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个少数民族同胞掉队

2017-04-15 19:17刘锐袁绍阳
当代贵州 2016年49期
关键词:黔南黔南州全州

刘锐?袁绍阳

定责定人抓好落实,亮出作战图,立下军令状,建立领导体制机制、业绩考核机制、扶贫长效机制……黔南州正用真扶贫、扶真贫的实际行动,抓好精准扶贫。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属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总人口415万,少数民族占58%,现有农村贫困人口58.29万人。

“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殷殷嘱托。

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黔南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为基本遵循,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發展全局,在贵州省率先出台“1+9”精准扶贫同步小康行动纲要,黔南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减贫目标,积极履行“五主”“五包”责任,用心用情用力科学治贫、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有效开展。

“到2018年,全州要基本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58.29万人脱贫,贫困县乡全部摘帽,83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黔南州委书记龙长春掷地有声。

注重顶层设计

推动工作落实

2016年,新一轮脱贫攻坚启动实施以来,黔南州先后召开10余次到县到乡(村)的扶贫工作调度会、推进会,强化产业和就业扶贫的重要抓手,着力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

为落细扶贫政策,黔南制定出台《黔南州关于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的实施意见》《黔南州山地旅游扶贫攻坚工作方案》《关于开展社会保障兜底推进精准扶贫的行动方案》等27个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多次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实行调度制度,开展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分析研究脱贫攻坚中新情况,及时解决新问题。

为保障扶贫工作有坚实的人力物力基础,2016年5月,黔南下发《关于县乡扶贫开发机构和队伍建设意见》,要求加强县级扶贫机构队伍建设,全州乡镇(办事处)都要设立扶贫工作站,贫困县乡镇扶贫工作站不低于8人,非贫困县乡镇扶贫工作站不低于5人。

探索脱贫攻坚新机制。龙里县自主开发了“扶贫伴侣”软件系统,对扶贫工作进行全程监控;罗甸县的“一借双贴”、 深化拓展“四带” (带资金、带技术、带民增收、带农增效)内涵,把“四带”示范创业活动目标定为带动贫困村发展,助推贫困户致富;三都县的贫困户以土地、项目入股,组建了突击队、先锋队、乡情队、志愿队以及共济队“五支队伍”;瓮安县农村贫困户转移脱贫;长顺县“藤缠树”扶贫产业利益联接模式,即以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为“树”,以贫困农户为“藤”,让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抱团发展,实现项目建设效益共享,达到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目的;独山县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脱贫”活动;福泉市出台了高中阶段全免费的政策,率先在全省开展教育扶贫“斩穷根”。

在党建扶贫上,全州重视村“两委”和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选派优秀年青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培育农村党员致富能手;实施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行动计划。组建巡回医疗志愿服务队、支教服务队、农技服务队、同步小康工作队四支队伍,深入贫困乡村、贫困户驻点开展服务。突出抓好“扶贫先扶志”,消除贫困户“不富也安”或“小富即安”思想,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树立自强不息、勤劳脱贫、产业致富的意识,变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

黔南州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2016年通过多次组织贫困识别建档立卡“回头看”,建立了工作落实的背书制度,逐户精准复核58.29万农村贫困人口信息,发放贫困户登记卡15万余份,录入遍访贫困户信息3150万余条,修正补录了贫困户信息21万余条,贫困识别准确率从2015年度的80%提高到目前的96.3%,提高了16.3个百分点。

产业扶贫来助力

多措并举拔穷根

2016年4月7日-9日,由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带队,观摩黔南州3个县13个扶贫项目点。惠水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罗甸县蔬菜扶贫产业园、罗甸县留守儿童学校等,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黔南以资源为定位器,切实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认真规划、狠抓落实,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增收。

目前,全州基本形成了北茶、畜、禽,南菜、果、药的特色产业布局,特色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的70%以上,成为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

黔南还提出引导贫困户种上“摇钱树”和推进茶叶、刺梨、蔬菜、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发展,为贫困农户找到了符合选产业、定发展模式。据统计,年度投入产业扶贫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占年度资金的30-45%之间。

在抓精确瞄准,因户施策的同时,黔南州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州新增各类农民新型经营主体606家,覆盖贫困人口7.96万人。目前,全州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959个,入社会员8.3万余人,带动就业农户21余万人,有家庭农场431个,农业企业521家,解决了4.1万人的就业。

为缓解资金短缺矛盾,制定了《黔南州金融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分别出台了“特惠贷”相关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与农村商业银行签订了《扶贫小额贷款信贷风险补偿金合作协议》,全州共落实“特惠贷”风险补偿金7825万元。截止11月,农商行(信用社)共为贫困户发放“特惠贷”26亿元。州相关部门还出台了《黔南州脱贫攻坚基金设立方案》,充分利用州级融资平台积极进行融资,目前,州级建立扶贫基金18支1500亿元,建立产业扶贫基金150亿元,这些都为产业扶贫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围绕推进产业扶贫和脱贫攻坚,黔南各县(市、区)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结合农村“三变”改革,积极试、大胆创,闯出了一些具有黔南产业扶贫特色的新路。如:长顺、龙里、福泉的项目资金入股分红;罗甸、独山对“特惠贷”实行政府平台统贷统还,使建档立卡户贫困户包赢不亏、稳赚不赔;以惠水、龙里、荔波为重点的电商扶贫模式;瓮安的农村贫困人口转移脱贫;贵定、都匀等的公益岗位安排贫困农户转移就业等等,加快推动了脱贫攻坚进程。

积极做好与广州市的对接沟通,签订了《广州市对口帮扶黔南州2016-2020年合作框架协议》,实施2016年度9600万元帮扶项目,引导企业、团体、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探索和创新了扶贫开发模式,推行“菜单式”扶贫等,推进了项目精准帮扶。

强化责任担当

打好脱贫攻坚战

为把扶贫工作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正做到责任到人,黔南在州、县(市、区)、乡镇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州、县、乡镇、村,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逐级立下“军令状”,全州共签订责任书 1412份;州(县、区)直各部门相继成立了扶贫工作专班,负责扶贫工作;县(市、区)成立了脱贫攻坚专项指挥部。按照“五主”“五包”的要求,将减贫任务分解到县、乡镇、村,落实到人,确保减贫目标如期实现。

黔南州还制定了《黔南州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督查实施方案》,2016年3月、4月、6月、7月、10月,州扶贫局开展了5次专项督查;共发《督查通报》4期,项目建设、资金备案、报账《通报》11期,资金管理《整改通知》5期。配合州督查督办局常态化督查13个县(市、区)和15个州直部门,有序地推动了脱贫工作的开展,有效地遏止“乱作为、慢作为、不作为”现象。

7月,制定了《黔南州2016年度上半年镇(乡、街道)脱贫攻坚工作督查考核方案》,7月21日至27日,由州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抽调52人组成13个考核组,复核103个乡镇半年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并进行排位,进一步压实责任。

定责定人抓好落实,亮出作战图,立下军令状,建立领导体制机制、业绩考核机制、扶贫长效机制……黔南州正用真扶贫、扶真贫的实际行动,抓好精准扶贫。 (责任编辑/ 张立人)

猜你喜欢
黔南黔南州全州
春日花田映红颜
绿色贵州引客来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黔南州各县认真贯彻落实州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精神
黔南: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行动扎实推进
大交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