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

2017-04-15 20:25陈绍奇叶飞
当代贵州 2016年49期
关键词:第一书记贫困村贫困户

陈绍奇?叶飞

石阡立足实际,通过捆绑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人员、措施等聚集脱贫攻坚,抓牢七大主题扶贫,迅速打响脱贫攻坚战。

连日来,铜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石阡县委书记皮贵怀,县委副书记、县长田运栋走进龙井乡、国荣乡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情况。在一个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他们认真查看房子的建设情况并与搬迁贫困户们亲切交谈,鼓励他们要积极配合政府的政策措施,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会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由于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力有序推进,群众的顾虑打消了,贫困群众纷纷搬进新房。

自2015年10月以来,石阡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捆绑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人员、措施等聚集脱贫攻坚,立足实际,抓牢七大主题扶贫,迅速打响了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战争。

“全县脱贫攻坚实行军事化统一指挥、挂图作战,通过指挥部办公室实体化高效运行和11个工作组同时起跑向前冲锋,形成全盘参与大扶贫工作格局,将向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两级立下的脱贫攻坚‘军令状内容不折不扣完成好。”皮贵怀说。

党建扶贫:

“十好”行动+“四子”法

2015年4月,石阡县在积极配合和对接服务省市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选派好本级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同时,因地制宜探索出以选准好路子、住进好房子、养育好孩子、过上好日子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服务群众“四子”工作法。

2016年,石阡县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回应基层迫切而普遍的实际需求,在党建扶贫部门中实施以培植好主导产业、组建好专业合作社、链接好龙头企业、发挥好乡贤会作用、兑现好惠农政策、打造好绿色庭院、实施好基础设施项目、创办好乡村幼儿园、培育好集体经济、选配好村支两委班子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十好”行动。

石阡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敖华说,第一书记服务群众“四子”工作法和党建扶贫“十好”行动,很好解决了党建扶贫部门和第一书记在帮扶村不知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有效避免了党建扶贫部门帮扶走过场玩虚招、第一书记驻村不深入效果差现象。

目前,石阡县11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帮扶村贫困户拟定脱贫措施2000余条,帮助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31个,帮助协调基础设施类项目资金4000余万元,修建通组路、串户路、产业路215公里;帮助组建专业合作社234个,自筹和协调产业发展资金3000余万元,链接龙头企业20余家。108名第一书记共参与村庄规划、产业发展、落实社保政策等4300余次;帮助落实扶贫项目137个,扶贫资金6694万元;协调开展助学活动300余次,义务送医活动180余次;走访2.8万人次,帮助群众办解难事、办实事7600余次。

财政扶贫:

量化到户+保底入股分红

2016年,石阡县财政安排2000万元以上用于脱贫攻坚,整合各类资金8000万元以上投入大扶贫。该县结合实际,尽可能采取量化到户、股份合作、保底分红、滚动发展方式,将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本庄镇将156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每户2万元量化到贫困户,入股亿强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并签订利益联结协议书。在10月20日的现场分红仪式上,该镇黎坪、沙沟、茶溪、葛闪渡、长官司等5个村的78家贫困户户均领到了1000元红利。

石阡县还为50个贫困村安排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348.5万元,用于扶持壮大、滚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2016年,石阡县试行“精扶贷+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石阡县温泉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吸纳了龙井、甘溪、青阳、花桥四个乡镇的1055家贫困户以 “精扶贷”入股,每年按5000元分给每家贫困户红利、按一定比例分给贫困村积累集体经济收入,8月5日已首次分红316.5萬元。

目前,石阡县国开行茶叶贷款余额2.27亿元,发放烟、畜、茶等产业化小额贷款余额1.58亿元,贷款覆盖38392户,172764人,其中,贫困户20126户,贫困人口113540人;发放“一高一特”贷款余额为1.03亿元。

石阡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扶贫办主任彭胜宏坦言,金融资本的大量注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过程中存在的资金难问题。

产业扶贫:

园区带动+特色产业

石阡县通过“先建后补”模式发展扶贫产业,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不积极、管理上不到位的问题。截至2015年底,已建成4个省级农业园区,9个市级农业园区,8个县级农业园区;共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31家,县级17家,农业专业合作社327个。2016年已完成标准化茶园面积3万亩,新植精品水果面积1.51万亩,完成县蔬菜种植面积17.27万亩,完成中药材种植4万亩,种植脱毒马铃薯1.1万亩;新发展生猪养殖大户10户、肉羊养殖大户10户、肉牛养殖大户10户、蛋禽养殖大户18户、肉禽养殖大户3户。

龙塘镇神仙庙村通过大力发展茶产业,荒山变茶园,青山变银山。基础设施建设逐年改善,村容村貌变化空前,产业路四通八达,通村路硬化到寨,串寨路基本通达,产业发展带动了乡村旅游,办起了农家乐。现有茶园2300多亩,占耕地面积的80%,惠及1700多人,提前实现人均1亩茶的目标,投产茶园达1500余亩,年收入500余万元。该村现有省级龙头企业、加工厂和茶青交易市场各1个,为贫困户提供了150余个就业岗位,帮助80个贫困家庭300余人脱贫。

本庄镇凉山村2011年以来,采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形式,发动村民入股、流转土地,建立专业合作社,探索出 “6211”收益分配模式,即将集体收益的60%作为社员分红,20%作为合作社发展流动资金,10%用于村公益设施建设,最后10%中的5%用于村集体经济积累,5%用于民政兜底户入股资金。经过4年艰苦努力,如今,该村合作社今年年底将拿出150万进行分红,最终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年底领分红,存款信用社,贷款再支持”的长效致富循环。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玲告诉记者,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顶山脚下的坪山乡佛顶山村过去是穷乡僻壤的代名词,刀耕火种是这里村民的原始生活方式。近几年以来,该村通过采取“一带三促”模式(支部带协会,协会促产业,产业促发展,发展促和谐),挖掘仡佬文化、开发旅游产品、办农家乐、提供其它旅游服务、发展生态养殖等发家致富,成为了记得住乡愁让城市更向往的地方。目前,旅游协会带动农户100余户,600余人增收致富,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实现旅游收入1500万元以上。基本实现人人就业,户户有产业。

全面扶贫:

极贫乡+贫困村+贫困人口

石阡县抓住省委常委定点包干国荣极贫乡脱贫攻坚的难得机遇,围绕《石阡县国荣极贫乡定点包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组织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省市盯住重难点,科学编制了208项拟投资27.72亿元的国荣极贫乡脱贫攻坚规划,打好国荣极贫乡基础设施脱贫攻坚战、产业发展攻坚战、旅游扶贫攻坚战。同时,把握好铜仁市融资200亿元投入脱贫攻坚的大好时机,复制、推广、应用好国荣极贫乡脱贫攻坚战的经验模式,定员定人全覆盖包干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开展大调研、大规划、大实施、大督查,把 18.46亿脱贫攻坚基金用在刀刃上,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实现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

石阡县在攻克难点抓好七大主题扶贫的同时,统筹抓好基础设施扶贫、易地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兜底扶贫、生态扶贫、电商扶贫、文化扶贫等,奋力实现脱贫攻坚点上突破、面上提升。

“脱贫攻坚就是要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不落下一个乡镇、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人口,才能最终在2020年与全省、全国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石阡县委副书记、县长田运栋说。(陈绍奇单位:石阡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邓万里)

猜你喜欢
第一书记贫困村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驻村第一书记
宽带网络将覆盖90%以上贫困村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