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7-04-15 10:55封静李晓华廖琴伍敏余波
求知导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班级

封静+李晓华+廖琴+伍敏+余波

1987年2月,浙江大学在国内首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选修课,课程更名前称作“青年心理健康”。经过时代的变迁,这门课程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各高校都普遍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此课程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慢慢受到社会各界和学校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强心理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心理建设是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应将心理建设贯穿于国家发展过程中。2016年12月30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等22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指出:“高等院校要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共青团等组织要与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开展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课堂教学无疑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将心理健康课定为必修课, 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系列基本要求。按照要求,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每学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与此同时开设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渐渐形成较为健全的课程体系。那么,如何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真正从课堂学习中受益,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一、开设符合本校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独立院校都有其历史的积累和独有的特色。作为独立院校,我校学生普遍比较积极活跃,创新性思维较多,个性鲜明,面对这样一个有着鲜明时代特色的群体,传统说教式单一的教学模式和过程已然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所以作为独立院校,在符合时代进程的前提下,探索和开设符合本校特色,适合和满足学生需要的课程刻不容缓。

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转变教学理念

积极心理学告诉人们,要用积极向上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强调关注人的弊端的同时也要关注积极方面,关注人的优势和研究人的积极品质,呼吁人们要以宽容、乐观的态度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传统教学着眼于大学生具体的心理问题,以此来探讨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与对策,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主要从“问题”出发讨论如何解决问题。经过几年教学,发现学生对部分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依然存在误区,特别是有些学生可能将自己存在的情况与某些心理疾病症状进行比照,来验证自己是否存在一样的问题,甚至放大自己的状况。所以,适时调整教学理念尤为重要。

我校目前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让课程以“积极”为导向,将以“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模式转变为“以预防和发展为主,发展学生的积极力量与品质”的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积极体验。

2.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调整班级规模

班级规模的大小会对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以及沟通交流产生不小的影响。国内学者指出学生在小班的情感表现比大班更为突出,学生更易合作,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这也为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環境打下基础。在我国高校中,不少课程采用大班上课的教学模式,课堂人数较多,教师在上课期间无法考虑和兼顾所有学生,同时也有不少学生没有真正融入课堂,参与课堂教学,教师有时候可能还需要利用上课时间维持课堂秩序。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打破了大学中常见的大班上课模式,转而采用小班教学。由于每个专业和班级人数的不同,单班课堂从25~50人不等,并且每个班配备一名心理学背景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这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心理健康课的有效性,以调动学生主体意识为出发点,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获得体验和感悟。在增长师生交往的亲密度的同时,也使得任课教师最大限度地认识课堂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积极合作,高效互动。

3.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优化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是结合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反馈、教学总结等为一体的一系列教学要素。传统单一的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不足,故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下,需要不断优化和丰富教学体系。

(1)更新教学内容。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为例,其中课堂教学内容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格塑造、人际关系、恋爱和性心理、情绪管理与挫折应对、生涯规划与学习心理、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几个部分。教师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将每一部分内容标题更加生活化、活泼化,如“做最好的自己”“人际沟通和交往艺术”“最美的时间遇见你”“我的情绪我做主”“我的彩虹人生”等,让学生看到标题后引发思考,激发兴趣。

同时,搜集课程问题链。第一节课向学生收集他们想了解的内容,每个班的任课教师形成课程问题链,在已备好课的基础上,适时围绕课程问题链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了解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围绕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结合时代特色,经过多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讨会议,我校在“大学生恋爱和性心理(最美的时间遇见你)”这一章中,融入“‘另类的爱”这一部分内容,和班级学生一起分享和探讨同性之恋,激发了很多学生的兴趣,课下也加深了学生和教师之间对话题的讨论。

(2)充实教学模式。结合往年教学经验,经课上课下的调查反馈,我校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热情度较高,学生普遍表示喜欢看案例,听故事,喜欢将案例、活动与课程内容结合。故经过商议,任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准备与所授课程内容相关的歌曲MV,在课前五分钟和课间播放,让学生的身心能够在课余得到放松。

小组讨论促沟通。依据班级人数,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8人为宜,根据教师上课内容,适时利用分组进行案例讨论、小组活动等。同时,由于大一新生来到一个全新的校园环境,同学之间需要有一个认识和相互了解的过程,通过分小组讨论和小组活动的形式,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升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案例分析促思考。任课教师平时加强和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的沟通,通过此途径,搜集本校学生可能存在的人际交往或生涯规划等困扰,将搜集到的信息汇编成课堂案例,促进学生思考,从而获得成长的体验。

视频观摩促反思。每节课准备与所授内容相关的动画视频或新闻视频等,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之余,体会视频带来的乐趣和感悟。

网络课程促学习。我校提供心理学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网络选修课程,让学生在课余仍可以学到自己感兴趣的心理学内容,补充课外知识。

除此之外,給每位学生印制根据每一章节设计的创新性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例如绘制生涯彩虹图,画自画像,抒发对爱情的理解(可以为一首诗或者一幅画)等。同时,利用上课时间,让班级学生合唱或者给班级同学分享诗歌,例如“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格塑造”这一章,和班级学生一起合唱《我相信》,让学生有不一样的课堂体验。团体游戏、心理情景剧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使独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3)完善反馈机制。课程调查问卷有利于了解学生需求,掌握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认可程度,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可在课间和学生积极沟通,加强和学生亲密度的同时,了解学生的诉求和想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越来越丰富多彩,从单纯的教师讲授,发展到多媒体教学,随后进入网络时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传统课程,在保证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采用理论教学与小组合作、团体活动、师生互动、角色扮演等形式,保证课程的互动性和体验性,学生在课程中用多样的方式学习、体验、反思,实现从“教”到“导”的转变。

三、总结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积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作用,在全面普及和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管理意识,提升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作者不断地探索和改进,需要顺应时代特色,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创设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课程体系,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放松身心,在温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成为真正受益的群体。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30年建设历程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6(11).

[2]张孝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4).

[3]陈 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4]和学新.小班化教育的理性思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1(11).

[5]左玉婷.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探讨与实践[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21).

[6]Martin E P.seligman,Mihaly Csikszentmihalyi.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J].Springer Netherlands,2014,55(1).

[7]Sheldon K. M King L.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Psychologist,2001,56(3):216.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健康班级
“没有用”的心理学
班级“无课日”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跟踪导练(二)5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