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2017-04-15 03:11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7期
关键词:工业化结构性城镇化

(中共绵阳市委党校 四川 绵阳 62100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王显强

(中共绵阳市委党校四川绵阳621000)

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于当前中国经济而言,既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又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归根到底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现实的选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世界经济形势;工业化;中国经济

2017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有效防控风险。中央为什么反复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这一经济工作思路,笔者认为这既是党中央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做出的正确选择,又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还是党中央对下一步经济发展战略的方向性部署,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归根到底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现实的选择。

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倒逼中国经济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外贸,其中外贸与世界经济形势息息相关。而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走向主要由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体与中、印、俄、巴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共同主导。

1.欧、美、日发达国家经济短期内难有较大的复苏和繁荣

从2008年以来近10年时间里,世界经济先后经历了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为了应对危机欧、美、日均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超发货币政策转嫁危机,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危机的根源。从最近欧、美、日公布的非农人口就业和失业率等数据看,虽然目前欧、美、日经济有所增长,但这主要还是超发货币带来的表面增长,其实体经济并无多大起色。未来几年欧、美、日发达国家依然面临主权债务高企、经济增长缺乏动力、技术创新不足、资本市场泡沫巨大四大问题的困扰。再加之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经济新政,特别是以美国自身利益为核心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刚公布的一揽子减税政策方案以及美国退出TPP等,这些新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祸福难料。以上这些说明发达国家经济在短期内很难有较大的复苏和繁荣。

2.中、印、俄、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有所减缓

受美联储加息政策的影响,全球美元资本不断回流美国,中、印、俄、巴新兴经济体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受到极大冲击,再加之中国经济进行结构调整的影响,促使新兴经济体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也有所减缓。

综合欧、美、日发达国家和中、印、俄、巴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情况看,未来几年世界经济错综复杂,短期内难有较大的增长和繁荣。可以预见这种情况下国际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我国过去以出口加工、物美价廉的机电和轻工业产品为主的传统外贸出口模式将会受到极大的挑战,其增长空间也会受到大幅挤压,传统外贸出口模式的路是越走越困难。改变这种局面的根本出路就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推动传统外贸模式的升级突破和结构调整。也就是从产品供给侧的技术研发、品种结构、品牌质量、设计创新、销售网络、销售模式、生产经营观念、生产要素供给、生产经营环境、财政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法律法规、资本市场等进行全方位的结构性改革和升级突破。目前看来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比如通信领域的华为,互联网领域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高铁建设,家电制造,轮船制造等这些领域的突破让传统的世界贸易格局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仔细分析这些领域突破的背后原因,可以很清楚地发现这些都是基于近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全方位改革创新的结果,取得成绩是水到渠成的事,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传统外贸模式升级突破和结构调整的光明前途。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

仔细研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过程,可以发现一条很重要的主线: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国经济也是遵循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经济规律在不断发展。因此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把它放在工业化、城镇化这个过程中去分析研究。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所处工业化阶段内在规律的要求

工业化不同阶段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特点各不相同。概括工业化阶段理论,特别是霍夫曼、钱纳里等人的理论:

工业化早期阶段是轻工业产品为主的制造业快速发展时期,即消费资料工业发展迅速在制造业中占有统治地位,市场特征是卖方市场,需求方对消费品质量、品种、品牌、式样等要求较次要。

工业化中期阶段是重化工业为主的制造业快速发展时期,即资本资料工业发展较快,市场特征依然是卖方市场,但对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生产生活环境、公共服务等需求迅猛扩张,同时伴随农村人口快速流入城镇就业。

工业化后期阶段是轻工业和重化工业平稳发展时期,产业结构趋向优化,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金融、通信、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用事业、咨询广告等产业发展迅猛。这个时期市场特征逐步演化成买方市场,市场需求对质量、品种、品牌、个性化、多样化等要求逐步提升。

后工业化时期阶段主要特征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工业企业通过信息化改造逐步成为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服务业成为主导整个经济发展的产业,市场完全变成买方市场。

总体讲我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处于后工业化早期阶段。

主要的标志如下:

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长潜力下降,二、三产业工业增加值已经达到整个GDP总量的91.44%。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第一产业63671亿元,占8.56%,第二产业296236亿元,占39.8%,第三产业384221亿元,占51.6%再次突破50%。

工业产能全面严重过剩,不仅重化工业,钢材、水泥、重型机械等严重过剩,而且轻工业产品也严重过剩;第三产业服务业不仅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而且从实际情况讲盈利水平及产业前景明显超越第二产业,服务性经济正在形成,金融、技术、服务、物流、商贸等逐步主导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日新月异,传统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市场逐步失去,取而代之的是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技术的产业日益兴起。

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从人口结构讲16年末城镇人口7.93亿人,乡村常住人口5.89亿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7.35%。一大批超大特大城市迅速涌现,城市不仅规模大而且硬件基础设施相当先进,规划超前,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也迅猛提升。

人均生产总值16年已经达到5.38万元RMB换算成美元是8000美元,已经大大超过国际衡量工业化后期标准5000美元了。

按照工业化阶段理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工业化早期阶段,其经济发展及特征就应该遵循后工业化时期阶段主要特征和重点进行发展,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工业企业通过信息化改造逐步成为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服务业成为主导整个经济发展的产业。因此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就必然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的大方向。

2.工业化与城镇化逐步推进带动社会需求不断升级变化迫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适应其变化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根本上是良性互动的,工业化早期为城镇化迅速发展集聚了人口、资本主导了城镇化进程。工业化后期阶段产业结构趋向优化,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金融、通信、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用事业、咨询广告等产业发展迅猛。这个时候工业化主导城镇化发展的作用趋弱,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关系中城镇化开始逐步居于主导地位。到了后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工业企业通过信息化改造逐步成为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服务业成为主导整个经济发展的产业。这个时期城镇化完全主导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关系,后工业社会形成。

在我国这一进程东、中、西是不同步的,目前东部地区城镇化高度发达,中部地区城镇化发达程度不一,西部地区主要还是处于工业化主导城镇化进程中。正是这种不同步才造成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巨大,东部地区和中部部分地区率先进入后工业化早期阶段,其经济经过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和财富大幅增加,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居民生活水平、生活品质显著提高,这些都推动社会需求不断升级;广大西部地区和中部部分地区经济虽然也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总体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城镇化还不太发达,居民收入和财富增加相对有限,经济实力也不太强。我国这种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的巨大差异性既造成了需求结构的复杂多样性,又增加了供给侧适应需求变化的难度。再加之我国经济供给体系长期强调低成本、大规模,对产品品牌质量、技术创新、个性化多样性等集约化精细化生产投入重视不够,这更增加了供给侧适应需求变化的难度。现实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先知先觉的企业已经及时实现了产业升级主动去适应需求的升级变化,这部分企业发展的较快较好,但大部分企业还需要创造条件,特别是市场引导、政府政策帮扶、金融支持、观念认识转变等推动其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然成为我们政府经济工作的主线。

三、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有利因素迫使我们主动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发展思路

1.解决目前中国经济存在问题要求我们必须主动的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经济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累积了一些比较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房地产畸形发展和产能严重过剩且结构失衡,这两个问题如果不主动及时消化解决,随时都可能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大局。

房地产畸形发展是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一、二、三、四线发展不均衡;严重供过于求库存量大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和资金资源;房价奇高阻碍了人才与劳动力顺畅流动,增加了经济发展成本;助长了房地产投机,造成社会贫富两极快速分化;更致命的是造成大量资金和各种资源畸形的流入房地产行业,对制造业优化升级是釜底抽薪。解决房地产畸形发展这个问题不仅要运用各种手段综合调控限制,更重要的是要给资金资源找更好的出路,通过各种措施创造条件引导资金资源流向更有前途的、更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和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把房地产领域的过剩资金资源引导向更健康更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产业领域中去,加快产业的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产能严重过剩且结构失衡是目前我国经济又一大问题。制造业当前最突出的矛盾就在于有效供给能力不足。一方面低端的产品过剩供大于求;另一方面高端的产品又短缺供不应求。产品的质量、品种满足不了消费者对绿色、低碳、品牌、时尚以及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制造业的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中国制造2025》科学地指出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其实质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中国经济存在主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利因素

目前我国依然处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存在很多有利于经济发展条件和因素。这些积极有利的因素主要有:中国拥有目前世界规模最大、潜力最大的消费市场;民间发展经济的动力异常强劲;劳动力结构最优,人口红利仍然存在;政治模式最有利于经济发展,政局和社会稳定,政府工作强力高效;阶梯发展有利于经济长期高速发展,中西部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高峰期;拥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些有利因素都是决定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只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得当,中国经济仍然具有高速增长的巨大潜力。

当前中国经济要想抓住战略机遇期快速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和因素求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积极消化和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主动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王显强,绵阳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工业化结构性城镇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家乡的城镇化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