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替罪羊故事的原型解读

2017-04-15 23:34武文君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金枝替罪羊

武文君

摘要:替罪羊仪式最早是指一种净化仪式,最初是用来消除灾难的。后来其意义一直变化,可以指代人受罪。本文首先简述替罪羊现象的产生,然后结合一些学者的观点来阐述在古代文献以及传说中可以看到的替罪羊现象,并且用基拉尔的“集体暴力”观点分析替罪羊机制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

关键词:替罪羊;奥狄浦斯;伊菲革涅亚;《金枝》;基拉尔

“替罪羊”一词的原意源于古人一种重要的驱除灾祸的赎罪方式,这已被人类历史学家考察的大量实例所证明。这种赎罪方式虽历经演变但仍然在今天世界 各民族的社会习俗中留有印痕,深藏在人们的内心,形成了一种难以言明的心理 意识。经过历史积淀,它早已成为了文学原型,成为文学描写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奥狄浦斯、伊菲革涅亚等的形象中我们可以管窥替罪羊故事的内涵。

一、替罪羊的由来

一般认为“替罪羊”一词首先出现在《圣经》中。[1]

在《利未记》中,先知带领人们向上帝献上一头山羊,以此来替代自己因冒犯上帝而犯下的罪过。“亚伦把两只山羊安置在会幕门口,为那两只羊拈阄,一阄归与耶和华,一阄归与阿撒泻勒。归与耶和华的羊献为赎罪祭,归与阿撒泻勒的羊要活着安置在耶和华面前,用以赎罪,打发人送到旷野去,归与阿撒泻勒。将两手按在羊头上,承认以色列人诸般的罪孽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愆,把这罪都归到羊的头上,借着所派之人的手,送到旷野去。要把这羊放在旷野,这羊要担当他们一切的罪孽,带到无人之处。”[2]

这是希伯来人赎罪节仪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这里被驱赶的这只羊就被称为“替罪羊”。希伯来人通过这头山羊来免除自己的罪。在术语使用上,“‘替罪羊一词是由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廉·廷代尔(William Tindale,1492—1576)将《圣经·旧约》从希伯来文译成英语时首次采用的。”[3]

二、替罪羊的形象

(一)奥狄浦斯的故事

索福克勒斯在《奥狄浦斯王》这部悲剧讲述了奥狄浦斯的故事。开场首先叙述的是忒拜王宫前面的一片哀号。家园荒凉一片,瘟疫处处弥漫。然而在瘟疫面前,即使是曾经将忒拜人从斯芬克斯之谜中拯救出来的英雄奥狄浦斯也无能为力。他所能做的只是派遣克瑞翁前往太阳神阿波罗的神庙求取神谕,以期在神的帮助下了解瘟疫的成因从而与之对抗。所求的神谕结果是要偿还曾经杀害拉伊奥斯国王的血债。最后知道凶手其实就是杀父娶母的奥狄浦斯。知道真相的他刺瞎了双眼,流放到了异地。由此,通过驱逐奥狄浦斯,使其受到惩罚,整个忒拜城的状况得以改善。

然而,奥狄浦斯就其内心来说是清白无辜的。他的杀父娶母是神明捉弄的结果,罪责在神。杀死拉伊俄斯和乱伦是奥狄浦斯在毫不知晓的情况下的被动的“犯罪”,是无意识的行为,是命运捉弄的结果;但受到惩罚的却是奥狄浦斯。[4]集体为了消除社会的危机,保障团体的稳定,必须挑选这位无辜的受难者替罪受死,通过“一人的死换来众人的平安”。[5]

(二)伊菲革涅亚的故事

欧里庇得斯所讲的伊菲革涅亚的故事也是替罪羊形象的一个典型体现。当希腊军队攻打特洛伊到达奥利斯港口时,滞留不能出航,先知卡尔卡斯根据神意吩咐要杀阿伽门农的亲生女儿伊菲革涅亚,祭献给居住在当地的女神阿尔忒弥斯,祭献了,就可以出发,毁灭弗律吉亚,不祭献,事情就做不成。

阿伽门农于是让妻子克吕泰墨涅斯特拉把女儿带来,名义上是要嫁给阿基琉斯,实际上则是要献祭。当伊菲革涅亚怀着对幸福的憧憬来到奥利斯,但是,等待她的却是祭司的屠刀。阿伽门农说到:“你看这以船为城的人数众多的军队和那么多铜盔铜甲的希腊国王,女儿啊,如果我不依先知卡尔卡斯的话牺牲了你,他们便不能进军去攻打伊利昂的城堡,便不能把著名的特洛伊城夷为平地。如火的激情使希腊的军队发了狂,他们要尽快出发航行去蛮族人的国土,制止他们再来抢劫希腊人的妻女……孩子啊,不是墨涅拉奥斯使我不得自由,我也不是在顺从他的意愿,那是希腊,我不得不献出你,那是为了它,不论我情愿不情愿;这我们没法拒绝……”[6]

伊菲革涅亚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走向祭坛。她说道:“现在我决心去死,但是我希望死要死得光荣,我要抛弃那可耻的怯懦。……既然我这一死可以成全这一切,那么,作为希腊之解放者我的名譽就会很光荣。如果阿尔忒弥斯想要取我这身体,我是一个凡人,能违抗神的旨意吗?不,那是不行的;我把我的身体献给希腊。用我来献身吧,去毁灭特洛伊!”伊菲革涅亚以青春的生命献祭于女神阿尔忒弥斯。

最后,当要献上美丽少女颈上的纯洁的血液时,出现了一个奇迹!大家清楚地听到了重重的一声刀的砍击,可是那少女不见了,谁也没看见她钻到哪里去了。祭司大叫一声,全军齐声响应,看见了只能是一位神造成的意外奇迹,虽然亲眼看见了也难以置信:一只硕大好看的母鹿躺在那里地上,正在咽气,女神的祭坛上洒满了它的鲜血。她高兴地接受了她,准许人们顺利出航,去攻打特洛伊的城垣。[7]

在这个故事中,由于阿伽门农射杀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的赤牝鹿,触怒神明,所以献祭伊菲革涅亚来禳灾避祸,平息神怒。在这个过程中,女神以鹿代替了伊菲革涅亚。在整个剧中,欧里庇得斯将伊菲革涅亚放在城邦和个体的伦理冲突中来描绘。[8]我们禁不住反思,为什么这样一个可怕的不义的要求,要让一个纯洁的高贵的女子去担负?为什么是别人犯下的罪恶,却要将惩罚降临在她的身上? 伊菲革涅亚就这样为了希腊的荣誉,自己充当了替罪羊。

(三)基督作为替罪羊的身份

耶稣受难复活是作为文学的《新约·福音书》最重要的情节,细读四部《福音书》,可以发现耶稣以替罪羊的方式来受难。

《福音书》说耶稣是只替罪羊,以非常明确的方式说受难者是“上帝的羔羊”,是砌石工扔掉的石头,是为他人代过的人。《福音书》宣称受难者是无罪的,它突出替罪羊的主题无论他是被其他人选定的,或他本人自选的,他都被视为无辜的、被人轻视的、选定的受害者角色。他是一块被砌石工扔掉的石头,后又成为屋脊的石梁。他也是一块绊脚的石头,使其它卵石都滚下去。

《马可福音》第15章中彼拉多并没有要求杀耶稣,祭司长挑唆众人,宁可释放巴拉巴也不释放耶稣。迫害耶稣的人群也闭着眼睛认定对耶稣的大量含糊不清的指控。在他们看来,耶稣成了这个集体干预——钉耶稣于十字架上——的可能理由,巫术思想的所有爱好者对他们的小世界里有一点点混乱的迹象就着手进行搜寻。[9]

尽管彼拉多是真正的权力掌握者,但是在他的上面有人群。人群一旦发动起来,绝对胜过一切,它卷走政治组织,迫使它们解散。因此,这里正是神话的动力——集体迫害的一致性。人群是联合的团体,但完全松散,只有通过牺牲它的受难者——它的替罪羊,团体才能重新组成一致。[10]

(四)《金枝》中对于替罪羊的描述

最早将“替罪羊”引入人类学研究领域的,是人类学家弗雷泽。弗雷泽在其论著《金枝》中详细描述了世界各地的替罪羊驱邪仪式。

巴比伦逐年庆贺一个叫做撒卡亚的节日。节日从劳斯月(month Lous)的第十六天开始,为期5天,五天中主仆易位,仆人下令,主人服从他们。一个判了死刑的罪犯穿起皇袍,坐上王位,可以发布任何他喜欢发布的命令,吃、喝、玩、乐,甚至与王妃同居。但五天一满,就剥去他的皇袍,挨鞭子,被吊死或刺死。在他短短的任职中,他的称号是佐格尼斯(Zoganes)。死囚代替国王而死,为了完全代替,他需要在短暂的统治中享有充分的王权。起初,处死国王的时候到了(在巴比伦约是一年统治之末),他就离职数日,这期间由临时国王统治,并替他受罪。由此,罪犯就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来替国王受难,使国王依旧实行其统治。

替罪羊形式的另外一种体现是整个民族将积累起来的不幸和罪过有时一起堆在将死的神身上,据信他可以把所有不幸和罪过永远带走,让人们清白无罪,幸福快乐。

此外,还有一种通过扮演替罪羊的角色,把威胁别人的灾祸转移到自己身上。当一个僧伽罗人(斯里兰卡的基本居民)病情危急,医生束手无策时,就请一个跳鬼的人来,他向鬼献上祭品,戴上类似鬼的假面具跳舞,借此把病人身上的那些病魔一个一个地招到自己身上来。这样成功地把病因取到之后,巧妙的跳鬼人就在尸架上装死,被人抬到村外的空地上放着。等到周围无人只剩他自己的时候,他立即复活了,跑回村里去要报酬。[11]

在古希腊古罗马社会,替罪羊仪式也极为盛行。古罗马时期在每年的3月14日,一个披着兽皮的人被领着在罗马街上游行,用白色的棍子打他,把他赶出城外,人们称他为马缪里乌斯·维图里乌斯,意即“老马尔斯”。他被当作替罪羊。

希腊最热闹、最明媚的殖民都市之一——马赛,一遇到瘟疫流行就有一个出身穷苦阶层的人自愿来做替罪羔羊。人们用公费整整养他一年,拿精美的食物给他吃。一年期满时就让他穿上圣衣,用神枝装饰起来,领着他走遍全城,同时高声祷告让人们把全部灾害都落在他一人头上。然后把他扔出城外,或在城墙外由人们用石头把他砸死。雅典人经常用公费豢养一批堕落无用的人,当城市遭到瘟疫、旱灾或饥荒这一类的灾难时,就把这些堕落的替罪羊拿出两个来献祭:一个为男人献祭,另一个为妇女献祭。

古希腊罗马社会就是通过以公众替罪羔羊的身份为主,他们把全民的罪过、灾难和忧愁随身带走,以此涤荡社会中的各种不幸,实现人们的安居乐业。

三、对替罪羊现象的思考

替罪羊现象最初在初民社会中产生,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像可以转嫁负担一样,罪恶也可以转移到其他非生物乃至人身上。替罪羊可以帮助人们免除这些罪过。

把自己的罪孽和痛苦转嫁给别人,让别人替自己承担这一切,是野蛮人头脑中熟悉的观念。这种观念的产生是由于非常明显地把生理和心理的、物质和非物质的现象混淆了起来。因为我们可以把一捆柴、一块石头,或其他东西从我们自己的背上转移到别人的背上,所以,野蛮人就觉得同样也可能把自己的痛苦和哀愁转移给别人,让别人替自己受苦。要解脱灾祸不一定要转嫁给一个人,也完全可以转嫁给一种动物或一样东西。[12]

从弗雷泽对于替罪羊现象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他仅仅将替罪羊现象视为一种驱邪仪式,他看到的是一个个关于替罪羊驱邪仪式的主题,并没有注意到替罪羊背后的心理机制。[13]在这方面,法国学者基拉尔作了系统的介绍。

基拉尔认为,替罪羊仪式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无意识的替罪羊机制:通过牺牲一个人,从而保障整个群体的利益与社会秩序的稳定。替罪羊机制其实是一种暴力运作规则,其目的是借助于集体暴力,杀掉一个无辜的受害者。群体将替罪羊视为社会危机和灾难的制造者,除掉了这个替罪羊,就恢复了濒临崩溃的社会秩序,整体利益从而得以保障。在替罪羊机制中,暴力的执行者是全体成员,而暴力的承受者则是一只替罪羊。圣经中的山羊、耶稣、俄狄浦斯等都充当了替罪羊。这是全体对于个体的迫害,只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它以一种比较隐秘的方式隐藏在文化中。在替罪羊机制启动的沸点上,人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4]人们一般不会自我指责,而是指责他人,指责整个社会,他们可以信口雌黄,编造各种罪名,让人觉得作为替罪羊的人特别有害,而替罪羊往往被指控犯有特殊的罪孽。虽然指控的罪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很容易找到它们的统一性——通过牺牲一个人的利益来实现社会的稳定。

四、结语

本文从替罪羊的故事说起,从最初的净化仪式到后来演化成一种集体暴力行为,如带走污秽的山羊、耶稣以及俄狄浦斯。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替罪羊的分析,可以看出替罪羊的本质。时至今日,替罪羊仪式在非洲的一些地区以及受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影响较深的一些地区仍然可以见到。对于替罪羊现象的考察,可以使我们对于此類现象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以上许多民族的社会习俗对“替罪羊”这种赎罪方式的继承和延续,恰恰说明了古人的许多习俗仪式早已成了我们今人行为处事的一种“集体无意识”。[15]

参考文献:

[1] Roger De Verteuil,The Scapegoat Archety, Springer,Berlin ,1966,pp209.

[2]《圣经:利未记:16》.

[3]王倩:20世纪希腊神话研究史略[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24.

[4]张玉成:“替罪羊”与奥狄浦斯—一种文学描写的原型解读[J].殷都学刊,2006.

[5]冯寿农:勒内·吉拉尔对俄狄浦斯神话的新解[J].国外文学,2004.

[6] [古希腊]欧里庇得斯:古希腊悲喜剧全集[M].伊菲革涅亚在奥利斯.张竹明、王焕生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第1259-1275行.

[7] [古希腊]欧里庇得斯:古希腊悲喜剧全集[M].伊菲革涅亚在奥利斯.张竹明、王焕生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第1570-1597行.

[8]王静:歌德和欧里庇得斯笔下的伊菲革涅亚形象比较[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

[9] [法]勒内·吉拉尔:替罪羊[M].冯寿农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130.

[10] [法]勒内·吉拉尔:替罪羊[M].冯寿农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133.

[11] [英]J.G.弗雷泽: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M]. 汪培基、徐育新、张泽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844.

[12] [英]J.G.弗雷泽: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M]. 汪培基、徐育新、张泽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839.

[13]王倩:20世纪希腊神话研究史略[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

[14]冯寿农:勒内·吉拉尔的《圣经》新解[J].当代外国文学,2004.

[15]张玉成:“替罪羊”与奥狄浦斯—一种文学描写的原型解读[J].殷都学刊,2006.

猜你喜欢
金枝替罪羊
抑郁的孩子成了“替罪羊”
“替罪羊”原本是神圣的
枫 叶
金枝的电影
金 枝
浮萍
握手
金色的耗子
“替罪羊”小考
替罪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