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刻画

2017-04-15 00:30孟建明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16年37期
关键词:黑板时刻细节

孟建明

【病文入院】

尴尬的时刻

尴尬的时刻,相信谁都有过吧?令我记忆最深的便是那次上课……(习作开场入正题快是优点,但这篇习作的题目——“尴尬”,不像“难忘”“敬佩”般常用,如果能举例说明什么时候会尴尬,读者会更好理解。)

那天是家长开放日,许多家长来听老师上课。(小作者似乎非常喜欢直接的表达方式,假如能为习作设置点悬念,想必效果会更好)“丁零零……”上课铃响了,家长们纷纷走到教室后面就坐,我一回头,正好看到妈妈对我露出微笑。

伴着铃声进来的,还有我们的数学老师杨老师。(“数学老师杨老师”,一句话中重复出现两个“老师”,未免累赘,需要整合。)

“全体起立!”班长大声地喊道。

“同学们好。”

“老师您好!”

“请坐。”

礼貌的问候之后,杨老师就开始一丝不苟地讲起课来。(虽然我们常说,一篇习作细节很重要,可那是针对习作重点来说的,这占篇幅颇长的“相互问候”,似乎与习作中心关系不大。)

新课讲完后,杨老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了一道习题问:“这道题谁会做?”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我看着题目,发现自己根本不会做!眼看着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我想到背后的妈妈,一咬牙,狠狠心,也举起了手。(此处是为下文作铺垫,需要多些细节描写。)

哪想到,老师不偏不倚,正好叫到了我。我迈着沉重的步子,挪到了黑板前,却根本不知道从何答起。(“迈”是何等大气的动词啊!小作者此处的“迈”与“挪”自相矛盾了)老师这才发现我原来是“滥竽充数”,让我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尴尬的时刻正体现在这一段,本段也就是习作的重点,可小作者却过于豪爽地一笔带过,让习作留下了遗憾,没有展现精彩之处,实在可惜。)

当时的情形我至今记忆猶新,真是我人生中最尴尬的时刻,在同学、家长面前丢了人。从此,我再也不敢滥竽充数,也更加努力学习,让自己在课堂上能堂堂正正举手。(习作结尾一般是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本文结尾虽然也点题写到了尴尬的时刻,可第二句却笔锋一转,写自己“努力学习”,这也许是这件事留给作者最深的印象,可却不是习作的中心,看似升华主题,实则偏了题。)

【名师处方】

无论是从习作内容,还是从写作功底上,我们都能看出,这是一个认真的学生。这篇习作,我们能看到完整的叙事、细节的刻画,读起来很流畅。

可小作者没有考虑到一个重点——习作的任何细节描写都要为习作中心服务,要为体现中心而写。读者要看到的是“尴尬时刻”的描写。文中的铺垫“眼看着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我想到背后的妈妈,一咬牙,狠狠心,也举起了手”,以及习作的重点“我迈着沉重的步子,挪到了黑板前,却根本不知道从何答起”,两处的细节描写就不够突出,应在这两处加大比重。

可以写一写当时犹豫着该不该举手的矛盾心理,写一写被老师点名,“挪”往黑板那短短路程中的心理活动,站在黑板前无从下手的尴尬处境,以及周遭的环境,等等。

所以说,细节不能纯粹为写而写,要有目的地写,要为了展现习作中心而写。

【病文出院】

尴尬的时刻

浙江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杨浜小学

四·1班 秦文瑶

尴尬的时刻,相信谁都有过吧?上了公交车,发现没带零钱;把新同学的名字张冠李戴;上课不认真听讲,被老师提醒……事情虽然转瞬即逝,但那种尴尬的感觉一定会使你记忆犹新。而我最尴尬的时刻,莫过于那次特殊的课堂了。

记得那天,天空湛蓝,碧空如洗,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清新欢乐的气息。在这样晴朗的早晨,家长们纷纷赶来学校“赴约”。没错,这天是家长开放日。“丁零零……”悦耳的铃声响起,匆忙走进教室的家长赶紧到后面就坐,仓促间,我看见妈妈对我笑了一下,这节数学课我一定要好好表现,我暗下决心。伴着铃声进来的,还有我们的杨老师。

“全体起立!”班长中气十足地喊了一句。

“同学们好!”

……

课照常进行着,教室里除了杨老师的讲解,只剩偶尔传来的“哗哗哗”的翻书声了。若在平时,我会认真听讲,可是今天我却天马行空般胡思乱想起来,好一阵才开始认真听课……

“这道题谁会做?”杨老师问。

我望向投影,定睛一看,不会!妈妈一定在后面注视着我,如果看见我没有举手,那她肯定会认为我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天哪!我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不,不!再怎么,我也要撑住,不能让妈妈失望!想到这,我一咬牙,不管三七二十一,快速地举起手来,并望了望四周。好嘞,这么多人举手,也不一定叫到我。抱着这样投机取巧的心理,我倒心平气和了。

“秦文瑶,你来做!”没想到,杨老师竟转向我,笑着说道。

我大吃一惊,脑子里一片空白,慢腾腾地挪到黑板前,抬头看看题目,一筹莫展。“叫你死撑,现在完了吧!”我懊悔不已。一回头,正好对上同学和家长们那不解的目光——这么多双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我!我顿时愣住了,再次面向黑板,额头上冒出了丝丝冷汗,牙死死地咬着下嘴唇,手紧紧攥着衣服的一角,低头看向地面,眼睛却蒙上了一层晶莹的水雾,泪水盈满了眼眶。

仿佛过了一个世纪,“算了,你下去吧。”一直沉默不语的杨老师终于发话了,我如获大赦,拿手擦了擦眼角,飞似的逃回座位,而大家的目光却还牢牢锁定在我身上……

这次的尴尬经历让我领悟到:任何情况,都不要死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改后再看】

经过修改的习作,可谓脱胎换骨。读着这篇习作,读者仿若身临其境,被带入了小作者的处境中,同小作者一同忍受课堂上的“挣扎”。

这是如何办到的呢?其实,正是小作者改变了习作策略,不再如前文般心急火燎,想着写完即可,而是穿越时空,回到课堂,依托真实的情境,详略得当地把习作的中心——“尴尬的时刻”,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出来。文中的环境描写、心理刻画、动作描绘无不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尴尬”二字。

这样的习作是不错的,这样的习作是可读的,这样的写作方法是我们需要牢记的。

猜你喜欢
黑板时刻细节
冬“傲”时刻
捕猎时刻
长在黑板上的诗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晓黑板
黑板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街拍的欢乐时刻到来了
一天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