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智慧教育 为创建智慧城市助力

2017-04-15 17:20姜晓光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4期
关键词:沈阳市教研智慧

姜晓光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让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智慧教育亦成为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流。2008年,IBM(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在《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议程》中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国际社会将其定性为推进全球智慧教育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事件;2009年,美国中西部的迪比克市与IBM共同宣布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2013年,中国也与时俱进地提出要在2017年打造出首批包括沈阳在内的智慧城市战略。可见,智慧教育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高度融合而产生的数字化教育发展新模式,通过利用智慧教育构建智慧化环境,培养智慧型人才,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助力。近年来,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大力实施智慧教育,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高起点智慧教育谋划,夯实信息化建设根基

近年来,于洪区委、区政府在创建教育强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等方面积极投入,保障机制完善,特色应用创新,使教育现代化资格准入和信息化建设两项阶段性工作走在了沈阳市的前列。2016年11月15日,沈阳市教育局、沈阳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于洪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第二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督导验收,全体评估组成员和来自全市14个区县(市)教育局领导对于洪区的工作进行了赞扬与肯定——于洪区的智慧教育集中代表了沈阳市智慧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为沈阳智慧城市的创建树立了榜样。

为推进沈阳智慧城市建设,于洪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区建设。区教育局科学规划论证,动员全区校长、教师积极打造智慧教育平台。区电教馆依托沈阳市教育城域网,搭建了“精细管理——桥之脉、教研培训——桥之魂、资源共享——桥之基、教学互动——桥之眼、育人可視——桥之灵、保障服务——桥之堤”的智慧管理、智慧教研、智慧评价、智慧科研体系的智慧教育平台。2016年9月26日,在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召开的信息化工作研讨会上,于洪区电教馆馆长石猛代表沈阳市进行了经验交流,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区电教馆也被授予“东北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沈阳市的智慧教育走在了东北地区的前面,而于洪区更是沈阳智慧教育的示范基地。

“十二五”以来,于洪区委、区政府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为创建教育强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扶持,以点带面;软硬并举,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及硬件环境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02亿元,面向多领域、把握关键点,先行先试、超前布局,逐步夯实教育信息化根基。并依托沈阳教育城域网建立二级站,每年投入36万元租用联通公司裸光纤53个点位,全部实现区内所辖学校“校校通”,这标志着于洪教育又向信息化迈出了一大步。如今,于洪区49所中小学共计998个班级全部实现了“班班通”,投影白板互动教学成为常态,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全面整合;全区2784名教师全部开通了“人人通”,通过个人网络空间不断提升专业化素养,大大地提高了教书育人质量。截至2015年底,全区所有学校实现了多媒体数字校园全覆盖,为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智慧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微课平台系统、远程互动教研系统等平台体系的打造,强有力地支撑了师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学业评价水平、特长养成水平,为“智慧于洪”的创建提供了发展空间和人才保障。

二、高标准智慧教育创新,

抢占信息化制高点

一是服务一线,为学校发展提供平台。于洪区智慧教育工作依托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围绕“一个核心,两个突破,三个服务”工作思路高水平创新,以应用为核心,以课堂教学改革和数据采集为突破,坚持为学生成长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依据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要求,全区教师在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全部开通了“人人通”空间,通过网络空间随机开展区级、校级、班级三级网络平台互动对接。现已在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传信息资源16531条,下载资源55389次,教师空间开通率100%,班级空间开通率100%。各学科教研员将本区优质资源上传到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进行共享,校级管理员把校本特色资源上传到班级网络平台,不断丰富区、校资源库,使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共享。

二是以智慧资源建设为重点,为教师提供教学融合平台。于洪区电教馆积极推进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融入教研培训之中,在保证平台基础数据操作上加大与各学科教研员的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名师社区”和“教研社区”的引领、带头与辐射作用,实现线上智慧教研,提高智慧教研效率。智慧教研的本质是以教师专业成长为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并创新有效的智慧教研模式,以实现个性化、智能化和体验化成长环境,形成智慧教研培训内容和优质教研资源科学共享机制,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并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如沈阳市一七○中学开通“名师社区”26个,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全部学科,通过教研员带动教师应用好智慧教学管理功能,通过教师引领学生使用好智慧课堂空间,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共享,提升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智慧教育资源在大数据时代实现了学习者打破时空界限,随时随地利用收集的数据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层次知识,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智慧建构。如东平湖街第一小学(以下简称东平湖一小)校长佟立东利用智慧教室大屏幕为来校调研的国家及省市领导和专家亲自演示的“转变管理方式、实现网络办公、提高课堂效率、助力教研科研、畅通家校互动、拓展育人途径、提升培训质量、科学评价师生”八大智慧管理模块,就彰显了“用诚心酿品位、用恒心塑品牌、用爱心铸品行、用信心砺品质”的数字校园建构特色。

三是智能维护,为智慧教育发展筑建桥梁。于洪区以建设“数字校园”助推智慧教育发展,加大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一项战略举措。目前,该区已经实现了“光纤千兆进校园,百兆到桌面;班班通,堂堂用”的目标。为确保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时空性和效益性,于洪区推出了高端智能维护先进举措。区教育局根据数字校园的建设要求,结合基层学校的实际需求每年拨款40万元专项经费,依托沈阳市信息技术支持与运营维护平台,对全区信息化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创新了依托支持服务平台、组建专业维护团队、形成维护机制的制度化和常态化三项智能维护举措,保证了全区智慧教育体系的高效、畅通、安全运行。于洪区作为沈阳市信息技术支持与维护试点工作的示范区,得到了中央电教馆领导与专家的高度评价,先后接待了来自湖北、江西及省内各市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校长和教师的参观学习。

三、高水平优化智慧教育资源,

全面提高智慧教育水平

于洪区高水平整合优化智慧教育资源,打造出“市教研院专家引领、区教育局行政推进、区电教馆组织落实、各学校实践研究”的智慧教育发展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使智慧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升,更好、更快地推进本区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区域智慧教育环境全面优化。于洪区顺利完成了教育云数据中心、网络安全与监控中心、数字校园运营维护中心和教育资源云平台的打造,为全面提升区域智慧教育整体水平提供了保障;实现智慧教育的大数据管理和高效的资源共享服务,科学统筹市、区、校三级交互式教学设备、校园网站、电子备课、电子阅览等资源,实现了无线网络系统无盲点、全覆盖。目前,于洪区以“云服务”理念创新构建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基于网络的业务平台和工作模式运行顺畅,基于数据采集和分析的监测评价系统日臻完善。

二是教师队伍的智慧教育能力不断优化。于洪区与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学习科学委员会共同开展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新教师培养”已深入推进,课程以智慧教师养成为目标,主要围绕“信息技术背景下回归教育本源,关注个体成长与能力获得;基于课程教学实践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身心协调成长,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数据思维视角下的学生身心发展数据的挖掘与应用”三大智慧能力提升主题,形成了以全区教师智慧教学学科全覆盖为基础,以“交互式教学”“计算机大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大赛”为突破点,以教师“个性化学习”为切入点的教师智慧教育素养发展与提升的新常态。

三是智慧培训方式的不断优化。于洪区依托沈阳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培养一批具有智慧教育理念和智慧教研实践操作经验相结合的省内领先、市内示范的教师队伍,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用线下的实际教学活动资源,丰富线上的网络研讨交流活动,用线上开放性的免费资源补充线下触及不到的知识。这种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互动,更有效地保障了智慧培训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于洪区的智慧教育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智慧教研”被纳入沈阳市“十三五”智慧教研规划课题,于洪区获评辽宁省和沈阳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试点单位。全区有509位教师获得国家、省、市级信息化教学优秀成果;在沈阳市首届教师空间大赛中,全区有25位教师获奖,其中平罗中心校的戴鑫等四人获得教师个人空间一等奖;宏发学校获得沈阳市首届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并代表沈阳市参加在安徽举办的全国机器人比赛中获得二等奖。2015年,东平湖一小“数字校园建设”和区电教馆“教师可视化成长社区”两个智慧教育平台作为信息化区域应用先进典型,代表辽宁省参加了在山东青岛举办的全国首届教育信息化应用巡展,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于洪区智慧教育创新、发展、提升的可喜成果,为全国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发挥了典型、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于洪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于洪智慧城区建设,创新發展智慧教育,全面培养智慧人才,继续以“提升智慧教育水平,加快实现于洪教育现代化”为目标,重点启动数字校园应用提升工程,建立完善的教育大数据模式,积极开展智慧教研创新活动和智慧科研应用研究,让于洪人的智慧教育之梦圆满实现。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沈阳市教研智慧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用适合的教育成就幸福的人
获奖名单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