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环境对手工业者谋生的影响

2017-04-15 12:04丁学姣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手工业宋代物价

丁学姣

摘要:战争对手工业者谋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战争会促使社会对手工业品需求降低,进而导致手工业者无业可作。同时,战争导致物价波动,增加了手工业者的生存成本。还有的手工业者流离失所,甚至死于战火。另一方面,战争刺激一部分与军事相关的手工业发展。但总体而言,战争对绝大部分手工业者来说都使得生计更加困难。

关键词:手工业;物价;战争;宋代

一、物价波动对手工业者的影响

战争导致粮食价格上涨。陕西地区处于宋夏战争的前线地区。在和平时期,该地区的粮食价格中平,治平末年“长安钱多物贱,米麦斗不过百钱,粟豆半之。”[1]米麦每斗不超过一百文,粟豆只有五十文不到。对手工业者来说,谋生的成本低小,中小手工业者容易存活。庆历年间,受到宋夏战争的影响,陕西地区的粮价大幅度上升,“陕、虢以西,米斗钱五百至六百。”[2]每斗米要钱五百至六百文。这与治平年间的价格相比,上涨五倍。又如,神宗时期经略陕西,元丰五年发动对夏作战,一度引起物价大幅波动。“熙寧、元丰十余年间米价,除元丰五年系军兴,每斗三百四十文外,其余年份,贱止八十文,贵不过一百八十文。”[3]常年粮价在八十至一百八十文每斗,战争年份,粮价在每斗三百四十文,上涨二至四倍。

两宋之际的动荡局势造成全国多地粮价上涨。政和年间,“陕西斛斗价高,数倍于昔时。”[4]宣和七年1125,京东地区米价上涨到每斗千钱,“去岁东京盗起,米斗千钱。”[5]南宋初年,全国各地粮价都处于高位。建炎年间,浙西地区的粮价高达每斗一千二百文。史料载:“(绍兴元年)有人自浙西来,(米)前此每斗一千二百者,今减作六百。”[6]高宗因之大喜。所幸绍兴二年,两浙地区大丰收,迅速平抑了粮价,米每斗下降到二百文[7]。在江西地区,绍兴初年的粮价在每石四贯四百文以上。[8]此后逐渐回落。

四川地区是南宋御金的边防前线,粮价相对高昂。绍兴六年1136,四川“诸军折色米麦,各以军屯所载之直为准,故米每石少者八九千,多者至十二千”[9]米麦每斗在八百文至一千二百文(铁钱)。孝宗时期,由于泸州地区驻军增多,粮价进一步上涨“官赋泉四万缗,使民输米二万石……(乾道年间)行之至今,往往一石为泉十数缗。”[10]斗米价格上涨到十贯余(铁钱)。

急剧上涨的粮价加重了手工业者的生存负担加重。实际上,许多个体手工业者或小作坊主,他们的收入可能并不足以支付如此高昂的粮食价格。甚至政府为保证前线粮草供应,从市场大量收购粮食,导致流通的粮食急剧减少,引发更加剧烈的价格动荡。在战争状态下,消费市场会缩小,尤其是中下层的消费市场。破产和流亡就成为许多中小手工业者没有选择的选择。

除了粮食以外,许多其他基本生活物资的价格也出现上涨。建炎初年,宋金战争持续拉锯。开封地区酒价大幅上涨。承平时,(元丰年间)“百钱可得酒斗许。”[11]每斗酒尚不足百钱,每升酒尚不足十钱。而到了南宋初年,抗金名将宗泽在开封时“酒二百也。”[12]每角酒售价200文,核算为每升酒50文。酒价上涨五倍。酒家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原料价格上涨,二是社会动荡,市场缺乏秩序,工商业者哄抬市价。

战争导致部分手工业产品价格上涨。史载:“(铁)工曰:……。耕者日益落,吾为犂铫鏄锄,穷一日力仅得一器,辄一月十五日不售……天下兵兴,戈?载路。人欲挟利刃,家欲藏銛锋。以刀剑镞镝来谒者日填吾门。……既一岁而生生之资大裕。”[13]战争阴影反应在社会劳动生产中。农民生产消极,进而使得农具需求降低,导致销售惨淡。同时,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安全威胁刺激了人们对武器的需求。而这位铁匠正是抓住了这样的一种市场方向的转变。在极少技术和生产资料的投入下,改变了生产方向,并由此获得了很好的效益。

需要看到的是,无论手工业者能否因时而变,战争环境必将使得整个手工业群体生存的负担增加。同时,长久的战争环境会造成中下层市场的急剧萎缩,影响绝大多数手工业部门。从事这些手工行业的工匠们最终只能破产。他们之后的生活将无从保障。

二、人口流动对手工业者的影响

战争直接威胁到百姓的人身安全,常常引发人口迁徙。手工业者群体也受到战争的影响,存在人口与技术的流动。这种流动既有主动的迁移,也包括被敌对政权强制的被动迁移。手工业者在迁徙的过程中,人身安全不的保障、食宿不定。且无法进行生产活动,生活质量大为下降。甚至因为颠沛流离或死亡,最终导致技术失传的消极面。但客观上,也有推动技术扩散的积极面。

战争时,许多手工业者死于非命。绍兴三年,李宗亮侵犯洪州地区,此后又有草冦滋扰,“原抄纸窑户例遭杀掳。”该地区建炎四年以前尚有二百余造纸窑户,后来“累遭贼马,人户死及九分,已上见今并无纸户。”[14]陆游所记鄜州田氏“绍兴初,避地东阳山中,归则亡之矣。”[15]

还有一部分手工业者背井离乡,逃避战乱。宋刻本《抱朴子》内有一牌记:“旧日东京大相国寺东荣六郎家,见寄居临安府中瓦南街东开印输经史书籍铺。”[16]以刻书为业荣六郎家,因靖康之难南迁。现在临安府再开书铺。因为鱼羹受到高宗赞赏的宋五嫂,原是“汴京酒家妇人,善作鱼羹,至是侨寓苏堤。”[17]因靖康之变南渡至此。战争期间,手工业者的迁移远不止于此。包括制瓷业、漆器制造等行业都有较大规模的工匠迁移。北宋时期的五大名窑“官汝哥定均”在靖康之后大多一蹶不振。而江西景德镇却迅速发展起来,这与北方陶匠的到来是分不开的。《髹饰录》更是提到嘉兴髹工“南匠北来”。

此外,手工业者还会收到来自其他政权的强制迁移。北宋灭亡后,金朝也从中原地区俘虏了数万工匠。元灭宋后,也曾在江南搜罗十万余户工匠“伯颜帅师伐宋……籍江南民为工匠,凡三十万户。惠选有艺业者仅十余万户。”[18]这些手工业者被强制生产甚至迁移他地。这些被动的迁移也使得先进的手工技术得以传播。

宋代社会长期处于军事压力中。战争环境对宋代手工业者生计的影响是深刻的。战争导致物价波动,增加生存负担。同时,威胁着普通百姓的生命安全。总之,战争使得手工业者生产更加困难。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对于普通百姓谋生意义重大。宋代虽然对外不似汉唐之强硬,但基于现实考量的政策确实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为宋王朝带来了和平。同时,域内经济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六,元符二年闰九月甲戌

[2]晁补之:《鸡肋集》卷六八《殿中侍御史赵君墓志铭》

[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二,元符二年秋七月壬寅朔

[4](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七〇之二二

[5]陈东:《少阳集》卷一《登闻检院上钦宗皇帝书》

[6](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四〇之一三至一四

[7]熊克:《中兴小纪》卷一三,绍兴二年七月己卯

[8]张嵲:《紫微集》卷二四《论和籴》

[9]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七,绍兴六年正月新巳

[10]魏了瓮:《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四八《泸州赡军田记》

[11]王安石:《王安石全集》卷三七《歌元丰》

[12]何薳:《春渚纪闻》卷四杂记《宗威愍政事》

[13]范浚:《香溪集》卷二十《铁工问》

[14]赵鼎:《忠正德文集》卷二《乞免上供纸》

[15]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

[16]林申清编著:《宋元书刻牌记图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年版,第 53 页书影

[17] 丁傅靖辑:《宋人轶事汇编》卷三《高宗》,北京:中华书局,2003 :79 .

[18] 宋濂:《元史 · 张惠传》,卷 221,北京:中华书局,1976 :3923.

猜你喜欢
手工业宋代物价
论河南传统陶瓷手工业的当代发展
反思“工匠精神”的流行
越南雄王时代之经济篇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上海开埠与郊县手工业的转型
鸟人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