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为民初心?凝智聚力脱贫

2017-04-15 22:51杨艳
当代贵州 2016年49期
关键词:黔西南州老同志老干部

杨艳

截至目前,全省老同志帮助群众落实扶贫项目256个、项目资金6784万元,帮扶困难群众6803人、留守儿童7238人、空巢老人2511人,建立产业发展示范基地57个。

在贵州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活跃着一支特别的队伍,他们就是离退休干部。

2016年初,省委老干部局下发了《在全省离退休干部中实施助推同步小康“百千万”帮扶行动工作方案》,在全省老干部中组织“百名老专家参与精准帮扶”“千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万名老干部参与结对帮扶”,为组织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一石激起千重浪。“百千万”帮扶行动工作方案下发后,在贵州省广大离退休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广大离退休干部积极响应,纷纷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截至目前,全省共有764名老专家、1016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16509名离退休干部通过“精准帮扶”“结对共建”“结对帮扶”的方式投身于各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帮助困难群众找出路、想办法、抓产业,向贫困发起“集中攻势”。

这些离退休干部是怎么参与?他们给基层群众带来了什么?他们下去取得了哪些成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老干部工作者和基层干部群众,他们对贵州离退休干部凝智聚力助脱贫的那些事纷纷给予点赞。

离岗不离党

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谈起开展老干部助推同步小康“百千万”帮扶行动的初衷,贵州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老干部局局长石松江说:“今年是贵州省‘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要求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坚决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广大离退休干部有继续为脱贫攻坚事业发光发热的愿望,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大扶贫战略,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着力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引导老干部为党委、政府分忧,为脱贫攻坚献智出力上来。”石松江表示,全省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通过搭建一系列平台载体,极大调动了老干部积极性,越来越多老同志热情投身扶贫工作,切实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尽己所能。

离退休干部们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百姓家里,帮助村里理思路、引资金、促发展,与贫困群众一道,共同探索脱贫致富之路。

遵义市离退休干部工作局结合当地的实际,研究制定了“三二二”脱贫攻坚工程实施方案,全市74名老专家通过“精准帮扶”为基层群众有针对性地提供了技术指导、技能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的支持,2065名离退休干部与困难群众、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结对,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着力补齐脱贫攻坚中的“短板”。

在六盘水市,一个由1385名离退休干部参加的老干部服务团活跃在基层。这是六盘水市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三大战略,组织动员全市离退休干部参与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该市还在市直机关成立了“大扶贫”服务团临时党委,下设25个党支部,直接“结对帮扶”到村。

在黔东南州,有1697名离退休干部参与“结对帮扶”,成为同步小康的“助力员”、党的政策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员”;黔南州83名老专家成立了19个专题调研组(服务团),围绕州委州政府“6631”战略布局开展调研,为当地经济建设建言献策,为生态移民工作做政策宣传和矛盾纠纷调解;安顺市则充分发挥老科协的重要平台作用,组织老干部对关岭县关索中学支教老师开展岗前培训、组织建筑专家举办新农村建设房屋建筑技术培训、邀请茶叶专家到镇宁座谈调研,指导相关企业发展生产黑茶,深入西秀区大黑、顺河村开展经果林种植和稀缺资源保护等指导服务;铜仁市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局组织老干部、老专家开展“送文化下乡”……一项项有力的措施,一个个有效的平台,搭起了广大离退休干部参与脱贫攻坚的桥梁。

老干部们尽心尽力的帮助,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乌当区偏坡乡村民刘汉方告诉记者,贵阳市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开展老专家“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让他受益匪浅,听了老专家对果树种植技术的讲解,以及技术上的指导,收获颇多,老刘相信,明年他一定能脫贫。

离乡不忘本

一种不能割舍的家乡情结

“我是从晴隆县长流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回乡参加脱贫攻坚,我坚决响应。”84岁高龄,满头银发的黔西南州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李昌琪,是黔西南州返乡扶贫的老干部中年龄最大的一个。“长流不脱贫,我们不离开!”李昌琪向家乡父老承诺,并担任了家乡长流乡“民意调查·精准扶贫”顾问及长流乡溪流村名誉书记,同时他还动员了7位老干部返乡分别担任长流乡7个行政村的名誉书记。如今,这8位平均年龄68岁的老干部克服各种困难,与当地村干部吃住在一起,在长流乡已经工作了一年多时间。

在黔西南州,退休后返乡担任村“第一书记”“名誉书记”“民意调查·精准扶贫”顾问的老干部有195人。

在脱贫攻坚的另一个主战场毕节市,有1219名离退休干部参与了“结对帮扶”,为当地困难群众、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提供帮扶资金14余万元,其中有38名离退休干部回到出生地、生长地、工作地担任“第一书记”和“发展顾问”。

为激发更多的离退休干部参与到“百千万”帮扶行动中来,省委老干部局于2016年6月24日在黔西南州举办了以“脱贫攻坚我参与,‘两学一做我争先”为主题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贵州老干部讲坛”。到基层参与脱贫攻坚的离退休干部代表、基层干部群众代表讲述了老同志到村扶贫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带来的明显变化,进一步激发了老干部参与“百千万”帮扶行动的热情。

按理说,退休以后完全可以在家抱抱孙子、享享清福,颐养天年,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回到家乡参与脱贫攻坚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李昌琪说:“我们在城里的生活的确很舒适,但一想到家乡人民群众还未脱贫,生活很苦,我心里不安啊!”这是一种“乡愁”,一种不能割舍的家乡情结,一种“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质朴情怀。

助力不旁观

一种增添正能量的普遍共识

“脱贫攻坚,我们决不当‘局外人,要争当‘助力员。”这是广大离退休干部的共同心声。

10月21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黔西南州教育系统老同志撰写的调研报告《抓住机遇 结合实际 积极推进民族地区中小学法制教育》上批示:“贵州推进民族地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做法很好。”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国务委员孟建柱批示:“贵州黔西南自治州等地区关工委会同当地党委、政府部门在青少年与孩子中开展普法教育的做法很好,值得各地学习借鉴。”7月22日,在全国老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推进会上,贵州省作了题为《聚焦脱贫攻坚 开展正能量活动》的经验交流发言;7月27至29日,全国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在我省召开,贵州省老同志聚焦脱贫攻坚办实事的有关做法,成为大会交流的重要经验。今年9月,中组部老干部局副局长赵庆在贵州调研时,高度评价贵州实施“百千万”行动、助力脱贫攻坚等做法,称之为老干部工作的“贵州现象”。

情深一片谋发展,力集一处为民生。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老同志帮助群众落实扶贫项目256个、项目资金6784万元,帮扶困难群众6803人、留守儿童7238人、空巢老人2511人,建立产业发展示范基地57个。各地老同志捐款捐物共计6000多万元,受益学生30余万人,其中80%为留守儿童。全省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1350期,培训农村青年21.5万人次。

“老领导们来以后,长流发生了很大变化,帮助我们不仅从物质上脱贫,更从精神上思路上脱贫,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奋起直追,早日实现小康。” 谈起老干部返乡参与扶贫带来的变化,晴隆县长流乡党委书记李秀松如是说。

“全省离退休干部作为脱贫攻坚队伍中的‘新生力量,更多的是在精神上给群众增添了信心和动力,当地群众看到这些老同志如此忘我的投入到扶贫攻坚工作中,都受到极大的鼓舞和震撼。”石松江说。(责任编辑/张立人)

猜你喜欢
黔西南州老同志老干部
田野里,丰收忙
印江自治县全力做好老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黔西南州 黔西南州委老干部局召开中心组理论学习暨第四季度集中学习研讨会
欢声笑语迎国庆丹枫迎秋度重阳
喜迎重阳节,展现“银龄”风采
对时间序列分析过的黔西南州经济增长预测结果实证分析
惠水县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开展庆“八一”活动
天柱县委离退局赴州老干部活动中心取经
六枝特区离退局“志愿服务在行动”
老同志书画摄影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