使社区居民可以获得持续收益以及遗产地文化的持续传承。社区共管模式下的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旅游经营模式可以满足社区居民的诉求,还可以使得社区居民更加直接的获益,对庐山文化景观遗产原真性的保护与遗产地文化原真性的传承具有积极地作用。

(2)设立“社区共管”的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应以庐山社区选出的居民代表为主体,保证社区共管机构的代表性和管理水平,并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更好地协调与政府管理部门的关系。并邀请第三方利益代表、学者、专家、高校教授等成立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管社区共管委员会与庐山管理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

(3)建立“社区共管”有效的运行机制

一个完善的机制需要包括监管机制、信用机制、激励机制以及反馈机制。监管机制、信用机制是对内的,主要是社区、共管委员会、政府部门之间的信任度与相互监督,激励机制、反馈机制是对外的,主要是保证庐山内基层管理人员与普通社区居民对于参与管理与保护庐山遗产原真性的积极性,反馈机制有利于通过外部的反馈加强委员会的内部建设。

(4)构建社区旅游和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旅游的协调机制

在旅游开发中,充分调动起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建设热情,使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庐山文化景观遗产原真性的保护当中。这样不仅减轻了庐山文化景观遗产地旅游的压力,同时还解决了社区居民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庐山文化景观遗产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参考文献:

[1]唐远雄,罗晓.中国自然资源社区共管的本土化[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97-101.

[2]李彧挥.完善社区共管,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广西林业科学,2004,01:54-56.

1004-7026(2017)08-0010-02

K928.3

A

张良泉(1996-),男,安徽淮北人,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8.008

猜你喜欢
共管文化景观庐山
共管账户在跨境股权交易中的运用
做一次庐山客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毛泽东登庐山
《李白 庐山谣》
日本否认欲与俄“共管”北方四岛
对首尔梨泰院伊斯兰街道的文化景观解释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和文化认同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
华洋共管新格局的开启(1914-1930)——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华董选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