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民间载体

2017-04-15 12:06PoonyaphaSingpratha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潮州水浒传泰国

Poonyapha+Singprathan

摘要:中泰两国是近邻,商贸和人员往来络绎不惧。潮汕地方的英歌舞大量融入《水浒》情节,编排出《攻打大名府》这样的剧目。英歌舞伴随着一代代中国移民到了泰国并扩散到各府中,成为民间祭祀、春节、春耕祈福以及泰国人落发出家、行善活动上的重要仪式。英歌舞是《水浒传》在泰国传播和影响的重要形式之一。

关键词: 水浒传;英歌舞;潮州;泰国

《水浒传》“且说李俊三人竟来寻见费保四个,不负前约,七人都在榆柳庄上商议定了,尽将家私打造船只,从太仓港乘驾出海,自投化外国去了,后来为暹罗国之主。《水浒传》最后的结局是英雄死走逃亡,混江龙李俊带领一群人逃亡海外,最后成了暹罗国皇帝。小说是杜撰,但也确实有一位华裔在泰国曾经做过君主,就是达信大帝。

中泰两国是近邻,明清期间一批批潮汕人乘坐着红头船来到暹罗。他们把潮汕衣食住行乃至民间艺术也带到泰国,例如木雕、剪纸、石雕、潮州剧以及英歌。这些艺术是部分人安家立命的手艺,更是大部分背井离乡旅居泰国华人的乡音乡情的承载者。

英歌起源于明代中期,流行于广东潮汕,是一种糅合了南派武术、戏剧等为一体的群体性广场舞蹈。2006年5月英歌入选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英歌舞大量融入《水浒》情节,编排出《攻打大名府》这样的剧目。

根据泰文资料记载,潮汕地区流行的英歌舞伴随着一代代中国移民到了泰国并扩散到各府中,主要有那空沙旺府 、那空帕农府 、春武里府 、叻丕府以及乌隆府。目前活跃的地区主要为春武里府和那空沙旺府。各地英歌舞表演都有所差异。

据春武里府Boonchai Tipyangur先生考证,100多年前英歌舞随华人移居到春武里府Phanat Nikhom县,传播到现在已经成为Phanat Nikhom县民间祭祀、春节、春耕祈福以及泰国人落发出家上等活动上重要的表演项目。据春武里府英歌队教练 Phisit Thongdang先生介绍,春武里英歌最早由Sutham Manoratsami先生传入。英歌舞在春武里府曾有过一段时间被遗忘,到了佛历2541年(公元1998年),在Boonchai先生和Phisit先生的大力组织下,英歌舞又再次在春武里府焕发生机。

据Boonchai先生介绍春武里府英歌舞排練和表演前必须举行仪式。仪式过程为,首先到稻田请独立成株,长势茁壮的水稻,Sutham先生的后代手持一米半长的高香跪请水稻,然后供奉到香案之上。这个仪式意义主要是希望英歌舞像水稻一样,扩散到各个地方。

据Boonchai先生介绍当地英歌舞成员身穿黑色长袖镶白边服装,头戴宋朝时期的明黄宽边行军帽。面部涂脂抹粉,100多年前每个人的面部化妆都不同,打扮成108个好汉模样。但现在这种脸谱已失传,大部分都是白色粉底,黑色眼圈,眼圈和脸颊涂抹成红色,每个人脸部再做一些个别化装扮。

具体表演上,这些人按照行军队列站立,每人手持三十厘米宽短棍子作为道具。边走边舞动木棍,左手上右手下,双棍击打,声音响亮,脚下跳跃状。英歌表演队伍有领舞人。红面红须的“头槌”是秦明或关胜,黑脸黑须的李逵是二槌,身材魁梧高大的三槌鲁智深,“四槌”是武松。一个拿着蛇形工具的人在秧歌舞行进过程中不断扭动或者挥舞蛇形道具,从而指挥整个秧歌队伍变换各种舞姿、行进的速度、整个队形,也提高了整个舞蹈的观赏性。表演的剧目正是潮汕所表演的剧目《攻打大名府》。现在春武里府Phanat Nikhom县已经发展到三个英歌队伍,呈竞赛局面,竞争有可能损伤人际和谐,但还是让Boonchai先生感到非常欣慰,认为这种局面可以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妥善的保护。

在那空沙旺府,英歌和另外一种叫帕卜(Prabhu)的表演相并称之为“英歌—帕卜舞蹈 。根英歌教练洪俊义先生介绍,英歌流传到泰国的时间为佛历2490年(公元1947年)。带入者为广东普宁市人张丘山。每年春节在中式寺庙进行表演,祭祀神灵。最初表演群体有32人,16人表演,16人敲鼓伴奏。最初服装比较简陋,舞者都是一身白色衣服,头上扎着布条。他们打扮成《水浒传》的人物,有李逵、武松、卢俊义等人。

表演之前,先把当地土地神请到神灵上,英歌舞队伍先行祭拜,之后108人仿效古代军队行列排队,服装为红色或黄色这些显眼充满战斗力的服装,面部上用红黄蓝黑等油彩装扮,类似京剧脸谱。表演主要桥段也是宋江率军攻打大名府,英歌帕卜的队伍还带着短刀、盾牌、矛、长枪、三叉戟、弓箭、棒。表演中还可以看到一些攻打大名府的情节,比如有人背着背篓,有老人拉着小车,小车上坐着孩子,有算命先生,有乞丐。目前除了成年英歌帕卜队伍外,还新增了儿童队伍,表演者七到十四岁。领队不断扭动或挥舞蛇形道具,指挥整个秧歌队伍变换各种舞姿、行进的速度以及整个队形。

那空沙旺的英歌舞表演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达到顶峰,每次表演都吸引本府和外府上万人前来观看。佛历2535年(公元1992年)11月,诗琳通公主殿下就曾亲自驾临那空沙旺府观看英歌舞表演。

艺术需要一代代的传承和保护。虽然英歌舞在中国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却面临着种种困境。那空沙旺府每周都有英歌帕卜的排练,算是发展较好的。但洪先生坦言,现在很多家长不想让孩子学习英歌,即使是在孩子空闲的假期。因为看不到实际的经济利益。春武里府Boonchai先生是学校的校长。泰国教育部规定,学生必须要掌握一门当地文化民俗。在校长的推动下,英歌舞已经成为该校一门课程,学生到了小学四年级,老师给学生们讲解水浒传中的人物和故事,学生需要了解这108个好汉的事迹。这种寓教于乐同时纳入学分体系的形式吸引了大批的学生加入。笔者相信春武里府的英歌舞表演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注释:

达信大帝是泰国吞武里王朝君主,是暹罗、清帝国混血儿。

泰国人每个男子在成家之前都要出家,甚至连国王也不例外。出家是成年男子中最为重要的仪式,古时出家一年至三年。今日为一个月、三个月或者六个月。

潮汕地区的引导人手持的鼓在泰国变成了蛇形道具。

洪老先生介绍说是去救宋江,笔者考证,按照攻打大名府桥段应该是宋江率军救回卢俊义

背背篓人应该是公孙胜和凌振,小说记载:“公孙胜带同凌振,挑着荆篓,去城隍庙里廊下坐地” ——《水浒传》65回。

推车人应该是杜迁和宋万。小说记载:“杜迁和宋万各推一辆车子,径到梁中书衙前,闪在人闹处。”

洪老先生说十年前还有这些情节,但是现在的表演已经删减了很多。

这里的乞丐按照小说中应该是孔亮——“说不了,又见个丐者从墙边来;看时,却是孔亮”——《水浒传》65回。

参考文献:

[1]施耐庵著,金圣叹评,水浒传[M].上海古籍出版社.

[2]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中华书局,2011.

[3]Suchada Phongkittiwiboon.(2011). The Folk Media Inheritance of Eng-Kor to Construct Identity of Thai-Chinese Community in Panusnikom Chonburi. Burapha University, Chonburi.

[4]Boonchai Tipyangur. School Director, Wat Klang Thummawat School.(2016,August 24). Interview.

[5] Phichai Rotrattanarak (洪俊义). (2016,August 30). Interview.

猜你喜欢
潮州水浒传泰国
寻找潮州
明清两朝为何查禁不了《水浒传》
半斤八两
新年游泰国
古潮州府释道文化刍议
去泰国啦
我的泰国之旅
四大名著,如此简介
潮州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