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视角下的新农村标语探析

2017-04-15 11:09闻杨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发展

闻杨

摘要:标语是一种特定的时代和地域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和宣传方式。本文根据在标语中体现的语言现象,总结当今新农村建设中标语的应用,从而得出当下标语使用、变化的一些基本情况。

关键词:新农村标语;发展;语言学视角

形式不一的农村墙体标语,可谓当今农村的一大特色。这些标语各不相同,往往还具有一定的时代和地域文化色彩。“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在广大的农村社会,墙体标语仍然广泛存在,并始终是农村一种主要的宣传方式之一。

一、发展现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的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相比于城市而言,农村的人口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一些,信息传播、社会宣传等手段相对滞后,手机微信、公众号等新传播手段应用率较低。而墙体标语相对固定,存留时间较长,在一定时期呢,对村民潜移默化的宣传影响比较大。标语大体可以分为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综合治理、计划生育、退耕还林、安全生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方面。从语法学上看,新农村标语大多属于短语,也有少数标语是词;宣传鼓励类多为陈述语气,而一些禁止告诫类的标语多为祈使语气。新农村标语的一个特点就是语言比较精练,简洁醒目、一目了然、琅琅上口,在修辞上最多见的就是对仗、顶真和回环等。新农村建设的标语或是其他标语中都很少使用标点符号,偶尔在两句或多句标语中使用逗号隔开,但句尾均没有使用句号的现象。有些祈使语气强烈的标语有叹号,形成祈使句,其中不难看出与语言学有着一定的关系。

二、标语中的语言学

由于农村的地域不同,标语的内容也会略有不同,比如在吉林省通化地区,由于林区较多,标语内容多侧重护林防火和交通安全宣传。新农村建设标语的书写颜色基本多为白色,字体以黑体和宋体为主,也有的地区随意书写较多。多数书写在村民屋舍的砖墙上或是制作成条幅悬挂在村部。在农村,有白色字粉刷在砖墙上,也有先用白粉打底,再书写成红色或黑色的字体,字体黑体比较多,也有些较随意。这种更加醒目,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在内容上,有的地区侧重交通、环保、林区防火;有的地区偏重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等。这与不同地区的现实情况和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吉林省通化地区林区面积大,护林防火任务重,地形也比较崎岖,易发交通事故。因此,退耕还林,保护森林成为本地区的区域特点。从语法形式上看,有的地区标语多为短语,句子成分相对少一些;也有的地区标语短语比较少,句子成分相对较多一些。无论是短语少的还是多的,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字数少的标语相对简介,易于直观;字数多的标语一般也均是押韵形式,读起来比较琅琅上口。也有的地区的标语在语料中有所差别,比如在禁止警告类的标语中,言语基本没有任何的修饰。这些内容、手法、写作形式都与当地的文化水准、书写者的文字能力等有着一定的关系。比如在一些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区,标语的内容和形式水平都相对较高,而一些地区发展程度较低,标语的内容也相对简单,书写形式也不是很规范。

三、标语中的美学与民俗

美学是探讨美的规律、研究审美心理或审美经验、研究人类的审美活动及其审美现象的学科。审美现象即是人类生活中一切美的现象,美的创造与欣赏,以及美育过程的种种现象。任何审美现象背后必须有一个更基础的现象,那就是人类的审美活动。这个活动,既包括认识也包括情感和道德,审美经验就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而艺术活动作为审美活动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无非是心理活动、审美经验的凝结。在新农村建设标语中,也有很多美学的成分存在于标语中,比如在一些地区书写使用的艺术字体,还有的使用带有颜色的字体等,都是美学的一种应用形式体现。民俗,就是世代相传的民间生活习俗。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有些地区新农村建设标语中,也不乏一些民俗意象的体现。

四、结论

新农村建设标语作为一种传统的宣传形式,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标语的语言形式,也形成了固定的艺术形式。在某些地区,也存在着语气生硬、书写不美观、语言不规范、文字不协调等弊端。但总体上看新农村建设标语可以表现出一个特定时代或是特殊时期重要内容的表现。内容比较好的新农村建设标语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比较规范,语言形式、书写标准、字迹颜色等都比较协调,而且与村容村貌能够达到融合统一。同时,新农村建设标语的最大特点就是言简意赅,易于上口,虽然不同的标语、不同的环境会有所不同,但标语的內容均易于接受。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